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2
捕获、CO
2
渗透、产物分离以及电解液回收等挑战阻碍了电催化CO
2
还原(CO
2
R)的发展。
2025年1月16日,
华南理工大学
陈光需
教授、厦门大学
郑南峰
院士
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Integrated system for electrolyte recovery, product separation, and CO
2
capture in CO
2
reduction》的研究论文,
王鹏、裴安、陈兆熙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陈光需教授、郑南峰教授
为论文通讯作者。
陈光需,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
导师:
郑南峰教授
;随后分别在厦门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9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控制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在纳米材料的合成、纳米材料的表界面精准调控、功能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和催化性能等方面具有深刻认识和坚实的基础。
郑南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郑南峰于1998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2005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受聘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表界面配位化学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金属纳米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
在此,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集成的电化学回收与分离系统(ERSS),该系统在水电解系统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设有一个离子选择性膜 (ISM)。
在ERSS运行过程中,阳极电解液中的质子通过阳极阳离子交换膜(CEM)流入ISM,使CO
2
R排出的电解液酸化。
ISM中的阳离子如K
+
通过阴极CEM流入阴极电解液,以平衡析氢产生的OH
-
离子。
ERSS能够循环利用吸附了CO
2
的电解液,以94.0%的K
+
收率回收KOH,并实现了86.2%的CO
2
R产物分离效率。
回收的KOH可用于从空气或烟气中捕获CO
2
,或用作CO
2
R电解液,从而实现了CO
2
捕获、转化和利用的循环。
与传统的酸碱中和工艺相比,ERSS每回收一吨KOH可节省119.76美元,且适用于其他水相碱性电合成反应。
图1:碱性CO
2
R电解槽与ERSS系统耦合示意图
图2:ERSS用于KOH回收和有机分子分离的概念验证
图3:ERSS用于碳酸盐/碳酸氢盐电解液中KOH回收、CO
2
捕获和有机分子分离的概念验证
图4:ERSS在碱性CO
2
R中KOH回收、CO
2
捕获和产物分离的性能评价
图5:ECS和ERSS的集成提议以及技术经济和能源成本分析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集成的电化学回收与分离系统(ERSS),通过在水电解系统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离子选择性膜(ISM),实现了电解液回收、CO
2
捕获和产物分离的多功能集成。
研究成果显示,ERSS能够以94.0%的K
+
收率回收KOH,并实现86.2%的CO
2
R产物分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