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志明看金融
天风证券银行廖志明团队公众号,用于刊发深度报告、行业点评、随笔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校人才网V  ·  上海立达学院2025年人才招聘公告 ·  3 天前  
青塔  ·  2024“双一流”高校人才实力,出炉! ·  5 天前  
青塔  ·  湖南工商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志明看金融

中国银行深度:“走出去”的特色大行

志明看金融  · 公众号  ·  · 2024-02-26 23:57

正文

招商证券|银行  廖志明团队

本报告联系人:邵春雨

摘要

1 、中国银 行的前世今生

历史悠久,具有外汇外贸基因。 中国银行在 1 912 年由孙中山批准成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 1949 年,中国银行被新中国政府接管,主要负责外汇经营管理工作,在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对外贸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管理层较为年轻,经验丰富。 中行管理层多由中央从其他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调任,任职基础扎实,大行经验丰富,管理层执行力强。现任董事长葛海蛟先生出生于 1971 年,较为年轻,曾任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执行董事、中国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等。

2 、全球化、综合化、数字化成为优势

境外资产占两成。 中行 重点拓展 一带一路 ”“ 走出去 项目以及区域大型客户业务。截至 2023 6 末,中国银行境外资产合计 7.4 万亿元,在集团总资产中占比 22.9% ,公司境外机构 和人员数量占比分别达 4.6% 8.2% ,显著高于其他大行。

境外营收和利润贡献两成。 1H23 中国银行境外营 入为 633.87 亿元, 贡献 占比 19.7% ,稳居四大行首位 1H23 实现利润总额 45.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09% ,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 20.22% ,境外商业银行税前利润贡献度同比提升 4.45 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业务牌照较为齐全,综合金融能力突出。 中国银行是境内最早探索综合化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目前中国银行综合化经营业务包含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直接投资业务、租赁业务、消费金融业务和金融科技,直接控股 10 家子公司。
3、业绩领先,息差平稳,基本面优质

息差 2 3 年收窄幅度优于同业,绝对水平相对较低 3Q23 净息差为 1.64% ,较 1H 23 下降 3BP ,同比下降 13 BP

受益于息差平稳、规模稳步扩张,前三季度营收增速领跑 3 Q 23 公司营业收入为 4706.26 亿元,增速为 7.1% ,排名六大行第 1 ,公司营收增速领跑,较 1H23 下降 1.8pct 。营收分项来看, 3 Q 23 净利息收入同比 +3.2% ;中收同比 +3.7% ,增长主要由代理保险业务拉动,其他非息收入同比 +48.4% 。中国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较高,主要是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较快。 1 Q 23/1 H 23/3Q23 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 1.6% 8 .9% 7 .1% 2 3 年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位于上市行前列。

不良贷款率平稳下降,资产质量稳定。 2 013 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攀升, 201 6 年达到峰值 1.46 % ,但低于六大行平均 1.56% 17 年以来,在经济平稳之下,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稳定下降。但 20 年受到海外疫情、地缘冲突、金融市场波动等一系列影响,不良贷款比率短暂波动。截至 23 9 月末,不良贷款率为 1 .27% ,在大行中第二低,仅次于邮储,较 2 3 年初下降 5BP ,资产质量改善。

不良隐忧压力下降,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1 6 年以来,中国银行关注类贷款率、逾期贷款率持续下降,近年降速有所放缓。关注贷款率由 1 6 年末的 3.11% 降至 23 Q 2 1 . 23% ,逾期贷款率则由 1 6 年末的 2.15% 降至 23 Q 2 0.98%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风险提示 海外政策变动; 经济失速 ,资产质量显著恶化;国内政策变动,息差大幅收窄;房地产风险暴露 等。


中国银行的前世今生


1.1中国银行历史沿革——外汇外贸基因


历史悠久的银行, 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 1912 年成立,是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行使国家的外汇银行职能 1949 年至 90 年代初期, 中国银行 继续担任专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自 1994 年起, 中国银行 逐步成为一家提供全面服务的商业银行。除了商业银行业务之外,自 1983 年和 1992 年起, 中国银行 主要通过在香港的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

1949 年以后,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1994 年改组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1979 3 13 日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银行 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 1983 9 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 中行 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分设,各行其职, 中行 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责不变。 1949 年以后,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 1994 年改组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面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发展成为本外币兼营、业务品种齐全、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

2006 年率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成为国内首家 “A+H” 上市银行。中国银行是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唯一官方银行合作伙伴,是中国唯一的 双奥银行 2011 年,中国银行成为新兴经济体中首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目前已连续 12 年入选,国际地位、竞争能力、综合实力跻身全球大型银行前列。

