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份,天气不断转凉,但一些消费品的价格却涨势不减。
这不,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9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
创下近6年以来新高
。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
上一次达到3.0%,还是2013年11月的事情!
也就是说,9月份CPI数据创造了近6年来的新高。
(图表来自国家统计局)
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出,9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8.4%。
影响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2.49个百分点。
其中:
畜肉类价格上涨
46.9%
;
鸡蛋价格上涨
9.4%
;
鲜果价格上涨
7.7%
;
鲜菜价格下降
11.8%
;
…………
(图表来自国家统计局)
需要指出的是,从数据看,在鲜菜价格已经下降、鲜果价格同比上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畜肉类价格“涨势”较猛,带动了物价指数的上升。
这次CPI破“3”,
畜肉类价格涨得有点猛是主要原因
之一!
9月份,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46.9%,影响CPI上涨约2.03个百分点。
在这里,需要点名“二师兄”,在涨幅榜上,TA已经“独领风骚”,价格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
其实,小财女曾经说过,猪肉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还是与供应情况有关。
这一年多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少养殖户遭受严重损失,生猪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供应紧张。
虽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各地生猪生产已经逐步恢复,但这毕竟需要一个周期。
所以,现阶段市场生猪供应仍严重不足,在这样的供需关系下,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是难免的。
新华社发
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通胀问题上,国家既定的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现在,这个“上限目标”被触及了。
CPI,又称为“居民消费价格”。
我一直把它称为“民生指数”,或者“穷人指数”(投资指数、富人指数是M2同比增速,跑赢它才算投资成功)。
CPI集中反映居民的“基本生活成本”,比如衣、食、住、行、通讯等,其中“住”主要指租金和房屋装修,“买房子”因素没有被包含其中。
我们现在说一个正常的逻辑,那就是现在的CPI假设真的正常反应我们的通胀情况。
当这个指标达到或者超过3%的时候,就会有生活压力。
比如最近半年多来,肉、水果等食品价格上涨,就让大家感到了压力。
对于各国央行来说,CPI和失业率是最重要的两项指标,是衡量货币政策的标尺。
当失业率上升,突破了一定水平的时候,央行就会降准、降息,而当失业率非常低、达到充分就业的时候,央行则有可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防范通胀。
当然,央行还要看CPI。
比如当CPI(同比涨幅)偏低,比如长期低于2%,甚至低于1%的时候,就可能出现通缩,央行就可以降准降息;
反之,当CPI(同比涨幅)偏高,突破3%并维持相当时间,则意味着可能出现了通胀,央行就可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