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远见时评
每日一文,提供理性、客观的时政财经与史实真相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谷爱凌因伤退出亚冬会比赛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中国房地产,走的不是周期性波动,而是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远见时评

蜜月过完,警惕中美关系再走向冷对抗

远见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10 01:13

正文

点击上面“ 凯迪感悟生活 ”署名,加关注。每日一文,提供客观的时政财经和史实真相评述。为免封号遗憾,可搜“ shsp_999 ”关注本人备用公众号。




美B-1B战略轰炸机巡航


自中美元首会晤之后,中美关系出现近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不久前,中美宣布达成贸易谈判早期收获协议,中国对美开放部分农产品进口和金融服务,随后美国为表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派了一位对华敌意极深、曾受过我人民民主专政无情修理的“厅局级”官员作为总统特使,来北京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不过,意味深长的是,从新华社配发的图片中看到,这位美国总统特使在高峰会上,居然放着市价298元的免费特供矿泉水不喝,独自拿了一瓶市价1.5元的矿泉进会场享用。这似乎暗示着,即使在中美蜜月的最甜蜜时刻,双方关系也远非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


这不,北京“一带一路”高峰会结束后不到10天,美国海军于5月24日派出“杜威”号导弹驱逐舰,在南海美济礁附近展开了所谓“航行自由”行动,高调侵入中国坚称拥有领土主权的12海里领海内。在外电做出广泛报道后,国内媒体全部做了极低调处理;在中国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外媒记者不怀好意的询问时,外交部发言人仅一语带过,表示南海问题已经降温,希望各方多做对区域和平发展有利的事,没有落入敌对势力企图挑拨中美关系的陷阱。


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引发全球哗然。我在第一时间专门写了文章分析,别看欧盟主要国家和加拿大对特朗普骂得最凶,其实受伤害最大的是中国。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一直指责奥巴马团队的白痴们,上了中国人的当,签署了这个由美国人出血并严重损害美国企业竞争力的“凯子”协定。特朗普在6月1日宣布退出这个协定发表电视讲话时,同样批名道姓地批评中国借这个协定,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至少2030年前)肆无忌惮地排放污染气体。中国对此自然极为不悦,但仅由少数官方媒体转发了一些外媒对美国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批评和嘲讽,官方没有对美国提出公开的批评。


6月6日,美国务院发表了名为《香港重要情况综述》的涉港文件,指责中国在香港问题上严重违背了当初答应的“一国两制”原则,导致香港自由、法治大踏步倒退。为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日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十分克制地称,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都无权干涉。中方要求美方在涉港问题上谨言慎行。


昨天,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官网发布消息高调宣称,美国空军两架B-1B战略轰炸机,8日飞越南海,并与在南海活动的美海军“斯特雷特”号导弹驱逐舰开展联合演练。美国B-1“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可大有来头,是美国空军在冷战末期开始使用的超音速变后掠翼远程战略轰炸机,于1985年服役。B-1B是其主要的改进型,截至2013年仍有至少60架在美国空军服役,亦为美国空军战略威慑的主要力量之一。B-1B的可怕,一是其载弹量惊人,可投放大量常规和热核战略武器;二是经历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的高强度实战检验。在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中,B-1B任务架次只占美军战机架次的5%,却投放了近40%的弹药。对美国再次赤裸裸的挑衅,国防部新闻局低调回应:“中方对有关国家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始终保持着警惕和有效监控。中国军队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美B-1B战略轰炸机投弹


美国最近一系列明显针对中国采取的行动,给中美蜜月浇上了一盆冷水,显示了中美之间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关系。虽然最新几起美国对中国的挑衅,并没有超过过去奥巴马时代的强度——无论是恢复所谓南海自由航行行动,还是披露香港问题的报告,都曾在奥巴马时代发生过,不是特朗普政府的创举。稍有不同的是,最近两次美军南海行动,投入了更多先进的战略装备。


需要警惕的是,随着中美元首确定的达成中美贸易平衡百日计划的日益临近,特别是朝鲜在发展核导计划中变本加厉,我行我素,以特朗普的性格,中美之间极可能引发远比过去更为激烈的冷对抗。


中美之间的对抗,从根本上讲是制度或意识形态之争。就现实利益而言,则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美国认为中国对督促朝鲜放弃核导计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中方认为朝核问题中方不是当事国,美朝作为当事国负有最大的责任;第二,中国对美国每年高达3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让特朗普极为不满,认为中国人没有遵守当初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偷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第三,中国近年来在南海、东海、海峡两岸问题上展开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行动,美国对此高度警惕,并强力加以反制。抛开中美制度或意识形态之争不谈,上面三个方面的中美现实利益之争,很难达成双方满意的妥协。如果中方不在特朗普十分关切的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甚至做出类似打捞美军潜航器那样的重大误判,以特朗普的性格,中美之间可能陷入空前激烈的冷对抗(关于冷对抗的定义,之前我的文章中做过多次说明)。


