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灵魂深处有个家 ·  17 小时前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灵魂深处有个家 ·  17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走进真实的教员,聆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  昨天  
深夜书屋  ·  这本书能让你彻底搞懂中国政府运作体制~ ·  昨天  
青年文摘  ·  大腿粗,其实是件好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是不是真爱,厨房最清楚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8-27 22:30

正文



水木君说:
厨房,是两个人升华幸福的情感阵地。一厨房,两人忙,炊烟袅袅,情意缠绕。婚姻的最高境界,就是一起买菜下厨房。婚姻,走过风过雪月的浪漫,到达的都是柴米油盐的现实。慢煮风花,细炖岁月。


文/卓尔平凡
来源/蜂虻(fengmeng2019)



厨房有热度,婚姻就有了温度


半年前的一天,结婚半年的表妹突然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那头表妹伤心欲绝:“姐,刚子要和我离婚,怎么办啊?”


我放下电话,直奔表妹家。


看到独自抹泪、憔悴万分的表妹,我连忙安抚她,得知她还没有吃晚饭,我准备给她好好做顿饭。


一进她家的厨房,我似乎明白了他们的婚姻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原来,结婚半年多,他们的厨房压根儿就不开火。


打开冰箱,空空如也;锅碗瓢盆,还没撕去标签;米袋子都没有开封,家里唯一能吃的就是方便面。
 
厨房里干干净净、冷冷清清,一个家最有温度的地方,感受到的只有冰冷。
 
原来,刚子忙于工作,经常不回家吃饭;表妹一看刚子不回家吃饭,她也就懒得做饭了,能对付就对付,要么吃外卖,要么去父母家蹭饭。


表妹越这样,刚子就越不回家吃饭了,日子久了,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两人的交流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
 
一声叹息后,我对表妹说:“你的厨房,今天借我。”


我迅速买回食材,塞满冰箱。很快,炉灶上燃起火苗,厨房里渐渐热度蔓延,饭菜飘香。


一桌美食,我和表妹对坐而谈。



我告诉表妹一个秘诀:“要想经营婚姻,就先经营厨房。女人下厨,能让家迅速升温。”
 
一个晚上的“现场教学”开始奏效。这丫头竟然留我教她做饭。


一个月后,表妹用一桌满满诚意的美食,让自己的婚姻恢复了元气。
 
的确,美食能治愈人心。人生忙忙碌碌,真正温暖你的,无非一碗人间烟火。


外边的饭菜,即使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家的味道。


厨房有热度,生活自有温度。



爱TA,就是为TA洗手做羹汤


很喜欢一句歌词:“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有人解读的好:我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四处奔波,绘画、写作、开餐厅,当梦想一一实现,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不如做饭给爱人吃。


是啊,食物里是藏着爱情的。


综艺节目《幸福三重奏》里,陈建斌真实展现自己“懒人”本色,一遇到做饭就各种犯难和逃避,蒋勤勤正相反,虽然挺着大肚子,依然很耐心地做饭。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流露出她对陈建斌的浓情蜜意。


果然,透过做饭,能看到真爱。



气质女神陈数,在事业巅峰期,嫁给了愿意给她做饭的男人赵胤胤。


赵胤胤追求陈数,从来不用鲜花珠宝,而是烹煮美食。赵胤胤深知吃盒饭不利于健康,在陈数演戏期间,他会不间断地煲汤探班,甚至把全套厨具带到《铁梨花》剧组,为陈数做了一个多月的料理,最终抱得美人归。


从攻陷胃到打动心,就是一碗羹汤的距离。



黄磊与孙莉的爱情,更是瓷实地藏在食物里。


黄磊说:“称不上美食家,但是愿意成为一辈子为你做饭的丈夫。”


孙莉回应:“我觉得可以辜负一下好身材,等你的年夜饭。”


“陪你立黄昏、为你做羹汤”,果然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爱TA,就是为TA洗手做羹汤。


给TA最能贴进心和胃的温暖,比多少甜言蜜语都来得更踏实、更幸福。


“食观”契合,比“三观一致”更重要


午餐时间,和爸妈视频。


爸爸端起一盘菜晃在镜头前,得意地问我:“猜猜这是啥?”


“别卖关子了啦!”我知道老爸这是在显摆老妈研究的新菜式。


“芒果牛肉粒!你妈给我的私人订制!”老爸抑制不住兴奋。


老两口一辈子都在满足彼此的胃口,到现在依然幸福地像孩子。


而吃饭,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食观”的考验。

前段时间,我们单位一对90后小夫妻,就因为南北地域差别,一个无米不欢,一个唯爱面食。最后,因为吃不到一起,两人不欢而散。
 
其实,饮食习惯不同的两个人,也可以走到一起。
 
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里,修一和英子是一对老夫妻, 修一喜欢吃土豆,英子就会为修一做各种土豆餐;修一不喜欢吃水果蔬菜,英子就把果蔬榨成汁;修一爱吃日式早餐,英子爱吃西式早餐,英子就每天做两种早餐,乐此不疲。


英子说:“我做饭的最大心愿,就是听到他说‘好吃’”。


修一说:“每次吃到英子做的饭菜,都迅速夸赞——真好吃。”
 
吃得到一个锅里,才能过得到一个家里。厨房方寸之间,最见包容。


契合的“食观”,有时候比“三观一致”更重要。 

 
一起买菜下厨房,就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大导演李安有一段买菜趣事:


他拿到奥斯卡奖后,有一次和太太在纽约华人区买菜。


众人羡慕他太太:“你真是好命,国际大导演还有空陪你来买菜。”


他太太笑道:“错啦,是我抽空陪他来买菜。”


一起逛市场,一起下厨房。管他谁陪谁!
 


在我的记忆里,这样的画面并不陌生。


小时候,我常常等在家门口,看着爸妈一起骑自行车回家,爸爸的车筐里,总会带着一兜菜。


回到家,爸爸穿上围裙,妈妈挽起发髻,他们一起走进厨房。


妈妈煎炒烹炸做主厨,爸爸洗菜择菜打下手。


有时候,爸爸会帮妈妈擦擦汗;有时候,妈妈会挑起一块肉,放到爸爸嘴里尝咸淡。


厨房传过来的,不仅有锅碗瓢盆的声响,更多的是爸爸哼着的小曲和妈妈爽朗的笑声……


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总是挤在小厨房里,就算烟熏火燎,他俩谁也不肯离开。


厨房,是两个人升华幸福的情感阵地。


一厨房,两人忙,炊烟袅袅,情意缠绕。


婚姻的最高境界,就是一起买菜下厨房。


婚姻,走过风过雪月的浪漫,到达的都是柴米油盐的现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