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打破摩尔定律18-24个月的规律,仅16个月就推出全新处理器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家族,这背后隐藏了什么?
在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占据99%的市场份额;在数据中心存储和网络计算领域,英特尔占据50至75%的份额。然而,既有优势在部分人看来反倒意味着增长势头萎靡的隐忧。
上周一,华尔街著名投行Jefferies将英特尔的评级从“持有”下调为“跑输大盘”,给出的理由是英特尔在“第四次计算架构转型”的窗口期表现不佳,至强/至强PHI平台在新兴并行工作负载(如深层神经网络)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上周二,英特尔随即推出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Skylake)系列,与Jefferies针锋相对——宣称“这是业界十年来在数据中心平台领域的最大技术进步”,强调全新的处理器Mesh架构,可在内核、内存、缓存和I/O控制器之间提供低延迟和高带宽,并宣布已经向30余个重要客户售出超过50万片全新处理芯片。
作为数据中心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企业,英特尔对全新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短短几句描述,却暗藏四两拨千斤的信息,其中两个重要信息是:
全新Mesh架构:在摩尔定律被业界热炒即将失效的日子里,如果英特尔仍旧是以提高主频和制程工艺来发布全新处理器的话,会继续被Jefferies等持续看低。
和曾经的环形架构相比,全新Mesh架构使得分布式云时代的多核处理器在内核数量、内存、片上缓存架构、内存控制器和I/O控制其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平衡,从而带来多达28颗内核。对于基础软件来所,这也意味着定价策略要彻底按照内核数或者虚机数才不亏本了。
30个客户50万个芯片:曾经,英特尔判断全球25%的处理器出货量会在超大型数据中心。短短几年功夫,这一数字得到不仅得到印证,也在不断增长,而所有超大型数据中心必然是云计算数据中心。
超过50万个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已经作为英特尔早期运行计划的一部分出售给大型云计算厂商,如谷歌云、AWS,以及像AT&T这样的运营商,和500强超级计算机中的三家。在中国发布会上,前来为英特尔站台的公有云企业就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云、百度云、金山云、京东云……可见全新芯片为云而生。
官方数字表示,全新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将虚拟化工作负载可扩展性提高达3.9倍,这意味着它的高端型号特别适用于大型云环境,因为单机服务器承载的虚拟机密度已高的惊人。而由此而产生的高密度服务器还会以空间小、密度高、总体能耗低的优势进一步降低大型云数据中心的成本。新一代至强可扩展芯片打的口号就是为混合云而生,可以预见它将对云计算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华尔街投行Jefferies对英特尔有担忧:
一是微软的Windows系统新支持ARM处理器,二是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快速增长。此外,Jefferies还认为业界的第四次架构变革所倡导的是并行计算平台,英特尔被抢了风头。
那么,英特尔的前景果真如Jefferies所言黯然失色吗?
从整体市场格局看,企业市场持续缓慢下滑,但云计算、HPC和AI市场被持续看好,具备充足的增长潜力。英特尔一直通过SSD存储、网络、AI加速器以及软件堆栈来提升和巩固其在数据中心市场中的份额。
目前,英特尔在网络和存储控制,如基站、SSD和专业计算需求等平台市场上的份额并不尽如人意。据估计,英特尔在这个庞大到45亿美元的市场上仅拥有36%的份额。
而在通用计算领域,AMD有东山再起的苗头,专业AI加速器领域英伟达也来势汹汹,英特尔突然改变摩尔定律18-24个月的推陈出新节奏,仅隔16个月就推出新一代可扩展处理器,也有放手一搏、高筑门槛的姿态。
英特尔曾经表示:要加速服务器芯片的改进,哪怕以利润为代价。这意味着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将大肆扩张,并将火力点集中到如何针对企业、运营商、HPC、云和AI的新型工作负载。
虽然“基于工作负载的计算”这一说法在业界已经存在长达25年了,但英特尔这次在硅层面打造一个全面Mesh平台,作为至强处理器E5和E7的换代产品,不仅核数达到28内核,也将虚拟化工作负载可扩展性提高达3.9倍,使得最终用户能够在每个系统上运行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载。
而除了云计算企业之外,服务器企业、软件企业,为新一代至强可扩展芯片站台的厂商可谓五花八门,几乎涵盖完整产业链。
从硬件角度来看,搭载新一代至强可扩展芯片的服务器在CPU、内存和存储各方面的指标提升喜人。以服务器出货量第一大厂戴尔为例,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凭借多27%的CPU内核,多50%的内存带宽,最多可将数据库IOPS提高12倍。
从软件角度看,根据英特尔公布的数据,在使用新产品后,Oracle的性能运行速度是其12c数据库的1.3倍,爱立信将视频编码速度提高了1.5倍。
此外,基于Canonical Ubuntu、Microsoft SQL 16和VMWare vSAN 6.6的解决方案打了头阵。爱立信、HPE、浪潮、华为,联想,曙光和超微等公司已经开始提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把目光盯在了企业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大市场上。
翔snowman 原创出品
公众号转载需注明来源
科技茱比莉
有视角的科技观察 有态度的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