专栏名称: 老笔头
欢迎关注老笔头,你很有眼光! 常用老笔头,进步你不愁。 原创自留地,经验分享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魅力儀徵  ·  钙含量比牛奶还高!春天多吃这几种蔬菜 ·  昨天  
航空工业  ·  奉剑海天 “新”火相传 | ... ·  昨天  
中国青年网  ·  “饭后百步走”走不对反而伤身?医生提醒! ·  2 天前  
极光新闻 东北网  ·  橘子会冒烟?警惕肺部感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笔头

高手揭秘!节前把这个材料搞定就能踏实过年了

老笔头  · 公众号  ·  · 2020-01-17 10:50

正文


马上就要过年了,你是不是还有一篇汇报材料没有写?是不是心里很着急?不要紧,老笔头今天给大家,特别是职场“小白”们推荐一篇写好汇报材料的“诀窍”,帮助你快速完成这些材料,早日准备过年。

汇报是向上级反映本单位工作成绩、矛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的常见材料。 工作汇报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关系到能否赢得上级领导或机关对有关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结合多年的写作经验,个人认为,写好一篇汇报稿,就好比是盖一栋房子,必须要在 一学、二列、三填、四修 ,这 “四步走” 上做好文章,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高质量的汇报。


一、学习资料,打地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学习是撰写汇报的基础,为的是充实头脑,做好撰写汇报的相关准备,应做到“三个摸清”,即: 摸清上级意图、摸清本级情况、摸清领导意图。


一是摸清上级意图。 摸清上级意图是写好汇报前提,如果搞不清上级工作组和上级领导来做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想要了解什么、想听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就草草下笔,那么工作就显得轻率,甚至危险了。


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上手材料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受领任务激情昂扬,立说立行,但是汇报没有切中要害,轻则徒劳无功,推倒重来,重则既耽误了有限的准备时间,把领导气的捶胸顿足,把自己整得狼狈不堪。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客观的讲,准确掌握了上级意图也就是“利其器”。


首先要掌握政策规定。 从大了讲,就是要讲政策。 写的材料要紧贴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绝不能跑偏了、唱反调; 往小了说,就是要讲规定,涉及的内容不能与当前各级的规定要求相左,绝不能当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


其次要掌握最新精神。 就是紧扣上级精神,写汇报前我们要首先找出各级精神、领导讲话,认真研究,搞清楚来龙去脉,才不至于写出汇报和上级思想不一致。


二是摸清本级情况。 针对上级工作组或专项工作的意图,本级的工作哪些是重点、哪些是亮点、哪些可以反映,哪些需要回避,这些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首先要掌握特色。 日常工作中,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亮点,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经验做法和智慧结晶,是写汇报的一笔宝贵财富。 平时我们注重梳理这些工作,写汇报时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就能写的和别人不重复,不落俗套,听汇报的领导就能感到有点单位自己的特点。


其次要广泛借鉴。 在组织汇报材料时,也要善于借鉴相关资料,大量地掌握素材和事例,不能嫌麻烦忽略某一个环节,否则就可能导致汇报材料包含的工作不全面、准确,显得单薄、乏力。 针对素材的整理,一般都是采取由点向面、由表至里、由浅入深的步骤来提炼、归纳汇报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三步走”,第一步广泛收集相关素材,第二步提炼素材的亮点,第三步找出相关素材之间的联系点。


三是摸清领导意图。 因为稿子是给领导写的,领导拿上去汇报,他到底想汇报些啥,想怎样汇报,在动笔前一定要多请示、多沟通,把领导的思路掌握清楚。


首先要掌握领导的想法。 领导的想法可以通过沟通得知,或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在各种会议、交流的场合,从领导的讲话当中梳理出领导的想法,紧紧围绕上级领导的关注点、兴奋点来写,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要掌握领导的风格。 有的领导注重文章的思想性,有的领导喜欢文章用事例作支撑,有的领导喜欢文章对仗、排比,有的领导则喜欢文章开门见山、一针见血。 这些都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体会,围绕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思维特点来写。 只有把领导的意图、思想,甚至说话的风格等内容融入到汇报中,才能让上下都满意,少走弯路。


