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觉醒》5月19日就要在国内上映了,因为之前在香港就已经看过这片,也介绍过好几次了。估计,它的好与不好,你们都很熟悉了。
不过,时间虽然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我仍然记得看片时的场景,因为看到紧张的时候,邻座两个妹子终于放下了手里的爆米花,开始捂眼尖叫,感觉心里有点暗爽,总感觉,这是两个误闯进来的不明真相群众。
属于命中该有此一劫。
关于这部电影,毕竟我都写过了,而且人在戛纳嗨到正爽,还是请我的老朋友,特特来介绍下吧,因为,他刚好也很喜欢这个片子。
如果你想知道生命是什么?想看看太空上的宇航员碰到异常情况会做什么?看这部《异星觉醒》准没错,因为它带着探讨生命起源的态度,讲述了一场残酷的“弱肉强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国际空间站,机组人员在太空发现了一株小型的外星生命体,不料他们精心呵护的小生命突然突破封锁,大开杀戒。大家一方面要应对这个杀人怪物,还要在燃料用尽想办法逃生……
瑞典籍导演丹尼尔·伊斯皮诺萨擅长惊悚犯罪片,在瑞典拍过《不义之财》,在好莱坞也有《藏身之所》、《44号孩子》等等
这次执导《异星觉醒》是把他擅长的惊悚类型放在了太空之中。
编剧保罗·韦尼克和略特·里斯也是御用合作伙伴,《死侍》、《僵尸之地》、《特种部队2》和《丧尸乐园》都出自二人之手,能够兼具喜剧和惊悚的力道。
首先,你要了解国际空间站,它就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
所以片中六个人类角色除了美国演员,还有瑞典的丽贝卡·弗格森、俄罗斯的奥尔加·戴维克娜雅和日本的真田广之,他们构成了一个“家庭”。
开头有一幕,地球上的小学生透过一档直播节目问其中一名宇航员想不想家人,他回答这里也是家人。还有日本宇航员的孩子在地球出生等情节,都表现出人类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结构。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从独居变成群居,因为家庭带来繁衍、人类自身的生产及文明的传承,这是影片一再强调的主题。
在片名给出前,影片用了一段长达十分钟的长镜头来展示国际空间站的主场景和六名机组人员的的工作状态,零重力感的镜头调度让封闭空间内的场景转换流畅自然,富有视觉活力。
摄影上,肯定有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非常喜欢通过奇怪的角度来表现失重,将船舱做成迷宫的感觉。
《地心引力》
从娱乐角度看,故事并不新鲜,采用密闭空间+连环虐杀片的设定,角色一个接一个被干掉。基本上,影片第一幕过后,紧张感持续升温,维持了一切的惊悚片要素,双方力量的几度转变也让情节跌宕起伏。
只是作为科幻片,它确实存在部分有待商榷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反复谈论的“防火墙”和检疫的重要性,而机组人员的行为显然与之相悖,使整个机组处于危险之中。不过作为惊悚片,它又酣畅淋漓,完全表现出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恐惧。
与群居动物的人类不同,作为片中的独居外星生物,卡尔文最初的生命形态相当无害,是个讨人喜欢的类似蒲公英的单细胞生物,空间站的机组人员把它当作标本一样呵护。
看似不存在任何潜在的危险,直到它遭受到人类对它的实验电击,才发展出敌意,经过多次分裂后变成多细胞生物。伴随着被唤醒的适应能力,它拥有了一种求生的本能——需要食物、空气和水。这种求生能力和人类构成的威胁,导致它的杀戮行为,而它的智能也在一步步被开发出来。
故事发生在国际空间站,这里有多个通道和房间,双方的“猫捉老鼠”游戏带有单项的压迫感,催生出“幽闭恐惧症”的情绪,人类在孤立无援的空间站里,如同笼中鸟。
与影片伊始,被关在实验罩里的卡尔文一样。这正是先树立人类本位主义,再做到对立颠倒的,来反思不同生命物种为求生而杀戮的法则。这也是当年《侏罗纪公园》传达的观点,所谓“生命会自己找寻出路”。电影中,经常能够看到血液在空中飘浮,这是用血液流淌代表生命本质的象征主义。
卡尔文的每个细胞应该都可以独立感知、移动和感知环境,同时仍然与每个细胞一同工作,创造出一种具有巨大身体肌肉力量的巨大神经网络。船员错误的低估了其智慧和力量,将其视为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然而它坚固到比人类更具存活能力。
而它外形经历了几次变化,主要是体积上的,开始像是蒲公英树芽,再大点是蟒蛇和水蛭结合的吸虫,成形后是一个触手系的怪兽形态。并且深谙无孔不入的方法,以此制敌、逃生。在这方面,它较以往的同类型电影是有创新性的。
据说,人类对软体动物的恐惧是写进基因中的,尤其是触手系生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恐怖片都喜欢将怪物设计成触手系的原因,比如《杀出银河系》《着魔》《鬼玩人1》和《妖兽都市》等,它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春宫图”《海女与蛸》的影响,那幅画也是一只八爪鱼怪。
《杀出银河系》
全片最让我惊悚的段落有两场,一场是卡尔文第一次出于正当防卫对小白鼠的虐杀。与保罗·范霍文当年执导的《透明人》一样,恐怖惊悚片也是先拿小白鼠试手,然后才让观众见到怪物虐杀人类的惨状。
第二场就是卡尔文第一次杀害人类的方式,这个无孔不入的家伙从宇航员嘴里进入其体内,然后从里面杀掉他。我们看到宇航员的眼睛发红,血液从嘴里流出,身体浮在死寂的空间站,身体的形态都变得错了位。
在此给重口的各位敲敲黑板,这些是你可以在电影院一秒不落地看到的。是的,一刀未剪,就是这么刺激。
生存的本质就是杀戮,这个哲学式的理解一开始并没有被机组人员意识到,而观众会看在眼里。同时,机组人员也为了生存,要利用科学常识找出一切方法(而不是武器,因为它看似刀枪不入)来干掉卡尔文。由此来看,杀戮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就像人类也在食用其他动物来生存一样,生存和杀戮是相互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六个人类角色性格各不相同,瑞贝卡是果断,吉伦哈尔是内向,雷诺兹是外向,黑人代表爱,日本人代表家庭,俄罗斯人达到平衡关系。
相比较而言,比较喜欢杰克·吉伦哈尔的角色,他似乎是一个孤独者,他在片中说过,他从来不属于地球,喜欢空间站的嗡嗡声,而不是地球之声。所以,影片的结局可以说是编剧对他安排的一个“恶趣味”了。
剧本掌握了悬念和刺激的技巧,把“墨菲定律”放在太空。编剧在故事基础上明显受到以前经典太空片的启发,并提供更多的悬念和恐怖的元素。抛开人类角色的愚蠢行为和剧情的不够严谨,《异星觉醒》胜在结构、节奏、拍摄、惊悚度都很好,由始至终带有悬念和想要传达的生命的意义,可看度还是很高的。
最后来看一下它的终极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