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针对论文《有钱人的奴仆?财务状况如何影响消费者对拟人化产品的认知评价(Minions for the Rich? Financial Status Changes How Consumers See Products with Anthropomorphic Features)》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8年8月发表于《消费者研究杂志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杂志上, 由Hye-Young Kim 和 Ann L. McGill两名研究者合作完成。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拟人化指的是一种将人类的特征、动机、情感或意图以真实或想象的方式赋予非人类主体的倾向。杜蕾斯的“杜杜”在感恩节在线调戏众品牌,和其他品牌像朋友一样互相寒暄;奥利奥的创意广告“Play with Oreo”……在营销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了拟人化的营销策略,成功地让消费者将品牌感知为人,促进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交流,拉进了两者的距离,为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
拟人化并不一定带来消费者的积极评价。拟人化品牌只有在消费者感知到它具有积极的品质(如有用的功能),或者使得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品牌形象保持一致性时,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喜爱。与本研究更相关的是,消费者的社会信念会带来更加复杂的拟人化效应。
KIM, H.-Y., & MCGILL, A. L. (2018). Minions for the Rich? Financial Status Changes How Consumers See Products with Anthropomorphic Featur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5(2), 429–450.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