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佛寺,一座隐身于米山西侧小村子里面的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在2017年度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华彩之塑”展览亮相以后,名声大燥,闻名于天下。从此,隐藏在偏远古村中的中华艺术宝库打开了它尘封已久的大门。。。
1惊现瑰宝
2震惊寰宇
3华彩之塑
4铁佛之谜
历史的大门徐徐打开
2010年清明节前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师生一行正在山西省境内例行春季野外乡间考察写生课。这一天,我们来到一个叫做米西村的地方。六工师生一行到达米西村的时候天色已晚,临近落日时分。一路打听,同学们通过和老乡们的交流,找到了一座隐藏在古村中的小庙——铁佛寺。
清明前后的山西,乍暖还寒,白昼的时间依旧不是太长,伴着夕阳的余晖,同学们帮着文管所的老奶奶搬开了挡在铁佛寺大殿门口的铁香炉,“咯吱——”一声,伴随着剥落的墙皮,空气中散落着泥尘,潮湿发霉的空气中,一座艺术宝库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尘封了百年的记忆,在中央美院雕塑系师生到来后,慢慢的被唤醒................
2010年的傍晚,大家来到铁佛寺,铁佛寺“伪装”在农家院内,已经被遗忘多年。
大门打开后,央美雕塑系六工的师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此时天色已晚,凭借手电的光线,可以看到一尊尊彩塑面目狰狞,动态夸张
这堂彩塑的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密集,紧凑,繁缛,乃至是拥挤不堪,但是仔细品读后会发现,在这杂乱无章的空间里面,依旧有一种秩序感隐藏在里面。有着多年传统雕塑艺术教学经验的六工的老师敏锐的感觉到,铁佛寺虽然未在任何画册,学术文章,考古报告中露面,但是这堂彩塑以其独特的塑造手法,表现技巧,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定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乃至孤例..........
“华彩之塑”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结束对铁佛寺的考察和观摹六年以后,2016年秋季,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中,铁佛寺作为此次大展“华彩之塑”展览的重头戏,一举成名,成为大展的焦点,从此铁佛寺在艺术史领域,雕塑领域,文史领域内名声大燥,经典之塑,深入人心。
世界艺术史大会展览中铁佛寺相关的招贴和学术书籍
铁佛寺主尊释迦造像/二十四诸天等,在中央美院主楼展厅展出
铁佛寺为主体的高清等大图片形成的阵容,是此次大展的焦点。随着展览的推进,这些图片先后随着展览在国内,国外几个大城市巡回展出。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尤其是从未露面过的铁佛寺。
作为一名中国古代雕塑的学习者,笔者有幸跟随六工多次考察铁佛寺,并临摹,写生过寺内的“华彩之塑”
铁佛寺最震撼到人的心灵的彩塑当属环绕佛殿四周的二十四诸天造像。2016年初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经过铁佛寺,并有幸在寺内留了下来,用毛笔记录了二十四诸天的一些形象。
伴随着初冬早上的第一缕晨曦,再次推开铁佛寺的大门,临摹期间,中午在寺内得到了文管大姐的热情招待,文管大姐就住在寺内,透过她家钉着塑料布的窗户,可以看到铁佛寺的殿宇。
铁佛寺“华彩之塑”——二十四诸天
您现在可以把手机横过来
“铁佛”之迷
铁佛寺问世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大家对这座乡村小庙的逐渐了解,“铁佛寺”的种种疑团却随之而来。
首先,“铁佛寺”为何称之为铁佛寺?众所周知,铁佛寺所在的晋城,长治一带,古称“上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铁制品生产中心。晋城不仅多铁矿,并且多煤矿,尤其是以优质的“兰花煤炭”的生产销售远近闻名。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此地铸铁工艺非常发达,历史上,山西地区曾经有很多寺庙的佛像就用铁来铸造。
民国时期林徽因女士在山西考察灵岩寺铁佛,该寺佛造像系铁铸造(图片来源梁思成文集)
假设铁佛寺的佛像用铁铸造,那么,铁质造像相对泥塑造像更容易保存,为什么现在泥塑造像保存下来了,却不见铸铁造像?有人说,金属造像在近代的战乱年代容易被毁,去制造兵器或者移做他用,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住在铁佛寺内,年近80岁的老乡们怎么会对“铁佛”毫无印象?甚至更多传说是在此地别的寺院内有铁质佛像,并非这里。最关键一点,金属铸造的造像,在古代属于相对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大的工程,铁佛寺看它目前保存至今的院落规模,殿宇大小来看,铁佛寺尚属一座乡间小庙,并非地方的大型寺院,所以铸造金属佛像的可能性并不大。假设铸造了金属佛像,发愿的施主,捐资的主持和尚一定要竖碑撰刻,记载流芳。目前在寺内尚未发现相关的碑刻。
铁佛寺现存碑记
2017年铁佛寺落架大修后,显现出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