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介绍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马丁路德“打脸记”——婚姻狗血,大脑混乱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5-11 11:36

正文

wuli路德


关于马丁路德这个人,在德国历史上实在太重要,所以我们花了太多笔墨,这次还有一个小尾巴,继续来扒一下路德比早年更精彩的晚年。


正文分割线


在历史上对于路德否定的评价,因为这个代表着反抗精神的人竟然背叛了革命,到最后甚至令人觉得他背叛了自己。而背叛的主要证据就是他对农民战争的对立。16世纪初,德国农民的处境非常悲惨,农民先后发动了十几次“起义“,他们只不过要求活下去,想要抓鱼或者打猎甚至是受刑罚的时候保留可以干活的右手,但是德国的封建贵族在欧洲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残暴,加上教会无休止的轮番榨取,底层农民的生活很是困苦。所以这些生存都有问题的人们纷纷投入到了路德的怀抱,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而路德的理论恰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



1525年德国南部爆发了农民起义,作为精神领袖的路德当然众望所归被认为是应该出来说话的人,起义的农民把他看做首领,而被反抗的诸侯则希望路德站在他们那一边。起初路德还站在农民的一边帮助驳斥诸侯的无理,但是农民并不买他的账,他要求农民和平、冷静令这些怒火快要爆发的底层穷人很反感,而这时候农民有了一个更合心意的领袖,就是闵采尔。闵采尔这个人,如果仅仅在高中课本上还不会有太多的接触,但如果大学学了历史学你就很容易会在世界近现代史的课程中见到他了,他在教义啊立场啊这些方面跟路德没什么大的分歧,区别就在于这货很激进,他兴奋地鼓励农民革命,这让保守谨慎的路德感到害怕,本来是一路人,然而在闵采尔鼓舞图林根的农民起来造反、还组织起公社的时候,路德对他的反感就爆表了。


闵采尔画像


所以马丁路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并没有历史所期待的那样勇敢,他一直战战兢兢,走到哪一步都和他所预想的不太一样,正是因为他这种犹疑不定、神经质的性格,才导致他的人生像一部失忆剧,自己说过的做过的不断被自己后来说的后来做的打脸。比如对于农民战争的态度,几星期以前他还说农民的要求是合理的稍安勿躁,后来发现农民骚乱起来马上又指责他们是一群强盗,他说:


“必须让那些普通的百姓吃点苦头,否则他们就更加胡作非为了,忍耐和怜悯没什么用,我们需要刀剑,把那些暴民像疯狗一般被处死。”(这种类似的话我经常在围脖的评论区看见,话说围脖上真是什么活久见的飞禽走兽都有)


路德的态度让闵采尔很失望,闵采尔非常激烈地反驳说辛勤工作的农民是多么可怜,他们理应获得权利。这样的后果是闵采尔被绞死了,农民失去了领导,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血泊当中偃旗息鼓,十几万农民被杀。直到后来,提到德意志的酷刑总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而路德怎么说呢,他虽然没有亲手杀死那些可怜的起义者,但是他确确实实站在了劳苦大众的对立面,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对革命的一种倒退啊。


不过路德依然是宗教改革的领袖,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在农民战争中前后打脸的表现虽然让他掉粉不少,但是俗话说得好,赌场失意情场得意,马丁路德并没有因此结束他的精彩人生,紧接着——他娶媳妇了。


路德做的这一件事倒是一点也不显得保守,相反,他干了一件当时没有人能理解的事情,作为一个教士,他结婚了。然而他的婚姻也并没有非常光彩,剧情很曲折,充满了雨滴落在青青草地的BGM。他的妻子叫凯瑟琳,是一名很反叛的修女,跟着其他八个修女躲在鱼桶里面从修道院逃了出来,跟一个纽伦堡的男子有了私情,然而凯瑟琳从修道院逃走的身份并不光彩,所以后来被抛弃了。而路德呢则是爱上了一个有身份的小姐,那个小姐对路德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路德自然而然也被自己看上的人踢掉了。就这样两个在感情上比较坎坷的人相遇了并且结合到了一起,可以看得出凯瑟琳很大胆,这跟路德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感情倒是非常好,先后生了6个孩子,路德还给媳妇写了不少情诗,可以说婚姻带给了他很大的幸福。



不过家有贤妻也挡不住路德晚年的神经质变化,他一直都在恐惧和挑战、服从与自信的痛苦之间不自由切换。到了他晚年的时候,整个德国北部都成了新教的势力范围,然而作为新教的中心,路德却仅仅靠着翻译支撑着他的势头。他年轻时候说的话被自己一点一点推翻,人格分裂成这样也是难为他了,其中最著名的“背叛”—— 一个是反犹,一个是批德。


年轻的时候,路德对犹太人的态度还是比较友好的,起码是不反对,他甚至还说要善待犹太人,团结他们。然而老年的路德却对犹太人的态度180度大转变,说他们是真正的魔鬼要被打倒、刺穿,恶狠狠地要求把犹太人的房子、教堂都烧掉,把犹太人都关进牲畜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世纪晚期犹太人放贷引起欧洲人反感了,宗教成为了经济原因的外衣。过了400年,路德这些发狠的话都被纳粹党人如获至宝,像把犹太人集中起来关在畜栏这种建议明显给纳粹集中营提供了很好的灵感。


最后一点则是对德国的批判。路德在宗教改革中贡献最大的应该就是翻译文献了吧,艰涩的拉丁语被通俗的德语取代,当然也是为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路德在晚年对于“德意志”这个当时还算不上是国家的…呃…地区……,抨击得太厉害,直言“贵国药丸”,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慨在只有德国的歌德和尼采以及中国的微博评论能与之媲美了。。。


就在路德临终的病榻前,传教士问他是否还坚持自己的教义,他非常坚定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过,那句话并没有用德语。


而是拉丁语。


上一期:马丁路德——跟课本里的形象有多远的距离


参考文献

《德国人——一个具有双重历史的国家》

《德意志人》

《宗教改革与德国农民战争》





往期热文



翻新怪谈——剜心

二十万慰安妇的命运

消失的民国“贵族”大学

你用火锅拯救冬天,你却不了解它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们读史不为装逼

严肃八卦才是目的


you态度的原创历史平台

欢迎你成为其中一员





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email protected]

读者群号 53585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