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昨天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昨天  
梅森投研  ·  注意,缩圈! ·  2 天前  
新闻株洲  ·  株洲开年大片,满满的科技感!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正月初八,开工大吉!公主王子请上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李磊等:海外技术“引进来”与自主创新“走出去”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1-03 12:47

正文



文章标题:

海外技术“引进来”与自主创新“走出去”

作者及单位:

李磊,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刘博聪,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李川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

本文引用格式:

李磊、刘博聪、李川川,2024:《海外技术“引进来”与自主创新“走出去”》,《经济研究》第11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国家发展愈发依赖于科技创新,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科技领域战略布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果,其“出海”行为代表中国创新成果受到国际认可,是技术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专利布局仍显不足,各行业门类海外专利布局均弱于外贸分布,说明技术成果的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若想跻身科技强国行列,中国要以更为开放的姿态积极吸纳世界科技前沿的先进技术,通过学习和努力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升级,提高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现有针对海外技术引进的研究集中讨论了其对国内自主创新究竟是替代还是互补以及其进一步的经济影响,并未对中国技术“走出去”展开系统讨论,研究技术“引进来”与“走出去”关联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在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中国将世界的先进技术“引进来”,积极地加以学习和吸收,在加强本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技术成果“走出去”。由此可见,技术“引进来”与“走出去”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在此背景下,对海外技术“引进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自主创新“走出去”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海外技术引进与国内自主创新的关系,同时对如何借助海外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具有重要启示。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海外技术引进以及技术出海行为引入Akcigit et al.(2018)的模型中,提出海外技术“引进来”可以通过激励效应、网络效应以及竞争效应促进中国自主创新“走出去”。随后,利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海外申请人在华申请的专利信息构建中国行业—年份层面技术“引进来”强度指标,进一步结合中国2000—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及PATSTAT全球专利数据库,采用企业专利出海指标衡量技术“走出去”,在微观企业层面考察并验证技术“引进来”对“走出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海外技术“引进来”显著促进了自主创新“走出去”,这一效应在高管有海外经历的企业、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显著,且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对中国技术出海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第一,上游海外技术“引进来”强度的上升对技术出海的促进作用远高于下游;第二,海外技术的来源国与技术出海目的国间表现出显著的“偏转特征”,且当技术引进国与出海目的国签订了深度贸易协定、国家距离更近或技术更为领先时,从该国引进海外技术对专利出海至目的国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三,企业技术出海目的地与出口目的地有较高重合性,但与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重合性较低。
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将海外技术引进、企业创新决策以及专利出海行为纳入同一模型框架,通过理论模型直观展示海外技术“引进来”对企业自主创新“走出去”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第二,与现有在宏观层面研究技术出海的文献不同,本文创新性地利用PATSTAT全球专利数据库以及上市公司数据在企业层面研究技术引进对技术出海的影响。微观企业是专利申请的主体,企业层面的研究为理解中国技术出海的动因及变动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微观证据,是对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第三,利用海外主体在华申请专利信息创新性地在行业—年份层面构建技术引进指标。专利是技术成果的主要形式,本文的指标构造方法更为直接地反映中国对海外技术的引进情况,且将研究年份拓展至2022年,极大地加强了研究结论的时效性以及可信度。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从国内规制层面,要健全和完善技术引进与出海服务促进体系,提升相关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在激励机制方面,应探索建立海外技术搜寻—匹配的激励机制以及海外技术引进的评估机制,确保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在促进体系方面,建议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透明度,建立统一的政策文本查询、解读与咨询集成平台,系统性地开展知识产权引进与“走出去”合规培训,以降低在引进海外专利时的规则成本和不确定性障碍,从而减少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率,降低相关诉讼成本,并提高诉讼解决率。
第二,从国际规则层面,要积极参与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体系,以国内开放平台为试验田对接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规则。要深度融入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将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深度融入新谈判及待升级的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内;在争端解决机制中,不仅要清晰界定管辖权归属,特别是管辖原则、管辖机构和管辖范围,还要通过简化程序、加速裁决等途径缩短诉讼周期,确保高效公正。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应利用好国内开放平台的载体作用,加大对海外技术的引进支持力度、优化海外专利审查流程,提升审查质量与效率,推动审查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专利审查的便利化水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