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思想
传播互联网及科技思潮,分享互联网观点,学习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精神,升华互联网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1700亿,王卫IPO敲钟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思想

“中国版诺奖”诞生!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获2017未来科学大奖,100万美元!

互联网思想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9-10 10:04

正文

 2017年9月9日下午2点,被称为中国民间诺奖的“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施一公,“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为潘建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为许晨阳。获奖者每人将获得100万美元奖金,奖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获奖评语:

施一公: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获奖评语:

潘建伟: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获奖评语:

许晨阳: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什么是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家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在今年9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分别获得了“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在2016年诞生时设置了“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两个奖项,这两个大奖的获得者为香港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薛其坤教授,首届大奖一出世就获得了业界极高的评价,为了鼓励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成果,在2016年底的颁奖典礼上宣布增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因此,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共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生命科学奖涵盖所有与大生命学科相关的基础科学领域,包含医学、偏生物的基础化学;物质科学奖涵盖所有与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首个大陆企业家捐资设立的科学大奖】

我国的科技奖项主要包括政府奖和民间奖两大类,其中有影响力的民间奖,如邵逸夫奖、陈嘉庚奖、何梁何利奖等,均由香港企业家捐资设立,未来科学大奖作为首个大陆企业家捐资设立奖项,其成立具有深远的意义。每一奖项均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每人出资25万美金,单项奖金100万美金。

 

其中,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为(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丁健,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张磊,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为(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吴鹰,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亚军,龙湖集团董事长;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为(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马化腾,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未来科学大奖是怎样评选出来的?】

今年,由于增设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委员会也由去年的9人增加至15人。新增委员均由现任委员提名、投票产生。目前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兼顾“未来科学大奖”奖项设置的三大学科,生命科学领域委员由何川、骆利群、饶毅、王晓东、谢晓亮担任;物质科学领域委员由丁洪、季向东、文小刚、杨培东、余金权担任;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委员由李飞飞、李凯、励建书、田刚、夏志宏担任。监督委员会由清华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先生与毕马威团队共同担任,全程监督评审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整个评审过程的公正、公平、公信力。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以及国际同行评议制度。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科学委员会的成员不参与提名,在任职期间及其后两年,也不能被提名,以保证大奖的公正与公平;国际同行评议,是科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公正高效的同行评议是保证科学质量的基础,更是代表了未来科学大奖的高水准。

 

【获奖者产生流程】

今年3月,科学委员会开始讨论确定提名人名单,并发出“2017未来科学大奖”提名邀约函,邀请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大学专业学院院长、研究所负责人等近千人为大奖提名。 

 

5月,收回所有提名邀请函。5月27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科学委员会全体评审会议,讨论提名函,并投票产生第二轮“2017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名单”。

 

6月1日起,根据“2017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名单”发起国际同行评议邀请,包括国际、国内顶尖学者、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候选人名单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展开横向和竖向比较。 

 

8月19日,召开第二次科学委员会全体评审会议,讨论各位候选人收到的国际同行评议信。

 

9月9日,全体投票产生“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 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


为何捐赠“中国版诺奖”?马化腾、李彦宏、丁磊们是这么说的

  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为什么要捐赠“未来科学大奖”——一个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的科学奖?还承诺连续捐赠10年? 

  9月9月下午,当这个问题被抛向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网易董事局主席丁磊、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等7位企业家、投资人时,他们无一不回答:纯自愿。 

“未来科学大奖”现场

  “当时找到我,我觉得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能没有我?”马化腾说,他希望科学成为一种“时尚”。 

  至于对未来科学大奖的未来期待,丁磊则说:“我希望未来科学大奖这个事情比诺贝尔奖更加专注,而且有机会超越其它的奖项。”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被称为“中国版诺贝尔奖”。 

  一年一届,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对象不限国籍,但需要是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研究的科学家,且研究要具备原创性、长期重要性和巨大国际影响。 

  目前未来科学大奖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个单项奖金100万美元,各由4位企业家、投资人平摊捐赠奖金。 

  澎湃新闻整理了现场7位捐赠人对“为何自愿捐赠”、“奖项未来规划”的回答实录: 

  捐赠人自愿出资捐赠,为什么愿意投入财力和精力做这件事情?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我吓一跳,你问自愿捐赠,难道还是被迫捐赠? 

