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欧贸易关系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张冬方
中欧贸易关系于2024年经历了欧方主动出击和中方克制回应的你来我往,并将双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谈判的悬念留给了2025年。而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欧贸易关系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不确定性中,欧盟很有可能沿袭去年的打法,继续对中国进行主动出击,但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之后,仍对与华关系留有余地,而该余地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朗普的对欧姿态和行动。
一方面,中欧双方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迹象。1月1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通电。此次通话中,双方也约定共同庆祝建交50周年。据路透社引用一位欧盟官员的消息,双方认同建交50周年是今年晚些时候成功举办中欧峰会的契机。该官员指出,虽然日程尚未定下来,但很有可能在今年5月举行。
三天之后,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与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大使会面,双方就中欧关系、中欧经贸合作及妥善处理经贸分歧摩擦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另一方面,确定性正是目前中欧贸易关系中所缺乏的。在同一天,欧委会发布了一份中国医疗设备公共采购报告。该报告称,在中国的公共采购市场中,欧盟医疗设备持续受到歧视。该报告将为欧委会评估在这一领域恢复中欧公平竞争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提供参考。欧委会指出,欧盟仍然致力于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以解决和消除这些歧视性措施。然而,在没有达成可接受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将仔细评估采用《国际采购工具》(IPI)措施的可能性,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在欧盟政府合同中限制或排除中国投标人。
去年4月,欧委会根据《国际采购工具》启动了一项调查,调查内容为中国医疗设备采购市场中的措施和做法是否构成对欧洲公司和产品不公平的歧视。正如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启动的首次调查针对的是中国企业,欧委会依据《国际采购工具》启动的首次调查也是针对中国。
而在向美释放的信号中,欧盟一方面以加强与中方高层互动和警告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务必谨慎的方式表明自己手中握有筹码,另一方面又向特朗普示好。
就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几天后的1月29日,谢夫乔维奇却向美国释放了有意与美联合对华的信号。谢夫乔维奇对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表示,“我们还应该准备好探索欧盟与美国在经济安全方面的更深层次合作——这是欧盟和美国都希望取得进展的领域,包括如何应对来自中国非市场政策和做法的共同挑战。”
而在谈到中国时,谢夫乔维奇表示,“中国是我们第三大且最具挑战性的贸易伙伴”,“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应对中国的结构性不平衡和不公平的做法,例如推动产能过剩的非市场政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有机会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正如一直以来所明确的那样,我们并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在公平和互惠的精神下追求更加平衡的关系。” 此番表述表明,在对华贸易上,欧盟继续表明强硬态度,又尽量防止关系的急剧恶化。
然而近日,特朗普在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的同时,称他“肯定”会对来自欧盟的商品征收关税,并形容欧盟的行为是“暴行”。
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我们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这关系重大。关税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混乱,并推高通胀。这对各方都有伤害”,“对任何不公平或任意对欧盟商品征收关税的贸易伙伴,欧盟都将予以坚决回应。” 在2月3日的欧洲领导人会议也表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仍然是欧盟最重要的关系,但同时也指出,关系中出现新的挑战和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若被不公平或武断针对,欧盟将坚决回应。”
但另一方面,欧盟认定,与美关系恶化只会造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后果。欧洲最高外交官卡娅•卡拉斯近日表示,如果美国对欧发起贸易战,“在旁边笑的就是中国。我们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我们。”
面对特朗普的多变和不可预测性,欧盟需要根据特朗普的动态随时做出调整。而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威胁之下,一方面,欧盟警告“别惹我,我也会咬人的”,另一方面又伸出橄榄枝,寄希望于特朗普对欧盟网开一面,一方面,欧盟想在对华贸易上继续采取强硬立场,另一方面,又不想两线作战。而在向美国示好上,欧盟一方面期待与美联盟,以制衡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想在讨好美国上走得太远,迷失了自我。因特朗普的上台,欧盟需要处理的离中国多远、离美国又该多近的经典难题,变得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