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少数派投资
提供私募基金行业的精选资讯,聚焦高净值人群的理财需求。回避投资陷阱,帮助您成为一个高明的投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股君2020  ·  爱股君祝福来啦! ·  3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啊?还没回来?-20250129193721 ·  3 天前  
淘股吧  ·  养家老师曾说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少数派投资

今年赚钱有多难?(少数派投资)

少数派投资  · 公众号  ·  · 2021-11-11 15:02

正文


近日,一份《2021职场人投资理财现状调查报告》出炉,该报告由第一财经财智云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DT财经、有数青年观察局联合调研发布,报告显示收益正向且在10%以上的投资者不到20%,反映了部分年轻人的投资理财现状。


今年赚钱有多难,相信投资者都深有体会。曾经的牛股跌下神坛,基金一起“最大回撤”,行业频频爆雷,市场风吹草动。
 
我们统计了A股市场所有股票今年以来的涨跌幅,剔除年内发行的新股和次新股(这一部分可能会贡献异常涨跌),4118只股票中,亏损数量有2144只,跌幅在20%以上的股票几乎每五只中就有一只。


对于基金的统计,今年年初至今,股票类基金平均收益5.35%,其他类型也不尽如人意,全年业绩跟过去受人追捧的顶流热门基金截然不同,相对惨淡。


股票和基金的表现所带来的理财结果与过去两年截然不同,哀鸿遍野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市场共识的破裂。

当大多数投资者所获取的信息发达且高度一致,对市场走向的变化显然会达成共识。然而股市是零和博弈,盈利的只能是少部分人,如果共识存在且有效,超额收益的空间就不复存在。
 
赚钱效应的减少与投资者行为的走向趋同相关,人性使然追涨杀跌,钱永远只朝着最热的方向奔,一旦风吹草动就墙倒众人推一地鸡毛,高楼平地起又轰然倒塌,造成了A股市场的人为周期。金融资产价格处于脆弱的均衡中,今年的涨和跌似乎都不需要太多理由,赚钱的难度倍增。

高估值需要高利润增长的支撑。

今年难赚钱,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过去被寄予厚望的新行业及个股,暂未交出足以匹配其高估值的业绩增长答卷,回落较大,伤害较深。从“芯”出发,去“元宇宙”,股市总是在讲新的故事,是否迎风而上需要判断的是其成长性背后的逻辑。对盈利的高预期推动高估值,然而对高估值的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带来较大的波动。
 
2021年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风格分化。

虽然至今为止大盘的指数涨跌都不多,但行情出现了极度分化的喇叭口。上涨的部分估值过高,不敢追热,下跌的是否探底尚未可知,谨慎观望。在这种行情下出手,亏钱的概率远大于盈利,而亏损后再实现上涨的难度很大,俗称掉坑容易爬坡难。对分化行情的难以把握,使投资者左右为难。
 
政策、黑天鹅频出、行业危机爆发,是挑动A股敏感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注投资市场的人都知道,今年可谓是各个行业监管颇为严格的一年。房地产“三条红线”、K12教育全面去资本化,游戏防沉迷及变现难度增加、互联网保险新规出台...各种所谓的不利好事件时刻压低着对这些行业的整体预期,部分爆雷企业引起行业震动的现象屡见不鲜。不难理解,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市场共振效应明显。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如此艰难的行情下如何自救,几个浅显的建议抛砖引玉:

一方面,随着A股市场的发展,过去躺赚的时代已不复返,需要区分的是自己想赚的是什么样的钱。如果想赚的是预期差,也就是大家认为好和认为不好的数量及时间范围,类似凯恩斯的“选美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博弈行为,功夫要下在对于其他投资者的预测中;如果想赚的是业绩增长的钱,那么就要更多从公司的基本面、成长性、跟踪企业的经营数据等客观层面分析。无论哪种投资体系,都要形成稳定的投资原则。
 
另一方面,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对前路无法看清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资产做好合理分配,做确定性较强的事情,例如,配置符合自己风险收益预期的整体组合,进攻品种和防御品种兼备,进可攻退可守且随时调整,长期坚守,是相对均衡的打法。
 
最后,在个人投资者无法形成稳定的投资体系或者无暇顾及需要投入精力的投资事业,不妨选择交给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过去的数据已经验证了,机构资金的赚钱效应远大于个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选择并去相信。
 
投资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人性的弱点难以克服,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周而复始。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投资的博弈场上,不允许大多数人盈利,可能才是常态。


往期文章回顾:

噪声的形成、放大与减少

命途多舛的“传统支柱产业”

通胀时代,食品饮料公司产品涨价给投资者的启示

精简投资,方能致远

小的是美好的

机会与风险背后的大局观

新股中签幸运儿正“凭运气亏钱”,打新还能闭眼申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