  吴鹰(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我们是纯自愿捐赠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商业味太浓,商业味浓不是不好,特别是年轻人对科学的追求和渴望比较淡薄,希望通过未来科学大奖、未来科学论坛活动,对科学家的辛勤工作进行一个鼓励,号召越来越多年轻人关心科学,使中国科学实力有所增长。 

  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首先是自愿的事,受到前面领军人的影响,比如说徐小平、丁磊、马化腾,需要有一个人。应该说除了一线企业家,还有第一线的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虽然我们离基础科学不是那么近,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从小到大,要做的是要做坚持、长久、有耐力的工作。通过我们自愿捐赠这样一个奖,其实是把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精神合在一起,这样共同打造,真正支撑中国的金融机构、经济、商业,是基础。 

  所以这个奖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学习过程,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感召。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个奖捐赠人必须承诺十年,所以我们要做整整十年,这个比我们做企业更加需要毅力,只有耐力才能做好。 

  马化腾(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我跟小平一样,确实没有人逼我。回顾去年的时候,我是赶上了末班车,当时找到我,我觉得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能没有我?而且我是有科学家梦想的企业家,也是非常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来圆圆我的梦。 

  因为上次预告这个奖的时候,我发现所有人都说企业家、科学家,到我说的时候就没词了。我觉得这个事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全行业,包括所有的企业家更加关注科学,让科学成为时尚。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成为科学家是很多人会说的理想,现在感觉一问孩子未必是这样的回答,所以需要在这个时代多办尊重科学的事情。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去年其实也问过同样的问题,是我先回答的。今年的回答也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做科学家的梦想,长大以后阴差阳错做了别的事,现在如果有机会,通过我们这方面的努力,能够使得做科学家更受人尊重,让科学更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我们会非常乐意看到的,这个奖项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初衷。 

  未来论坛不只有未来科技大奖,还有很多其它的活动,未来论坛的讲座,我也是非常推荐大家去参与的,我自己也经常参与,在很大的大会堂里,我也很难得静下来听科学家讲这么非常神奇的东西。但是我更多的希望看到很多家庭带着10岁左右的孩子去那里听科学家讲科学方面最新的进展。今天大奖开场的时候,小平讲到一百年之后我们怎么样,刚才王晓东也说,我们关注现在。 

  其实当时我坐在教室里听年轻科学家在讲科学的时候,我关注的是三十年以后,在那个教室里面,在那个讲堂里,那些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是不是30年以后可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如果我们这些讲座、这些活动能够激励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科学的道路,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我们设这个奖就值。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当然是自愿的。去年4月份找到我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棒,因为从小我就想学科技,我爸爸也经常给我讲科学家的一些故事。我说这是人类最高的科学成就奖。我也在想,为什么中国人获得得那么少。今天我们13亿中国人终于有未来科学大奖,去鼓励科技的创新。刚刚马化腾讲的一句话非常对,要让科技、科学成为这个社会最时尚、最时髦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希望未来科学大奖这个事情比诺贝尔奖更加专注,而且有机会超越其它的奖项。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这帮人把高大上的词都说完了。我们换一个,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别觉得我们好像都牺牲了,只捐赠钱了,其实最赚便宜的就是我们这些人。你们讲,你挣钱难,花钱更难,什么叫花钱难?把钱花到好的地方,让自个儿开心,这事难。我们是捐了钱了,但是受益最大的是我们这帮人。其实这些科学家,我中午还问李凯,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在哪儿,我做投资就知道投哪儿,我将来想看病,什么药管用,我给晓东打个电话,很多新能力我们就能学到。我们有些时候还竞争呢,现在别竞争了,咱们一块儿干吧,挺开心的。我们受益人不仅仅是得奖的科学家,也不仅仅是激励年轻人,我觉得受益最大的就是我们捐赠人,真的是又开心,做了一件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你说不干这事儿干嘛呢。 

  捐赠人承诺过会连续捐赠十年,对未来科学大奖未来几年的规划和期待是什么? 

  徐小平:刚才视频里说百年以后,我承认我数学不好,说错了,应该是十年以后,十年以后在全球影响力上、在科学标准引领上应该树立一个中国标准,而且我相信一定能达到,邓锋你到时候一定要继续捐,别不捐了啊。我讲一个笑话,我能进这个大奖是邓锋邀请我的,他给我打电话,我平时跟他合作很多项目,他打电话给我说,小平有一个项目只要25万,你投不投?我说我出我出,他说你连续出十年,你分期付款,不过这个不盈利的,我说不盈利我干嘛投?但是已经答应了,没办法,就这样我就成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者。 

  邓锋:小平编故事的能力我得好好学学。我觉得十年以后未来的发展,我们要可持续性是最关键的,可持续要做好,不是说每人每年拿多少钱,我们要做一个相当于基金一样,靠它的某种投资的利息就可以支持这个发展下去。就算到十年以后我还活着,百年以后怎么办?我相信大家都还很健康,但是确实存在这怎么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个事情是要做成比诺贝尔牛的还有一条就是要国际化。大中华地区不管哪个国籍,到某一天,可能真的就是地球村了,我希望到十年可能是能够看到的。 

  丁磊:未来科学大奖年复一年做下去,首先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力,我希望每一个小孩子和年轻人,在从事科学创造和发明的过程中,能够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为人生的一大追求目标,这是对中国广大的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来说。第二,在学术界许多从业人员因获得未来科学大奖作为学术方面最顶尖的荣耀,我想应该是这两个方面去看待十年后未来科学大奖的发展方向。当然,我更希望不只是我们中国人、华人的科学大奖,也希望成为全球的科学界,甚至全球所有从事科学的年轻人、小孩梦寐以求、追求的奖项。 