中国银行 在境外经营银行业务的历史也相当悠久 中国银行 1917 年在香港开业,其后分别于 1929 年及 1981 年在伦敦及纽约开设分行。 中国银行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拥有最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业务遍布香港、澳门和 25 个境外国家。

中国银行是中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 在中国内地及境外 62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中银香港、澳门分行担任当地的发钞行。中国银行拥有比较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形成了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和金融市场等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涵盖投资银行、直接投资、证券、保险、基金、飞机租赁、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金融租赁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 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 的金融解决方案。


图1 :中国银行历史沿革梳理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官网,招商证券


1.2 中国银行股权结构与高管情况


中国银行股权结构兼具内外资优势,形成以国有股东为主、境外股东为辅的格局。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行控股股东, 10 11 日中央汇金宣布再度增持中国银行股份 2489 万股,增持后持股比例为 64.03% ,且宣布将在未来 6 个月内继续增持。 第二大股东为 香港中央结算 ( 代理人 ) 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为 27.77 % 。两者共计持股占比为 91.80% 。阿布达比投资局为新进前十大股东,截至 2 3 9 月末,持股 1.23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 0.04% ,阿布达比投资局是阿联酋政府于 1976 年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是全球最大主权基金之一,其投资风格偏稳健、谨慎,偏好估值合理兼具增长潜力的标的。


1 :中国银行十大股东明细(截至 23Q3


中行管理层多由中央从其他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调任,任职基础扎实,大行经验丰富,管理层执行力强。

现任董事长葛海蛟先生具备丰厚的金融机构工作经验。 葛海蛟先生出生于 1971 年, 2023 年加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执行董事、中国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等。

副董事长兼行长刘金先生长期任职金融系统。 刘金先生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多年,先后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工银欧洲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工商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江苏省分行行长等职务。他认为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一百多年没有中断过经营的商业银行,‘融通世界、造福社会’是中国银行的使命”。

2 :中国银行历任董事长情况


3 :中国银行历任行长情况


中国银行 2023 年人事变动较为密集。 不仅迎来了新任董事长,高管层也已“三进三出”。目前中行高管架构为“一正四副”,还包括行长刘金、副行长林景臻、风险总监刘坚东、业务管理总监赵蓉、总审计师卓成文、首席信息官孟茜,共计 9 人。“ 70 后”渐成银行管理层主力。


4 :中国银行现任高管情况(截至23年9月)




全球化、综合化、数字化成为优势


2.1 “走出去”的先行者,全球化布局

中国银行 是在全球及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布局最广的中资银行 截至 2023 6 月末, 中国银 行境内外机构共有 11,468 家。其中,中国内地机构 10,936 家,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机构 532 家。覆盖全球 63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 43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 在六大行中排名第一。另外, 境外 人员占比来看,中国银行在 大行中稳居第一。


截至 2023 6 月末,公司境外机构 和人员数量占比分别达 4.6% 8.2% 中国银行 紧跟全球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持续优化全球网络布局。 2023 6 月,中国银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开业 2 3 8 月中国银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分行开业, 2 3 9 月中国银行利雅得分行开业 与其他大行相比,中国银行境外员工占比较高, 截至 2023 6 月末, 境外员工占比 8.2% ,显著高于其他大行。



境外资产占两成。 持续深耕港澳和东南亚市场, 不断辐射一带一路沿线。 中国银行 坚持一体化经营理念, 推进区域总部管理与 一行一策 差异化管理有机结合,提升东南亚机构竞争力。把握亚太地区经贸合作机遇,发挥协同效应,重点拓展 一带一路 ”“ 走出去 项目以及区域大型客户业务。截至 2023 6 末,中国银行境外资产合计 7.4 万亿元(不考虑分部间抵消),在集团总资产中占比 22.9% ,其中港澳台地区合计资产占比 15.9%



中国银行的外币存贷款占比高 。相对其他六大行,中行的外部存款和外币贷款占比相对较高。 1H23 中国银行外币存款占比为 21% ,贷款占比为 18% ,显著高于其他五大行。得益于海外加息,外币资产存贷利差显著低于境内,近几年中国银行息差收窄幅度小于同业。虽然中国银行息差较同业处于较低水平,但息差收窄幅度小于同业。


境外营收 在四大行中遥遥领先 1H23 中国银行境外营 入为 633.87 亿元, 贡献 占比 19.7% ,稳居四大行首位 2 3 6 月末, 境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款总额分别为 5,443.08 亿美元、 4,423.37 亿美元, 2 2 末分别增长 4.78% 2.65% 1H23 实现利润总额 45.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09% ,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 20.22% ,境外商业银行税前利润贡献度同比提升 4.45 个百分点。



