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薛星星
雷军不太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以为他们怕了。他们三个月办了两场发布会,产品就发布了,发布完立刻交付,“在中国车厂里肯定属于顶级水平”。“这么快的效率,不知道被谁渲染成我们拖拖拉拉,连价钱都不敢出,被吓死了。”
“都是个别厂商黑我们搞出来的段子。”雷军在发布会后接受媒体群访时说,“这有什么吓死的呢?”
过去三个月,小米汽车 SU7 的硬件配置几乎已经完全曝光在公众面前,唯一的秘密只有价格。
他们原本的定价是 23.9 万。后来,关于小米 SU7 的价格猜测几乎已经变成一场全民运动,让他们自己也慌了,都已经不知道定什么价格才算合理。
最终的价格 21.59 万直到昨天才确定。雷军说,昨天 7 点他们开始讨论最终定价,他决定只和特斯拉比。特斯拉的 Model 3 是过去几年中国销量最好的纯电轿车,去年一年卖出去 14.6 万辆,是极氪去年大火的 001 年销量的两倍。
“不要讨论 23.9、21.9 还是 24.9 万,讨论这个没有意义。”雷军说,他们就比特斯拉 Model 3 便宜 3 万,“他们是前辈、全球标杆”,小米“先降 3 万为敬”。
媒体群访正式开始之前,小米 SU7 还没开始预定,雷军还不知道市场反应情况如何。
他说,自己既兴奋又紧张,像高考一样,压力很大。
但他认为,用户的热情是足够的,小米表达的诚意也是够的。
群访进行中途,小米 SU7 预定开始。4 分钟后,大定数量突破万。雷军举起手机,向在场媒体展示小米 SU7 的大定成绩。4 分钟大定破万、7 分钟破 2 万、27 分钟破 5 万,这个速度,小米汽车几乎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
雷军不断强调,小米 SU7 在 50 万以内鲜有对手,这么高的配置和这么低的价格,小米足够真诚。
但在真诚之余,小米汽车的大定却有些“鸡贼”。
汽车行业通行的惯例是,一款车在正式上市之前开启“小定”,小定可退。
上市之后“大定”,支付大定后定金不可退,锁单生产,大定几乎等同于销量。
但小米则取消了车企惯常的小定环节,大定的 5000 元定金 7 天内可退,只有提交配置锁单之后才无法退还。也就是说,小米把车企通常意义上小定和大定合二为一。一些评论揶揄道,小米汽车,“重新定义大定”。
第一电动就大定策略咨询小米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01
“真诚是必杀技”
小米 SU7 的确是真诚的。这是小米造车三年推出的首款汽车,雷军称之为“这个时代的 Dream Car”。
正式上市之前,小米 SU7 在全国进行了堪称中国车企规模最大的路测,576 辆汽车,覆盖全国 300 个城市,总行程达 540 万公里。
雷军要求小米所有高管都参与 SU7 的路测环节,累计里程超过 10 万公里。单是他自己,就参与了 10 多次测试,里程 3000 多公里。
今年 1 月 5 日,他一个人开着 SU7 从北京开到上海,全程 1276 公里,开了 15 多个小时,路上充电两次。他说,“各项体验相当不错。”
小米 SU7 的硬件配置几乎也是同级别中最领先的。高配版本零百加速 2.78 秒,用雷军的话说硬件配置“遥遥领先”——他在 28 日的发布会上借用了余承东的说法,脱口而出后又改称“领先一代”。
发布会后参与试驾小米 SU7 的汽车媒体也大多对小米 SU7 的操控和性能给予较高评价,称不像是车企的首款车。
一位小米汽车加盟门店的销售告诉第一电动,正式开业之前小米将全国的销售人员都拉至亦庄的小米工厂培训、试驾,重点体验的就是 SU7 的操控和性能,百公里加速、刹停等等。
在去年 12 月底的那场技术发布会之后,几个月内小米还密集邀请了汽车行业媒体前去交流、体验,咨询他们对小米 SU7 的意见和看法。
有媒体报道称,小米 SU7 后来开始在销售宣传及发布会中将 Model 3 列为直接竞对,就是得到一些车圈媒体的建议。此前,小米技术发布会上 SU7 更多比较的是保时捷 Taycan 和特斯拉 Model S,二者的定位都比小米 SU7 高得多。
硬件配置真诚,价格也必须真诚。过去几个月,以比亚迪为首,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价格战再度掀起,小米 SU7 定位的 20-30 万市场新车密集发布,单是吉利就连发 5 款,被外界称为“围剿小米”。一些好事者在社交平台上喊话雷军,“外面全是极氪。”
雷军说,他们从造车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这个市场的激烈程度。但他们不怕,小米过去 13 年在手机工业上卷了那么多年,对市场的残酷早有认知。“论价格战还有比手机行业更激烈的吗?我们从小卷到大,我们是卷王,我们还怕卷吗?”
