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问:如何看待 2024 年硕博大量扩招?是为了缓解就业吗?
热议一
作者:GAGAWO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3192558/answer/3583593599
硕士博士扩招只是第一步,以城市高校为蓄水池,暂时容纳超量的过剩劳动力。如果经济再这样低迷,还会有更多招式。
之前和一个老前辈聊天,他认为如果未来经济持续如此,最好的方法的“上山下乡”,国家将全力开展农村新建设。最坏的方法,那就是战争了。
老前辈是教政治的,他也亲历过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我问他怎么看,他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当年知青要是不到农村去,在城市要么饿死、要么造反。
当年的各种运动可不是简单的政治历史课本中讲述的那样,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国内外政治环境一起看。
作为前几年社会大改革的受益者,要是没有改革,我可能正在新西兰拔草或者在湖南山区打洞喂猪。
回头看,会愈加明白:“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当下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遇到的阻力是前所未有的,但是遇到的机遇并不多。
由于项目合作原因,经常和985211高校的硕士博士打交道,他们通常被导师以劳动力的方式放到公司参与项目。
我们几个合伙人私下里有时会聊起这些硕士博士中谁更适合在外面公司发展、谁更适合在体制内谋生。
就理工科而言,其实无论硕士博士,除了校招时的那一哆嗦有区别外,后面一旦进入社会,都不会看学历了,公司招人就是看能力。
从面试官的角度看,面试者在面试时最简单的体现能力的方法,就是展示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比如做过XXX项目里面的XX,谈成过XX大单、承担过XXX等。反正要是你拿的出手的具体做过的事情,可以是技术的,可以是成熟想法的,也可以是管理方面的,都行。
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看硕士博士扩招?
希望这次被扩的硕士博士们,别再把学校当象牙塔,而是当作社会就业环境,该拼拼、该抢抢、该拜码头拜码头、该叫大哥叫大哥。
目前中国社会就是如此,先适应它生存下来,再往上面爬,有能力的资本了再说理想的事情。
热议二
作者:周小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3192558/answer/3584328032
每个月600块,就可以减少一个失业青年,形成人才蓄水池,减少不稳定因素。
然后导师有了更多的学生,更加有信心力大砖飞不断申请新的项目,形成科技内循环。
通过研究劳务再回收业务,使得居民收入与GDPdouble再double,形成经济内循环。
怎么看都是好的。
至于招更多的学生,就会招更多的老师,那不过是刚毕业就失业的博士饿死之前的幻想罢了,硕士又不限名额,大佬人手多匀几个不就完了。至于博士,到时候再把博士培养的项目经费要求一去,搞一个博导预聘制,先补齐博士生,再由招到的博士生去申请项目,申请到经费够了,四年后就保留博士生招生资格。这样让更多的老板具备招收博士生的资格,更多硕士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去申请博士,三赢,建议采纳。
至于评论区朋友担心扩招主要是非头部学校,而经费的总盘子没有增加,申请项目的难度会增加。我认为盘子甚至可以缩小,只需将例如60万的资助额降低至50万、40万,甚至是30万、20万,就可以容纳更多人申请项目,从而招更多的研究生,总支出减少、项目获得者增加(可能)、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又是三赢,建议采纳。
热议三
作者:Demu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3192558/answer/3596953774
这问题下的学生真搞笑。。。都这样了还在讨论985本科跟211硕士那个含金量高。。。还不如5年前的知乎,五年前的还知道把专业地域等各种因素拉入讨论。
这事得跟20年的扩招连起来看,当时是疫情期间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扩招了大约20w人,而24年今年正好就是这批人3年毕业找工作的第一二年。当时很多人想的疫情只是暂时的,等到疫情结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疫情看上去是结束了,很多事情却回不来了。而今年的扩招代表什么呢?就是经济玩完了,就业压力已经大到不能想象了。再次的大量扩招代表着上位者对未来5年内的经济形式都不乐观,不得已再次启用硕博作为蓄水池。真实的985高校本科硕士热门专业的就业率都是不容乐观的,别说其他专业跟更差的学校了。
另外还有很多人说什么扩招的都是双非,跟985211没关系。知乎水平已经低到这个地步了吗?新增硕士点的名单网上都有但凡看看就知道里面起码1/3都是211以上的学校。而实际上双一流学校在20年硕士扩招的时候就已经扩招了。举个例子,西交的电气是王牌专业,自从20到现在一直在扩招。而电网是电气主要的去处,扩招导致的就是20年西交硕士能去省会,到了24年就只能去地市局了。学历贬值的本质就是供需关系,学历什么时候最有用?加入WTO之后的十来年经济腾飞的时候,毕业人数少需求量大。现在是毕业人数年年增,但是经济已经不在腾飞了。供需关系已经扭曲到了极点。
热议四
作者:你打我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3192558/answer/3588791248
别说硕博了。
20年专硕那一批扩招在23年已经开始波及整个就业市场了。
实际上21年博士就有放水的前科了,当时基础学科就大放水,专硕也是近乎点击就送。
四川今年三支一扶招3200多人,12万人报考。
各类街道办没编的没有汇总,但也有小1000+。
西部计划没咋了解不是很清楚。
目前来看,三支一扶基本上乡村振兴个支农都是本科学历了,哪怕限的是专科及以上,最后上岸的基本上都是本科,其中不乏92,也不乏部分天坑硕士上岸。
医学类反而大部分都是专科。
教室类和支农乡村振兴差不了多少,都是本科起步了,硕士占比也更多。
以前这玩意儿基本上都是专科生和部分民办本科生去考,因为以前这些实际上就是两年试用期的乡镇事业编,性价比很高。
但现在四川不转编了,竞争反而更大了,12万人报考,堪比几年前的四川省考了。
一堆双一流一本本科加少量硕士去卷歌没编的乡镇岗位……
24四川省考42万报考,创历史新高。
几乎所有地级市报考人数都是50%以上的增长幅度。
最后实际录取上来看,几乎看不到专科生,本科生里大部分都是一本及以上,甚至不乏一堆硕士生去卷本科岗位。
以上只是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