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底线思维
深度资讯体验,独家解读分析,政治经济学者每日提供深度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底线思维  ·  奔赴朝鲜战场时,她只有11岁 ·  3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青岛警方深夜通报 ·  4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以军称打死黎真主党继任领导人,外交部回应 ·  5 天前  
半月谈  ·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底线思维

城市开发应如何避免引发金融风险?

底线思维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6-23 14:25

正文

文/郑渝川

金融危机源于现有的城市开发模式?当代最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之一、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纽约城市大学人类学和地理学教授大卫·哈维在其所著的《世界的逻辑:如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大卫·哈维的理由首先是,根据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的数据,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往往会催生资本主义深层次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著名的“柯立芝繁荣”,当时大量房地产证券影响了房地产建设活动以及房地产估值,通过抵押品周期机制,导致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比如,1919-1925年的佛罗里达州,就是房地产炒作的中心,房价六年间上涨了8000%。这一类疯狂的现象,还出现在1929年、1973年、1987年和2000年前后的纽约房市。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在GDP中所占比重越大,围绕其展开的金融和投资活动尤其是相关的投机操作,就越可能诱发危机。

书中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指出,城市房价、租金的快速上涨,形同商业资本家对于工人阶级在生活场所中的第二次剥削。“通过对零售、金融和对冲基金雇员的剥削,资本家可形成第二形式的剩余价值。”

依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拜物教的描述,虚拟资本是足够真实的表面现象并掩盖了背后的社会关系。大卫·哈维据此指出,银行借钱给消费者购房拿到利息,银行借钱给开发商用于购置土地以及开发房地产以获取租金,以及银行购买其他机构的建设债券,都并没有直接创造价值,其租金纳入了虚拟资本的循环。而虚拟资本本身,以及土地、房地产经过多重包装,变得更具投机化,例如将住房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在保留金融机构和开发商利润的同时,将风险外部化,其脆弱性也就更加明显。当然,如果虚拟资本被用于建造基础设施、购置设备,仍可参与价值创造。

不仅金融机构和开发商会竭力刺激和维持房地产泡沫,很多时候,城市的公共部门也会加入其行列。这并不难以解释。1929-1933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当即恢复房地产市场,并建立了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简称房利美)来形成二级抵押市场。不仅如此,之后,美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购房激励政策,将自有房屋比例从20世纪40年代的40%提到了2004年的将近70%。其理由是,“背负住房抵押贷款的房屋所有者是不会参与罢工的!”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和各主要城市的市政当局都在加快大规模住房建设,并致力于郊区开发、新区建设来发展经济,由此创造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繁荣,也是二战后许多新兴国家和日本、德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动力。但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后果在于,不仅各地区、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城市不可避免成为了所谓的失败城市,而且城市中心区域逐渐空心化,大量人口失业,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与服务。这其实才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多地掀起骚乱的主因。为了平息社会问题,美国政府1972年又创设了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之后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总统,都致力于继续推动自有住房率提高,鼓励金融机构设计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降低购房门槛,并分散地产商和金融机构运作风险。

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通过鼓励自购自有住房,华尔街的顶级投行赚到了前所未有的利润,而中低阶层的美国人却被剥夺了大量财富,工薪阶层看似节节提升的薪水也被主要用于偿还贷款——“经过多年交费之后,许多家庭发现他们欠的本金反而越来越多。”

《世界的逻辑:如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书中谈到了中国内地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热潮。大卫·哈维判断认为,中国当前的发展类似于二战之后的美国,因而许多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的投资,有助于价值创造,“中国城市化发展对过剩流动性和过度剩余资本的吸收不仅维系了中国国内的资本积累,也惠及了整个世界”。但他仍然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房地产业在GDP占比过大、工薪阶层偿还房贷压力较大等问题提出了担忧。

《世界的逻辑:如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是一本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当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提出反思批判的杰出作品。全书核心观点就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观点并加以进一步阐发,来解读当前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现象,并提出城市空间、地理学方面的思考。比如,全书第一章在谈到当前全球各地城市面临的发展危机时,就以恩格斯《论住宅问题》等经典著作的观点为据,指出现有的市场化城市开发方式,从根本上导致了城市中心的衰落及贫民区的形成。

这本书更具吸引力和革命性的观点在于,以马克思曾经提出的“用时间消灭空间”来指称现有的城市发展逻辑和动力,指出这终将造成严重的发展代价和诸多弊病。“用时间消灭空间”包括两种相互矛盾的动力的组合,一方面要求生产不断集中来体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则要求空间分散,追求劳动力、原材料、能源价格的最低化,希望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最低化,不考虑环境等方面成本。正因为此,“在某个时刻符合资本主义要求而被创造出来的地理风貌,会在后来某个时刻被打破”。

在大卫·哈维看来,20世纪后期以来因技术加快创新而实现的更快发展,使得经济本身变得更加不稳定,这也与“用时间消灭空间”的逻辑有关。近半个世纪内,消费需求升级,提出更多的个性化要求,市场渐趋细分,要求借助分包和外包等方式,让原先的福特模式被范围更广的水平分工所取代,建立起即时供货制度,减少库存。对于劳动者来说,这意味着劳动强度升级,在放弃过去的独立技能的同时,还要强化协作技能,并且从过去的企业雇工变成了外包机构的临时雇工,对于资本的依附性变得更强。而消费主义甚嚣尘上,出现了重视产品价值和效用以及其可抛弃性的势头。“在多边且分化的世界中根本无法产生任何持久或高尚的内容……(所有工种)都必须面对流转时间的加速以及传统和历史积累价值的迅速消减”,时间加速消逝,变得不重要,当然,其残存的价值在于是要用来推动“空间”(感)被接近于彻底消灭。

《世界的逻辑:如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

作者:(美)大卫·哈维

译者:周大昕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