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身份资料被购买后,用途是什么?
用途A——隐匿
常见于新闻报道中的犯罪分子,这类群体对于身份信息是刚需,因为他们需要摆脱警方的追捕,同时需要让自己可以过上一些正常人的生活,例如弑母案中的吴谢宇,他被捕时的三十多个身份证,就是用来伪装自己身份的。
很多人会问,现在不是有各种人脸识别和酒店登记了吗?为什么还是能用假身份?
朋友,在很多小地方,这些技术根本不普及。而且就算是在大城市,用假身份租个房子,和房东个人签协议,要多简单有多简单。
实际上吴谢宇要不是出现在机场,有人脸识别与公安打通,他还不知道能潜逃多久。
你身边的人,到底是不是这个人呢?
用途B——测试
某些支付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测试使用。
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用途,很多与交易有关的互联网公司,在测试自己产品的付款与提现功能时(尤其是电商与互金),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兼容性非常重要。
全国这么多银行,需要这么多银行卡,身份信息(绑定时用),尤其是测试的时候需要反复测试不同组合的兼容性,还需要对这些资料的绝对掌控。
你说,某些公司的测试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用途C——骗贷+羊毛
拥有四件套,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你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伪造成这个人,并用他们的信息来做一些事情。
例如很多P2P公司都有注册送钱的活动,这些信息可以拿去用。
例如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实名注册送奖励的活动,这些信息可以拿去用。
例如很多高利贷公司闭着眼给白户放714高炮,这些信息就可以拿去骗贷,在7天内(7天后各大黑名单就开始记录了)尽可能多的申请贷款,然后下款后把钱转走,最后手机卡一掰,随便潇洒,反正一切记录都是身份信息的那个人,和自己无关。
一套完整资料500块,运气好可以在7天内薅出数万元的贷款,甚至很多贷款流量超市自己就买这种证件来骗自己客户的钱。
这种黑吃黑的套路,多不胜数。
有人说贷款都有人脸识别,用假身份过不了人脸,我只能说天真。
给你大家现场展示。
这是静态图
这是制作过的动态图。
如果这个技术不是用在肖像上,而是用在身份证和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上呢?
你还觉得人脸无懈可击么?你还能证明你不是你么?
你所见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用途D——洗钱
这是虚假身份市场最初诞生的原因,就是洗钱。
洗钱这件事,说穿就是把一笔笔来路不明的钱,通过各种转账以及搭配业务场景的模式,变为干净的钱或者说是变为可以控制的钱。
近些年我国对于洗钱的打击越来越重,银行对于洗钱规则的审核越来越严苛,所以很多黑产不得不升级手段。
而虚假身份的用途就在这里,通过一个个虚假的身份,把大额的资金分散为小额的个人转账,然后利用地下钱庄把钱搞到境外。
这些钱往往是非法所得。
近些年最大的金主,是东南亚网络博彩,由于网络博彩的充值金额很高,且充值方式复杂(各种二维码),所以他们是近些年身份信息倒卖最大的需求方。
最赚钱的生意,都在刑法里。
用途E——借壳
这是一个比较罕见,但真实存在的用途。
往往是很多不法行为,需要有公司的壳来完成,而这些身份信息,就会被拿来注册成一个个壳公司的法人,最后出了问题,反正也只是身份证上的人倒霉。
更高级一点的借壳,是利用伪装身份,来持有股份。
很多公司的股权架构非常复杂和混乱,里面往往有很多分子公司交叉持股,这堆分子公司里面的很多法人与股东,是搞来的身份证注册的。
之前甚至出现过部分上市公司的前十位个人股东中出现了假身份的,对方实际上只是个普通农民的案例。
农民在一无所知的前提下掌控了上市公司,荒谬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