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对 AI 绘画的主要需求,是为视频做封面,为公众号做题图。以前这些都得我自己从开源图库中找;现在有了 AI,那基本上都是 AI 来画。
从 2021 年到现在,我已经为你介绍过许多 AI 绘图应用,包括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DALLE 和 Flux。这几款现在都是主流。
最近,一个新的名字一直在我眼前晃悠,叫做 Recraft。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我的朋友圈里这么多人都在称赞,所以试一试。
我把最近的一个题图的提示词放了进去。提示词是:「一个机器人学者正在写文献回顾。」在 Recraft 里,你可以点击创建新项目,直接输入提示词,选择画的大小和长宽比。
这是画的结果,我看了以后愣住了,不是机器人学者吗?它一次创建两张图片,我看另一张,还是一个人类在写东西。
我意识到,提示词有歧义,AI 可能认为「机器人学者」是「研究机器人的学者」。
于是,我修改了提示词:「一个机器人穿着学者的衣服,正在认真写文献回顾。」
再看这次生成的效果,果然不同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机器人学者」写文献回顾。
基础功能尝试完,我来试一下 Recraft 对艺术家风格的理解和模仿。
尝试这个功能,源于今早家父提出的问题 ——AI 能否模仿艺术家的风格?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决定先试一试国画,就来张大千的好了。
我分别发到了朋友圈和 B 站动态里。大家反响很热烈。
其中西北大学何易老师很兴奋。他说没想到 AI 进步这么快。但是很快,他说如果仔细看,那么立即就能分辨出来 —— 因为 AI 绘制的图片,不能体现出画家绘制时候的笔触。
我于是进一步请教何为笔触的差别,于是何老师给我展示了一张,张大千先生的原作。我从荷叶的运笔上,立即看出了区别。又学到了。
可我就想,你说如果在提示词增强,AI 能否绘制得更像?
这张考拉看上去很不高兴,好像在对我说:「你事儿咋那么多?」笔触是否有改进?我看不出,你觉得呢?
我把这张图片发给何老师,他一眼就看出左下角这个章有问题,放大后说像是儿童的描摹作品。我表示同意,确实对于 AI 绘图来说,印章或中文文字目前仍是软肋。
在 B 站的动态里,有网友回复说「形似神不似」,我很赞同。
不过相比起来,我更喜欢的是评论下的这条回复,说「金字塔尖的替代不了,腰部往下的可以替代,装饰市场宣发之类的场景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