关于督促朝鲜放弃核导计划,美方对中国的主要不满在于:一是多年来中方反对对朝实施严厉的制裁措施,却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朝鲜放弃核导计划;二是类似丹东首富马晓红那样,中国有人长期违背联合国相关决议,帮助朝鲜发展核导武器;三是中国没有切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仍然与朝鲜保持了紧密的经济往来。对美国这三个主要不满,中方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果断抓捕了大批长期违法对朝出口敏感材料的相关人员,并开始严格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中国也确实试图劝说朝鲜放弃其核导计划,可惜,朝鲜对中国的劝告置若罔闻,最近甚至拒绝中国特使入朝。这就注定了最终中国无法帮助美国以和平方式促使朝鲜放弃核导计划。如果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或者发射比上个月“火星12”更为先进的远程战略导弹,很可能导致美国以非和平手段解除朝核武装。这样,对美国而言,中国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美方要求中国切实履行15年前加入世留组织时的对外开放承诺,从而实质性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这不仅包括开放银行、证券、保险、文化、出版、法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投资,也包括取消农产品、金融服务产品、电影、文化产品的进口限制,还包括消除形形色色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说实话,如果不是中国每年从美国取得3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国早就扛起了世界反美的大旗。中美贸易顺差不仅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本钱,而且涉及几千万人的就业,因此,中国才能压着内心对美国的极度不满。如果按美国的要求去做,像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直接危害中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电影、文化产品和法律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则直接威胁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利益,这都是中国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当初那些承诺,本来就是骗鬼的——实际上,中国民间一直就把洋人称为洋鬼子。过了15年,美国人还心存幻想,只能说明美国人好傻好天真。鉴于中美贸易每年3500亿美元的顺差对中国确实至关重要,中国一定会在农产品进口和金融服务某些领域,实质性扩大对美开放,从而部分缩小双方贸易不平衡,但要中国完全遵守当初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那是痴心妄想——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中国不可能有丝毫的让步。进退之间,度如何把握,就看中美双方的博弈了。

中华民国全图及领土争端


关于南海、东海、两岸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中美之间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其实回旋余地最大,甚至可以说,一切都在中国控制之下。目前中国在前几年的激进立场上迅速降温:停止了在南海大规模填海造陆,放缓了军事设施的建设;不再派军舰和海警、渔监执法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停止了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舆论炒作;虽然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经常搞些台独小动作,大陆也没有实施任何“地动山摇”的反制措施。但是,中国没有放弃对南海、钓鱼岛的主权要求,也没有放弃对台独主张和台独势力的打压。这就注定了中美之间不可避免地,时不时会在上述问题上产生对抗。如果美国下一步对台湾出售大批先进武器,甚至在美驻台新机构中派驻海军陆战队,或者中国恢复在南海、东海、海峡两岸之间的咄咄逼人行动,中美就可能走向激烈的外交对抗,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双边贸易关系。不过,与前面朝鲜核导问题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不同,南海、东海和两岸问题的走向,完全操控在中国手中。只要中国对美国的挑衅视而不见,即坚守中国外交部常说的“美方所做的一切毫无意义”的立场;不继续在南海填海造陆,不试图以武力夺取钓鱼岛和台湾,中美之间在这个问题上就会平安无事。


综上,尽管中国抱着“有一千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的良好政治愿望,但中美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中方继续过去多年来的忽悠政策,无法满足美国的主要关切,以特朗普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强悍作风,很可能中美关系走向激烈的冷对抗。 我相信,中美双方最终找到相互妥协的平衡点是大概率事件——毕竟在朝鲜问题上中国即使帮不上美国,也可保证不给美国添乱;虽然无法短时间内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但可切实对美国部分开放市场,逐步缩小贸易顺差;至于领土主权之争,本来也只是起到煽动民粹、凝集民心之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与中美一旦彻底翻脸就会造成几千万人失业、人民币汇率跌成卢布相比,用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根本就“毫无意义”——这类似于尿壶,需要时可拿出来用用,不需要时就放在床底下藏起来。至于中国爱国者们,对政府的任何决定向来是坚决拥护、充满自豪的,因此,丝毫不必考虑伤了这些人的自尊——实际上,对照上面的中华民国地图,中国已经失去了很多自民国以来的固有领土,哪个爱国者敢说一个“不”字?!





著作权声明: 除非得到本人书面授权, 或署名 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