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条妙龄女子机场突发心源性心梗被军医专家团紧急救助的消息一经解放军报法人微博@军报记者发布,“人民军医救人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短短20秒究竟发生了什么——
6月21日6时20分左右,首都机场的摆渡车上,一位约30岁的女乘客突然倒地,车上一阵骚动,有人拍驾驶室的玻璃,有人大声喊:“师傅,快停车,有人晕倒了!”
“让个地儿,让个地儿,我们是军医!”站在“倒地乘客”不远处的军医们听到喊叫声,一边招呼围住“患者”的乘客让道,一边高喊“我们是军医!”听到有军医在车上,车上的乘客立刻“闪”出一片地方,军医们立即蹲在“倒地乘客”身边展开急救。
这些正在抢救“患者”的军医们是来自于我军的心脏疾病专家,恰巧他们准备乘坐此次航班经西安转机去延安等革命老区参加公益活动。
△ 抢救倒地乘客。图片由韩宝石提供
“你怎么了?你怎么了?醒醒!醒醒……” 一名女军医一边呼叫“倒地乘客”,一边拍打她的肩膀,“倒地乘客”双眼上翻、没有反应,另一名军医立即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心内科医师韩宝石随即用手抬起患者下颌以保持气道通畅,按压了持续10多次后,他发现患者手指有轻微反应,叫停按压,重新检查脉搏呼吸,确认患者恢复了心跳呼吸。军医们又开始持续呼叫“倒地乘客”,大约持续了10多秒,“倒地乘客”眼睛微睁,嘴唇微动,但发不出声音。一名军医捡起“倒地乘客”的手机,及时通知了她的家人。与此同时,又一名军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让司机迅速联系机场救护人员准备接应!”
军医们诊断出患者有可能是“心源性猝死”,要求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当摆渡车返回登机口后,晕厥的乘客已经恢复意识并睁开了眼睛。有乘客以为只是简单的晕倒,建议让她自己走到候机室。军医们立即阻止并告诉大家,患者即使恢复心跳后,也要保持平躺,以防呼吸道堵塞。
短时间内,机场无法快速协调担架,6名军医便手拉着手接成“人体担架”,将患者抬到候机室的座椅上平躺。在等待机场医护人员期间,韩宝石准备用他们自主研发并已配备部分边防官兵使用的“便携式心电采集设备”为患者测试心率,但考虑到患者穿着连体套服,候机室人多等因素,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依旧采取了常规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询问,得知患者有过原发性、一过性心脏病史。确诊之后,军医们向赶来的机场医护人员介绍患者病情和注意事项后,才返回摆渡车。
△ 抢救倒地乘客。图片由韩宝石提供
车上焦急等待的乘客见军医们回来,连声问“怎么样了?那女乘客怎么样了?”军医们告诉大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已脱离生命危险”时,满车的乘客报以如潮的掌声。在等待飞机起飞的间隙,“人民军医救人民”的消息瞬间就被乘客们通过微信发布出去。更让这些军医们没想到的是:到达西安打开手机后,他们在首都机场的“生死急救”早已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6月22日清晨,记者电话采访韩宝石得知:患者住进了北京一家医院观察治疗。他说:“军医只有练就过硬的急救技能,关键时刻才能起死回生,战士们将来上战场也才放心!”
不是每位猝死者都会如此幸运!
这是一次幸运的晕倒,这位乘客晕倒在一群医生身边,幸运地得到最及时的抢救。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幸运!
这些军医救治女乘客后,又匆匆赶往老区。
他们是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带领的医疗专家团队,包括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徐勇、李玉峰、韩宝石、辜小芳,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李俊峡、崔振双、石宇杰。感谢医生们!
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约250万,心力衰竭约450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此心源性猝死需要得到社会更多关注。
心源性猝死是异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一般为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导致迅速死亡,心脏骤停通常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在一瞬间丧失泵血功能,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血供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一旦进入生物学死亡也就是脑死亡,则无可挽救。
专家提醒,患者一旦遭遇反复不明原因的晕厥无法立刻判断疾病类型,一定要及时就医,如伴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引起重视。通过连续心电监测对晕厥的病因鉴别诊断,再对其致猝死的危险性做出科学分析,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治其复发、避免发生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