二、罗列提纲,搭框架


我们常说,列一个好的提纲就完成了汇报的一半,可见列提纲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提纲,看上去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惊艳,博人眼球,能够吸引听者往下深究。 反之,一篇再好的汇报,提纲平淡无奇、寡淡无味,也不能给人留下第一印象。 好的提纲,需要在表意、结构、语言上做到有机融合。


一是表意要准确。 标题是对汇报材料挈领式的概括,如果把提纲单独分离出来,应该能保证让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这篇汇报材料在讲什么、汇报的重点在哪里。 个人认为,应该在“拔高、新意、精准”上下功夫。


拔高,就是站位要拔高。 汇报的各级标题反映的不仅是工作,更是领导思维层次和单位工作思路的直接体现,要尽量与上级精神相响应,这是对上级领导思想的一种反馈和印证,也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


新意,就是立题立意新。 上面来的领导都是老听家,本身自己具有很丰富的工作经历,又检查指导过很多单位,很多工作都是反复听、重复听,如何让领导听出新意、听出不同,需要我们认真揣摩、仔细研究。


精准,就是提炼概括准。 各级标题都是对每部分要汇报工作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所以在表述上要力求准确,让人一看就知道想要表达什么。


二是结构要凝炼。 结构应尽可能高度凝炼、高度概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汇报材料“拎”起来,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比喻式。 这类标题生动有趣,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一篇关于财政工作的讲话材料,作者在拟标题时,想到干财政工作的就好比过去的账房先生,而账房先生最不能缺的就是算盘,最后就把财政工作比喻为,打算盘。 它的标题是这样拟的:


第一,要打好促产培财的“活算盘”;
第二,要打好节约支出的“铁算盘”;
第三,要打好强化征管的“硬算盘”;
第四,要打好跑项争资的“巧算盘”。

同句式。 这是就材料的整个提纲来说的,也是写材料最常用最普遍的做法。 比如,“四个注重”“四个扭住不放”“三个坚持”等等,这样的写法使材料整体的脉络显得很清晰、每部分的内容也很有条理。 但并不是用词一定要相同,只要句子结构基本一致,就会让标题显得很规整。


逻辑式。 这是就单个标题来说的,按照这种方法列出来的标题一般都是“复合式”的,至少要分为上下两句,而且上下半句之间具有因果、转折、并列、解释说明等逻辑关系。 采用这种“逻辑关系法”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逻辑关系本身,切忌出现逻辑关系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


三是语言要灵动。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语言对于材料来说起着润色增分的作用,对于标题,更能达到“抓人眼球”的目的和效果。


一要精准, 就是要紧贴上级精神、紧贴单位实际,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不做过多的修饰和采用言过其实的形容词。


二要有特色, 就是遣词造句要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平平沓沓像白开水一样,让人听了之后感觉索然无味。 笔者认为,特色还是更多的来源于本级领导的语言习惯,这些东西就靠平时一点一滴的观察、积累和总结,慢慢掌握领导的风格。


京东优惠,自购省钱,分享赚钱,扫码登录


三、填充素材,砌墙面


一个成功的汇报,其内容必须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选材时,要注重把握“三多三少”原则,根据单位特点、突出成绩、存在问题来取舍汇报内容。


一是多选思想性的材料,少讲过程性的东西。 汇报材料是讲究思想性的,因此,要在全面布局、理性分析、突出特点等方面多下功夫。 全面布局要求汇报材料要一分为二,既要重视成绩,也不能忽略问题,最好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提炼出工作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理性分析讲究高度重视“量化”的作用,挖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数字,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讲理,增强整篇文稿的客观性。 突出特点重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对领导高度重视的、阶段工作重点安排的、上级部门多次要求的以及业务工作急需的内容都要当作重点阐述,切忌用“摊大饼”的方式写“流水账”。


