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
预约直播
孟汉卿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深以为然。
世有百态,人有千面,有人值得深交一辈子,而有人却只能敬而远之。
自古以来,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人错付了真心,也蹉跎了一生。
与人相处,不怕人心隔肚皮,就怕你看人用眼不用心。
若想看清一个人,通过这三点就够了。【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生气见人品
《庄子·庚桑楚》中讲: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人活于世,高兴可以伪装,但愤怒却无法掩饰。
敬重时不欣喜,侮辱时不愤怒,不被情绪左右,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
有一日,国学大师季羡林与好友外出吃饭,邻桌是一对母子。
他们吃到一半时,母亲将孩子放在椅子上,自己去了洗手间。
可孩子却不小心从椅子上掉了下来,嚎啕大哭。
季羡林见状,赶忙把孩子抱回椅子上。
孩子的母亲也听到了哭声,从洗手间冲出来,不由分说的冲着季羡林破口大骂:“你这么大的人了,居然欺负一个小孩,我今天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季羡林没有辩解,坐下继续吃饭。
可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了,纷纷为他打抱不平:“你可真过分,明明是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把孩子抱起,你非但不感谢,还破口大骂。”
孩子的母亲自觉理亏,便匆匆离去。
事后,好友问他:“你被人家指着鼻子骂,为何不还嘴?”
季羡林笑着摇摇头,说道:“与她生气争吵,事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她也是爱子心切,多理解一下是应该的。”
梁实秋曾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遇到生气的事,若是恶语相向,谩骂无度,只会让人觉得心胸狭窄,毫无修养。
若是能控制情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适当的方式沟通,才能避免纷争,减少祸端。
要知道:一个人生气时的反应,体现了他最真实的人品与修养。
睚眦必较只会怨恨加深,有仇必报势必两败俱伤,不如付之一笑,宽容谅解。
只有经得起怒火考验的人,才是真正人品好的人,只有人品好,运气才会好,人生才能平安顺遂。
落难见人心
庄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人心复杂,事不出,不知道谁浓谁淡;人不品,不知道谁真谁假。
时间如流水一般,可以洗净虚假;困难如利刃一样,可以点破人心。
真正的感情,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虚伪的友情,经不起风雨的侵袭。
北宋时期,步入晚年的范仲淹因主张变革,被贬出京城。
一夕间,往日交情甚好的同僚纷纷与其划清界限,生怕连累到自己。
唯独有个叫王质的官吏,平时与范仲淹交情甚少。
但听到他被贬后突发重疾,便立即前去探望,细心安慰。
后来,范仲淹离京时,他带了美酒与吃食,一路将其护送到城门外。
有人问他:“人走茶凉,你不必如此,难道不怕株连九族,惹祸上身?”
可王质却说:“即便范公落难,他依旧是我敬佩之人!”
不经一事,不懂一人,对于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情,谁是假意,此时便一清二楚了。
俗话说:“时间识人,落难识心。”
只有真正经历了才能懂得,有些人在你落难时,才能看清他的真面目。
当你春风得意时,簇拥在身边的人,那只是虚假的表象。
而在你落难时,愿意为你撑伞的人,才是真正可贵的朋友。
他们不会因你高贵而谄媚,更不会因你落魄而嫌弃。
时间就像筛子,能把真正的感情筛选出来,让真情更珍贵,让假意被驱散。
虚情假意的人,早晚会露出破绽,一同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患难与共。
谈钱见人性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讲:“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为人处世,立身要厚道,不拘泥于浅薄,内心要真诚,不自私自利。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一生都被金钱利益所困扰,从而鬼迷心窍,甚至抛弃道义。
古时候,有位穷书生,母亲病重,奈何无钱医治。
于是,他向当地富商借钱,并写下欠条,承诺母亲病愈后,定会如数偿还。
可在母亲痊愈后,书生便开始躲着富商,迟迟不肯还钱。
后来,书生又听闻富商家中失火,房屋钱财一烧而尽,借据也被烧毁,便更加肆无忌惮,丝毫没有还钱的打算。
一日,富商需要资金周转,便找到书生想让他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