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blog.zhaiyifan.cn/2016/02/23/world-class-testing-development-pipeline-for-android-part-1/
在开发完移动应用并和手动QA团队合作了数年后,我们决定开始写测试。作为工程师,我们知道,自动化测试是成功的移动开发之关键。 在这篇博客里,我将会分享我们的故事——Karumi启动于几年前的测试故事。这是系列博客的第一篇,我们将会囊括世界级的 Android测试流程的所有方面。
几年前,我们开始为移动应用写测试。我们对测试了解有限,所以我们致力于接受测试并使用最常用的框架来做单元测试,一个简单的test runner和mocking库。过了一段时间我们遇到了问题:
是不是很可怕?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克服这些挑战,在某个时刻我们意识到是方法错了。即便测试覆盖率很高,我们的软件仍然在出错。最坏的是,从我们的测试中,无法得到任何反馈。解决我们的问题的关键是识别出我们一直碰到的问题所在:
我们的接受测试太难写了,因为我们需要提供配置API来模拟接受测试的初始状态。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测试会随机失败,而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只能用重复编译来通过测试。
我们有大量的单元测试和高覆盖率,但我们的单元测试从未失败。即便应用出问题了,我们的测试仍然能通过。
我们用很多时间去验证mock的调用。
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些“魔法”测试工具来测试代码,一个私有方法或者模拟静态方法的调用结果。
这是我们决定停下,并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测试感觉不爽。我们快速需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的项目告诉说我们做错了,我们需要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个测试开发流程。话虽如此,为了改善程序质量,测试开发流程不总是第一件要完善的事。
一个测试开发流程定义了测什么、怎么测。用什么工具,为什么用?测试的范围是什么?即便有良好的测试开发流程,可测试的代码对有自信去写测试仍然是必须的,因为大部分的测试是不可能的,或者至少,很难去写。如果你的代码没有准备好,与代码以及单元或集成范围最贴近的测试并不是那么容易去写的。因此,我们决定带着这些目标,首先识别出应用中的问题,然后去解决它们。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的代码能够是完美的,我们对它有何期望呢?期望是:
应用必须是可测试的。
代码必须是可读的。
职责必须是清晰而有结构的。
低耦合高内聚。
代码必须是诚实的。
在重构之前代码一团糟。软件职责丢失在代码的行与行之间。实现细节是完全暴露的,activities和fragments负责处理软件的状态,到处都是软件状态。另外,我们的业务逻辑和框架是耦合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决定把应用架构改成其他更有结构的东西。我们使用的架构是 “Clean Architecture”。
除了架构的核心内容,我们还应用了一些和GUI应用相关模式像是MVP和MMVM,以及数据处理相关的模式像是Repository模式。架构详情和这篇博客没有关系(我们会在未来的博文中讨论到它),“Clean Architecture”的核心元素与最重要的SOLID原则之一,依赖倒置原则相关。
依赖倒置原则提出你的代码必须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这个原则,仅仅是这个原则就是通向成功的钥匙。它是改变我们的代码并适配测试策略以有效克服我们手上问题的关键。依赖于抽象既无关于依赖注入框架,也无关于使用Java接口来定义类的API。然而,它与隐藏细节有关。根据不同角色,软件职责改变的点,引入测试替身(TestDouble)的点去创建层,大大限制了测试的范围。
通过依赖倒置原则,我们能够去选择正确数量的代码去测试。一旦这些点清晰了,我们就停下为所有的mocks去写测试。我们能够使用准确数字的mocks去覆盖一个测试用例,并确保我们在测试软件状态而不仅仅是组件之间的交互。
一旦应用架构清晰了,我们开始定义我们的测试开发流程。我们的目标是回答2个问题:我们想要测试什么?我们如何去测试它?在尝试找出如何分割测试,并用简单又可读的方式去写以后,我们注意到层次分离是最完美的出发点。结果,解决方案变得清晰:
我们想要测试什么?
独立于任何框架或者库去测试我们的业务逻辑。
测试我们的API集成。
持久化框架的集成。
一些通用UI组件。
测试黑盒场景下,从用户视角写的的接收准则。
我们想要怎么去测试?
我们在下一篇博客文章将会说到。
在等下一篇文章的同时,不如看看StuQ工作坊联合国内顶级移动测试专家——芈峮老师推出的《移动APP专业测试实践》。
点击 「 阅读原文 」,赶紧占个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