2.2 最早探索综合化经营,拥有综合化发展优势


中国银行是境内最早探索综合化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 目前中国银行综合化经营业务包含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直接投资业务、租赁业务、消费金融业务和金融科技,直接控股 10 家子公司。

中国银行业务牌照较为齐全,综合金融能力突出。 对比六大行的牌照类目,中国银行牌照较为齐全,目前仅缺少一块信托牌照。 中国银行旗下同时拥有内地和香港券商牌照,其余五大行旗下只有香港券商牌照。银行系期货公司数量寥寥,且全部是全国性银行,六大行独占三家。在银行系基金公司中,无一家是由银行 100% 持股 ,中国银行持有中银基金 8 3.5% ,相对较高。 六大行中中行和邮储银行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中国银行以 42.8% 的持股比例为中银消费金融第一大股东。


表5:六大行牌照对比


旗下的中银富登是国内机构数量最多的村镇银行集团 中银富登秉承“立足县域发展,坚持支农支小,与社区共成长”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工薪阶层和农村客户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截至 2023 6 月末,中银富登在全国设立 134 家村镇银行,下设 189 家支行,覆盖全国 22 个省(市)县域乡村。

中国银行持续推进个人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 ,推动个人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完善客户标签体系,升级数据分析工具,提升数字化精准营销能力。提升财富管理线上化、智能化水平,在理财等产品持仓页新增投教知识和市场解读等陪伴内容,上线数据选基、热门板块等基金筛选工具,建立代销公募基金等产品评价模型,打造多维度产品标签体系。 2023 年上半年,手机银行交易额达到 31.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27% ;截至 2023 6 月,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达 8,171 万户,手机银行客户数为 2 .64 亿户,同比增长 3 .83%




业绩领先,息差平稳,基本面优质


3.1 营收增速领跑,息差同业平稳


息差 2 3 年收窄幅度优于同业,绝对水平相对较低 3Q23 净息差为 1.64% ,较 1H 23 下降 3BP ,同比下降 13 BP ,息差水平高于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息差收窄幅度小于同业,主要受益于海外加息。

生息资产收益率居上市银行较低水平,但 2 3 年逆势上升。 历史数据层面来看,与其他几家大行相比, 13 年至 22 年中国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均不具备优势,整体处于下游水平。 1H23 中国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为 3.61% ,排在六大行第 3 位,同比上升 32BP ,较 2 2 年上升 2 5 BP ,高于六大行平均水平 4BP 2 3 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逆势上升,主要受益于海外加息,资产端收益率上升较快。


图14 中国银行生息资产收益与六大行对比(%,1H23)

资料来源:iFind,招商证券

受益于息差平稳、规模稳步扩张,前三季度营收增速领跑。 3 Q 23 公司营业收入为 4706.26 亿元,增速为 7.1% ,排名六大行第 1 ,公司营收增速领跑,较 1H23 下降 1.8pct 3 Q 23 增速领跑国有大行,主要或源于规模稳步扩张、息差相对平稳 。营收分项来看, 3 Q 23 净利息收入同比 +3.2% ;中收同比 +3.7% ,增长主要由代理保险业务拉动,其他非息收入同比 +48.4% 1 Q 23/1 H 23/3Q23 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 1.6% 8 .9% 7 .1% 2 3 年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位于上市行前列。



大行盈利增速相对较近,均处于低位 3Q23 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1. 56 % ,较 1H23 增加 0.8pct ,排名六大行第 5 。同期六大行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2.46 % 2 021 年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近九年来最高点,为 12.28 % 。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一直比较接近,但近两年交行盈利增速高于中行。


图17 归母净利润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iFind,招商证券

非息收入占比高且增速高,主要源于其他非息收入增速高。 3Q23 公司非息收入在营收中占比达 25% ,非息收入占比较高。 3Q23 高于六大行平均水平( 23.88% ),在六大行中排名第 2 。近八年数据来看,中国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均高于上市行均值。但非息收入占比也在近年有所降低, 22 年较 18 年下降 3.18 个百分点。

3Q 23 非息收入增速为 2 0.5%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 631.73 亿元,同比增加 22.50 亿元,增长 3.69% ;其他非息收入 547.87 亿元,同比增长 179.73 亿元,增长 48.82% 中国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较高,主要是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较快。


图18 非息收入占比( %

资料来源:iFind,招商证券


中收占比一般。 3Q23 中国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净收入 631.73 亿元,占总营收的 13.42% ,在大行中处于中游,低于六大行中收占营收比重均值( 13.93% )。