他说,他们不怕价格战,在定价上没有那么痛苦。唯一让他们纠结的点是,定价怎么能够既让用户感受到他们的诚意,同时又不至于亏太多,“我们一上来肯定是亏的,但是我到底亏多少?实话实说,我要找到那个点。”
比特斯拉 Model 3 低 3 万块是雷军定下的锚点。标准版降了,他们索性将高配 Max 版本也降到 30 万以内。高配定价原本是 35 万——当然也是亏损的,雷军说,公司内部商量,反正第一年产能也有限,诚意就做到底,“直接干到 29.9 万。”
小米 SU7 的三款配置中,交付最晚的是 SU7 Pro 版,要到 5 月底才能交付,其他两款配置 4 月底即可交付。外界猜测小米更倾向于走量的车型是标准版和 Max 版本。
雷军在接受媒体群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说法。他说,也许本来只有 25 万预算买车的人,看到 30 万就能买到这么顶级的高性能车,“一咬牙一跺脚,就买了个最顶级的。”
“真诚是必杀技。
”雷军说。
“我们这辆车做就做的挺真的,每件事我们都做的挺真的。
”
#02
重新定义“大定”
小米唯一做的不太真的事情是“大定”。按照行业逻辑来看,小米大定的 5 万订单中包含了不少未锁单的订单,那些订单实际上只能被称作是“小定”。这些订单中明确无法退订的是 SU7 的创始版,定金 2 万,限量 5000 台。
一些社交平台上的声音揶揄道,以后车企再发大定数量就要叫“真大定”了,“小米汽车重新定义大定”。
但无论如何,小米 SU7 拥有着远超其他汽车厂商几个数量级的流量和关注度。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当天,微博热搜排名前 50 中至少有 10 个都与小米汽车有关。“小米 SU7 价格”挂在微博热搜头条半个晚上。
一些车企得借助小米 SU7 的热度才能宣传自家的新车。智己即将发布和小米 SU7 定位接近的轿跑车型 L6,他们的微信推送标题是“小米之后上汽首款科技王炸”。吉利旗下的银河 E8,当晚直接在海报上打出“8 比 7 大”口号。
不管小米 SU7 的“大定”到底是小定还是大定,小米 SU7 前期的关注度与订单量都是实打实的。但超高的预定量之后,小米 SU7 面临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上市后的口碑是其中之一。本月初,理想汽车旗下首款纯电 MPV 理想 MEGA 刚刚遭遇滑铁卢。上市之前,李想曾对外披露,理想 MEGA 的预定量远超 L9 同期表现。他为这辆 50 万纯电 MPV 喊出的目标是“50 万元以上销量第一,不分能源、不分销量形式。”
此后理想 MEGA 由于舆论风波、本身产品力问题、理想内部节奏变形等因素影响,MEGA 上市后遇冷,首周销量不及预期。理想汽车为此下调了一季度及全年的销量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