  李彦宏:未来科学大奖这个事我参与的时间比较早,讲一些背景的情况。最开始提到这个奖的时候,第一天起就应该是全球范围内寻找获奖人,后来有不少人反对,反对的理由也是有道理的,我们从零开始做,在中国做这个事的话,如果奖的人都是老外的话,对中国的年轻人能够起的激励的作用不够大,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国人开始。后来我们说别光是中国人,我们奖励那些在大中华地区做出业绩、做出创新的这些人,后来这个建议被大家所接受了,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 

  第二,我是一个学计算机出身的人,为什么资助一个生命科学大奖。因为我觉得,在科学的角度很多时候创新是在跨界,是在跨学科,是在很多领域交叉的地方出现的,所以我很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鼓励不同的学科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这样可能过去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一旦跟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那就能够产生出创新的火花,能够推进科学的进步,所以很希望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会有各种各样学科的加入,我相信未来还会设新的奖项,不同的学科大家相互激发、碰撞,就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马化腾:我觉得未来科学大奖在前几年可选的候选人还是比较好选的,因为有大批的科学家,这时候应该是比较容易有亮点出现。但是再往后走,五年、十年以后,可能会有选择困难症,就会发现,可能很多项目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这时候我们这个奖是不是面临着一些改变?是不是一个团队,会有一些改变的过程,要有一些预判,整个规则制度是不是要有一些调整? 

  像刚才(施)一公,捐赠的资金怎么捐,是不是和团队分一点啊?请客吃饭啊等等。未来我们还会希望建议有些奖项可以低一点,可以鼓励年轻人,初始在科研方面作出一些成绩的,可能是老师带着学生做出一些成绩,项目出来我们也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样低层一些的,希望能够夯实一些基础,不一定非得是明星,这是我的一些建议。因为在国际上,美国之前有一个奖,也有人找我一起做,马云之前捐了两届,找到我,我也很支持他们这个想法。奖金额比较高,但是被很多团队分这个奖,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有点竞争,但是也可以互相学习。 

  王强:我觉得对十年的期盼和期待,从未来大奖的影响力上一定要达到世界级别,虽然讲的是大中华区的科学奖,因为评审程序的公正性和专业深度,一定会在未来十年,在候选人没有枯竭的情况下一定会选择世界级别的。只有这种情况下,这个奖起到一个作用,就是诺贝尔之前不具备的,迅速让这些不是抢眼的专业领域的华人的科学工作者,他们达到接近世界顶级的成果能够迅速推广,这样相当于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让全世界学习。诺贝尔只有一个,再怎么优秀的,可能被刷下来的也非常多。未来科学大奖也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其实去年在晚餐的时候,我旁边坐一个诺贝尔物理学的获得者是老外,他跟我吃饭的时候非常愤怒地说,你们这个奖不公平,我说怎么不公平?为什么不对老外开放,他说我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的奖金还不如这个,如果你们开放外国人,我们就不申请诺贝尔,就申请你们这个。我说肯定有一天我们会实现的。 

  第二,捐赠者为什么要做出十年的承诺,在十年除了摸索整个评审机制,还有进一步感召企业家社会资源来共同做这个事业,使得将来十年之后,无论是换了人或者是继续捐赠,在十年之后奖金数额会源源不断,这也是感召企业家、民间资本来拥戴这种社会商业,距离非常遥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这个奖出发时候的目的。 


  吴鹰:我对未来科学大奖今后十年的希望,希望我们做成中国最牛的、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奖。我补充一下李彦宏说的,从未来论坛衍生出来的未来科学大奖,我们做未来论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关心科学,中国更多的人能够热爱科学。当时我说没那么容易,做一个基金,比如2亿美元的基金,用它赚来的钱继续在做,后来算了算,每年赚来的钱的10%就很大了,融资的时间就拖得很长了,后来丁健、张磊他们提出这个想法,一人捐一点,十年持续来做,先把这个事做起来,这个挺好。最终我们是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能够介入到参与未来科学大奖这个事,因为做公益做到最后是做的人受益,你很开心。我们做好事做的过程中就很开心,这个事又特别有意义,使中国的科学再迈上一步。 

  先在中国做没有问题,等做得好了摸索出一些方式方法来。包括捐赠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中国的科学跟欧美的科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快步赶上,当务之急跟商业完全无关,不能说跟李凯聊聊可能对我的投资有帮助,但这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做未来科学大奖就是跟商业无关的科学的东西,是未来的一个东西,所以一定要保持一个高的水准,一个高的影响力。我最想看到的是,我们这些获奖者在若干年,不远的将来也获得诺贝尔奖,再有好的事情,我希望我们也能够看到李彦宏刚才讲的,三四十年以后我们参与未来论坛、未来科学大奖的人获得这些奖,那我们就很开心了。(澎湃新闻)

END

相关文章:

施一公北大演讲:我是如何成为大家口中的牛人的?

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