表6: 23Q3 中国银行中收及中收占比与同业对比


图1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收比重

资料来源:定期报告,iFind,招商证券


ROA 水平中等, ROE 水平较低。 3Q23 中国银行年化 ROA 0.81 % ,高于农交邮三行,中国银行 ROA 排名稳定在大行第 3 ,略低于上市行平均水平。但 ROE 排名靠后, 3Q23 中行年化 ROE 10.37% ,在大行中略高于交行。



成本收入 较低,成本 管控良好 3Q23 中国银行成本收入比为 26.98 % ,较 1H23 上升了 1.2 1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 1.15 个百分点,处于大行平均水平。近五年数据来看,中国银行成本收入比保持优良,始终低于六大行平均水平。


3.3 贷款占比高,结构以对公为主


贷款占比在大行中排名前列 。近十年来中国银行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提升, 2 3 Q 2/ 23Q 3 中国银行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达 6 1.81%/62.17 % ,在大行中排名前列,贷款占比较高。


图24 23Q2 2 3Q3 六大行贷款占比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定期报告,iFind,招商证券


对公贷款占比约 6 成,贷款结构较为稳定。 中国银行贷款结构以对公为主,长期以来对公贷款占比保持 6 0% 以上, 23 Q 2 中国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达到 63. 1 % ,排名行业第二。零售贷款占比为 33.95% ,在六大行中处于偏下水平。贷款结构中,除邮储外,大行零售贷款普遍占三成以上,对公占比约六成,其中中行和交行的零售占比相对较低,而邮储零售禀赋出众,零售占比较高。



零售贷款结构中按揭占比较高。 中国银行零售贷款以住房按揭为主, 6 月末住房按揭贷款余额 4.86 万亿元,在零售贷款中占比 74.46% ,处于六大行第 3 位。中行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将个人贷款分为三类:住房抵押、信用卡和其他。分别占 7 4.46% 8 .07% 1 7.47 % ,按揭占比极高。

近两年来住房按揭在零售贷款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也在不断探索消费金融场景的拓展,加快非房消费贷款线上化转型,助力促消费扩内需。聚焦消费金融场景 “主战场”,发挥汽车分期特色产品服务优势,深化公私联动,推进“中银 E 分期”产品服务与战略场景融合。


图27 1H23 六大行零售贷款结构 %


资料来源:定期报告,招商证券


各行业占对公贷款比例中,商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比较高。 截至 23 6 月末,商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在对公中占比分别为 23% 20% 16% 。近年来,公司基建类占比持续提升,房地产占比相对稳定,制造业贷款占比不断下降。


图28 2013-1H23 中国银行对公贷款结构


资料来源:定期报告,招商证券


3.3 存款占比提升,结构均匀


负债以存款为主,且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截至 2023 9 月末,存款在负债中占比 78.0% ,存款占比较高。中行存款占比近年有所提升,基本保持稳定,负债结构稳定,存款增长良好。


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占比均匀。 存款结构来看,中国银行对公存款和个人存款占比均匀,截至 2023 6 月末分别占比 49.7% 45.5% ,近年来定期存款占比提升较大。 1H23 公司定期、公司活期、个人定期、个人活期占比分别为 2 3.68% 2 6.06% 2 8.53% 1 7.01% ,对公司存款来说,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对个人存款来说,定期存款占比相对较高。



3.4 资产质量指标向好,拨备较同业偏低


不良贷款率平稳下降,资产质量稳定。 2 013 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攀升, 201 6 年达到峰值 1.46 % ,但低于六大行平均 1.56% 17 年以来,在经济平稳之下,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稳定下降。但 20 年受到海外疫情、地缘冲突、金融市场波动等一系列影响,不良贷款比率短暂波动。截至 23 9 月末,不良贷款率为 1 .27% ,在大行中第二低,仅次于邮储,较 2 3 年初下降 5BP ,资产质量改善。



不良隐忧压力下降,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1 6 年以来,中国银行关注类贷款率、逾期贷款率持续下降,近年降速有所放缓。关注贷款率由 1 6 年末的 3.11% 降至 23 Q 2 1 . 23% ,逾期贷款率则由 1 6 年末的 2.15% 降至 23 Q 2 0.98%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图35 中行关注贷款率及逾期贷款率下降


资料来源:定期报告,招商证券

资本压力相对小,资本充足率高于六大行平均水平。 行资本充足率持续平稳上升, 23 9 月末,中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1. 41% /13. 64% /17. 30% ,较 2 2 年末分别下降 43BP/47BP/22BP ,环比上升 1 2/8/17 BP



拨备覆盖率低于同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