二是多讲真话和实话,少讲空话、套话和恭维话。 一些汇报常常围绕上级部署谈认识、谈体会,大段大段地评价上级决策如何英明正确,其实这些都是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已经讲清楚了的,不必再唠叨一遍,要紧紧围绕上级想听、想看的实实在在的做法与成效进行选材,做到既有“面”的浓缩,又有“点”的铺陈,用具体数字说话,增强材料的说服力。 这里有一个常涉及的问题,就是给上级怎么提意见建议。 我认为,意见建议是可以提,但有两个原则,一是属于上级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可以提; 二是上级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


三是多选重点的、有特色的材料,少讲一般性的贯彻情况。 有些汇报材料写得很具体、很实在,但面面俱到,繁杂琐碎,看完印象却不深。 我们在选材时要注重发现工作上最鲜亮、最感人的材料和特色做法,尤其要把那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好举措、好效果反映上去,而这也是上级领导最想要了解的。 比如,在起草领导干部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汇报时,可以不强求于面面俱到,而是另辟蹊径,重点抓住本部门的特点只讲三条:


一是严于律己,与自己“过不去”;
二是开门纳谏,与群众“零距离”;
三是认真办事,与企业“心连心”。


这样一来,本部门的个性特点就突出了出来,很容易给上级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四、精细修改,做粉饰


一篇好的汇报稿,很少有一稿就能成形,有时候需要融合多人的思想,经过多次的修改,甚至“推稿子”,才能把质量提上去。


一是要反复推敲。 汇报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文段清新生动,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观点材料配套统一。 至于汇报材料的内容,更讲究丰富翔实、详略得当。 正如明朝谢榛主张,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篇先声夺人,阐明汇报主题,奠定汇报主基调; 中间要像纸花飞散,层层展开,将汇报内容剥丝抽茧,说清说细,详细撰写最能体现本单位工作水平、工作特色的内容;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首尾呼应,要言不烦,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追求立意升华。


二是要去繁留简。 好的汇报必定是思路脉络清晰、行文逻辑顺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人听了感觉不杂、不乱。


看标题与内容。 看二级、三级标题下面的做法、事例,包括点思想的话,与标题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否一致,是否紧扣主题。 如若不然,那么就需要我们重新选择素材,千万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舍不得仍、舍不得改。


看标题之间。 二级与二级标题、三级与三级标题之间是否存在并列关系,这些并列关系能否支撑起上一级标题,如果不能,就是要跳出这一思路,另辟蹊径。


看上下之间。 看上级与下级标题之间能否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上下级标题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否明显,承上启下的连接是否顺畅等等。


三是要推出新意。 要想使工作汇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必须说新话、出新招、谋新意。 说新话就是要转变说话方式,将本单位、本部门具有的时代特色、地理特色、人物特点等有机结合,为日常工作赋予新的意义。 出新招指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思想、新办法、新举措等等,要着重介绍。 谋新意则是对写作视角和写作方法的更高要求,同样的业务工作,要作出新概括、提出新要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工作汇报的感染力。 但是推出新意不等于大搞生僻词、自造词,这样不仅不会给汇报加分,反而让受听者感到不舒服,难理解。


四是要试读预热。 写汇报稿的最后一步,就是试读。 我们常说“三分稿七分念”,一次汇报的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念起来是否朗朗上口、流畅通顺,让读汇报的人感到很轻松,听汇报的人感到很享受。 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修改雕饰后,从头到尾发出声来通读两遍,着重感受一下前后衔接是否顺畅、顿点设计是否合理、助词使用是否恰当,把汇报修改到最佳效果。



1 . 刚出炉!市委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会上的讲话(推荐)

2. 及时雨!60套精选提纲帮你搞定年底最重要的材料!(管用)

3. 都是谈成绩,这位县委书记为啥谈得这么“硬核”?(绝了)

4. 春节前述职述廉述责述学各种“述”,掌握这6条都可轻松拿下(管用干货)

5首发!大家期待的2020年写作日历,今年少加班就靠它了(火速收藏)

6. 主题教育总结被打回来了?那是因为你没这样写(附大量精品案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