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olitical理论志
两万五千余社会学人与政治学人共同关注的学术平台。对国内外political, sociological, administrative theory进行介绍与评论,定期组织各科大佬参与讨论。编译、评论、普及是我们的三个目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NaturePortfolio  ·  夜空奇观、浴场之憩、圣诞大餐 | ...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长期挖鼻孔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olitical理论志

编译 | 1%学者拥有21%引用量,全球学术圈两极分化扩大

Political理论志  · 公众号  ·  · 2021-02-26 09:30

正文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量子位”

晓查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在工资水平、研究经费等方面,科学界的“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种不平等会导致资源集中、知识垄断吗?

两位丹麦学者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发现,新世纪以来的前15年,从论文引用量上来看,全球学术圈两极分化呈现扩大趋势。

从2000年到2015年,被引用最多的1%的科学家的累计引用份额从 14% 增加到 21% ,引用不平等的 基尼系数 0.65 上升到 0.70

学术论文的引用越来越向少数精英学者集中。

这是他们在分析全球118个学科、400万作者、2600万科学论文样本后得到的结果。

学术合作加剧马太效应

文章使用领域 标准化引用分数 (ncs)来衡量每个论文作者的引用影响。

ncs的计算方法是将这篇论文的引用数除以同一年份和子领域发表的可比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再考虑到引用量的“通货膨胀”(inflation)问题,ncs被修正为 nics

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5年,被引用最多的1%作者的引用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2011年以来,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B)的增长趋势尤为明显,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大规模合作实验造成的,如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了具有异常高的引用率和合著者数量超多的“巨型论文”。

单独以作者来看,学术界的马太效应似乎还不太明显。

但若从论文角度来看,优质论文的引用比例增长则十分迅速。2000年,引用最高的1%论文,在引文中所占的比例仅 4% ,而到了2015年,这一比例已经增长至 11%

另外,合作和论文出版数的提高是齐头并进的,随着时间推移,普通科学家参与越来越多的合作,但出版数量略少,由于均摊作用导致他们的引用比例下降。

从下图可以看出,排名前1%(第99个百分位,黑)论文的学者合作网络迅速增长,而第75个百分位(蓝)和第50个百分位(红)论文,合作者增长速度显然不及前者。

也就是说,头部学者参与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文章发表也更多,被引用数量自然也随之增加。

韩国学者人均论文最多

论文还研究了7个国家和地区的作者平均论文数量。

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15年中都保持稳定。作者认为,韩国能实现快速增长,与韩国过去二十年来的巨大经济增长和研发投资的增长相吻合。

中美下滑、欧洲赶超

这篇论文还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和美国的高引学者精英集中度都在下降,西欧和澳洲的高引学者数量和比例都在迅速增加。

作者将5年作为一个周期,分别统计了15年三个周期的高引学者数量和比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