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互动
运营营销百科全书,运营知识、营销案例、实用教程、更新资讯、功能解读、系统课程,尽在微互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微互动

新号运营3个月,25篇原创、5篇10W+,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微互动  · 公众号  ·  · 2018-06-25 21:50

正文

这是一篇采访,内容有些长,但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阅读!


说到粥左罗,相信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写的《摩拜CEO: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刷爆朋友圈,在插坐学院担任副总裁期间,他打造的《公众号运营90招速成指南》受到10万学员的一致好评。




今年3月份,他走出舒适区,进行内容创业,和插坐学院合作课程的同时,独自运营同名公众号『粥左罗』,输出25篇原创文章,在没有活动宣传的情况下,5篇10W+,首篇10W+《湖畔大学梁宁:成就高的那批人,全都有同一种天分》获到广大用户的认同,粉丝争先留言、分享。



1、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住过北五环的地下室, 做过流动小摊贩。

2、2014年也曾经作为底层服装销售人员拿着2300的底薪,卖着500元一件的衣服。

3、2015年8月机缘巧合,他入职创业邦,从不懂公众号后台的小编,到带领团队把公众号粉丝做到100万,写出了超过100篇的10W+文章,他写的《摩拜CEO: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刷爆朋友圈。

4、2017年3月6日,为逃离舒适区、获得成长上的更大突破,粥左罗以保底50万的年薪被插坐学院聘为副总裁,并担任新媒体讲师角色。

5、入职插坐学院第一周,就给联想集团做了一个大型的新媒体内训,反响不错,而后,陆续给中国石化、欧莱雅中国、中国移动等十多家500强公司做培训,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6、2017年5月1日:耗时6个月后,与插坐学院合作的《公众号运营90招速成指南》的全部课程上线,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截止目前已经累积近10万人次听课学习。

7、2017年5月底:粥左罗的第一本书《新媒体编辑实战技巧》出版。

8、2018年3月11号,正式运营同名公众号“粥左罗”,输出25篇原创,5篇10W+。


今天二师兄有幸邀请到粥左罗老师,就公众号红利期已过,如何更好的进行内容创业?新媒体该如何做选题?如何平衡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同时聊到了左罗老师创业以来的心路历程,并且左罗老师给到新媒体人的一些从业建议,相信你看后一定会有所启发。另外针对近期的订阅号类“信息流”的更新,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不妨看看粥左罗老师怎么说。


1、 垂直细分领域的内容仍有机会

2、差异化选题才是王道

3、一切皆可输入、一切皆可输出

4、用户价值助力公众号突围

5、新媒体人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迭代

6、不是所有的热点都值得追

7、微信改版,类“信息流”是机遇,还是挑战?


一、内容行业仍有机会,尤其是垂直细分领域

二师兄: 行业内公认公众号的红利期过了,现阶段做公众号难度不小。您从今年3月11日自己正式做公众号以来,25篇原创,其中5篇10W+,粉丝好评如潮。能说说你对内容发展这一块怎么看吗?


粥左罗: 对,内容的红利期早就过去了。那现在其实是一片红海,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各个领域的头部大号都已经形成了,这时候再杀出来,其实蛮不容易的。


01

内容仍有机会,尤其是垂直细分领域


内容的话 ,到现在这个阶段来说,我做了这三个月的感受就是, 还有机会的,尤其是在垂直细分领域。 如果你从一个新的比较创新的定位切入的话,那其实还有机会的。


02

目前做内容的确没了先发优势


通过我写作的这个过程来说,同样的内容质量很难取得公众号初期的那样的机会。就拿咪蒙来说,假如你现在的文章水平和咪蒙一样,但你也不能像她2015年做的时候,获得那么快的增长。因为你现在再来做内容的话,你先发优势没有了。


03

比80%的头部内容好,就还有机会


所以我们现在如果要重新做一个新号的话,我们就需要思考我们做出来的内容是不是比这个领域已存在的头部内容的80%要好? 如果你能保证你的每一天内容比这个领域的80%的好,那你 就还有机会。 但如果你做的内容,与目前的头部大号的重合性高,如果大家质量差不多的话,用户的转移成本就非常高,所以你要想做好的话就非常难!


04

精致内容更容易脱颖而出


你会看到从2018年包括2017年年中之后,跑起来的账号,其实都是在内容上非常精致化、下了非常大功夫的那种。


比如世界杯期间的『时差岛』,开号第一篇就刷屏。5月10号注册,距今才推送4篇文章,刷屏的这篇推文《冰岛,人类的终极孤独》的生产成本是非常高的。他们几个人可能十几天去生产这一篇稿子,所以只有这样的内容,在这种内容红海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


如果你再做一个市场平均水平的内容是没法重新做起一个优秀的账号来的。



二、差异化选题才是王道

二师兄: 内容红海期,对内容的质量要求特别高,要想突围,选题非常关键,您是如何做选题的呢?

粥左罗

01

老话题、新视角


选题的话,需要作出差异化来。 比如咪蒙,她有一个常规的做法,她说,当她想写某一个主题的时候,他会首先想出3个选题角度来,然后把这3个选题角度划掉。那为什么呢,因为你立马想到这个话题,别人也能立马想到相关的话题,所以她就不做了。因为做的话,同质化竞争就非常激烈。


02

北上广话题的差异化切入点


大的选题主题,其实,大家都差不多,那重点是你怎么去切入这个话题。 比如说我写过一篇《我为什么建议你留在北上广深?一个8年北漂的4点思考》,其实我写的这个选题是一个老话题,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到了非常多的新的角度去写。


我在其中说到了群体智商比个人智商更重要;聪明的人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如果你是一个怪物,那三四线城市可能不允许怪物的存在,只有一线城市他的包容性,可以允许怪物存在。


其实,很多人都写过北上广这个话题,但是她选题的切入角度上,大家都是非常同质化的。那我这次写这个话题,其实我找到了非常新颖的、非常新鲜的一些观点去切这个话题。


03

另辟蹊径,寻找切入点


比如说,我写成长这个领域,我会写很多成长过程中的可能的一些痛点话题。比如说,我知道中国人因为家庭的原因,或者成长氛围的原因,或者整个大环境的原因,中国的人都非常的自卑,普遍没有国外特别像美国那些地方的人自信。


我就想写一个人应该怎么从自卑走向自信。大家可能写这种成长选题的话,可能就是提几个观点,然后找几个案例来写。 那其实我是通过一个人来写,我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这个主题的人-俞敏洪。


俞敏洪从农村走出来,他来到北大上学非常的自卑。后来经过三年,再加上后面的创业,然后越来越自信,从自卑走向自信,我是这样来操作这个选题的。那这样的话,同样是写如何从自卑走向自信,其实我跟别人做这个选题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04

新颖的观点或角度解救你的选题


我更想说的,其实,在每一个领域大的选题方向就只有那些,然后选题角度可能、创新的玩法也并没有那么多。但更重要的是 同样的选题,你写的时候能不能写出新颖的观点、新颖的角度,或者有更精彩的案例或者写得更极致。


就像『星球研究所』和『时差岛』的这种文章是典型的赢在内容上。 选题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赢在内容上,真正把内容做到了极致。 所以选题非常重要,但是内容更重要,内容的质量更重要,要把内容推向极致。


现在你做6分、7分的内容是没有市场的,你只有做到8分、9分的内容才可能在这种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

二师兄: 内容这一块非常关键,在内容创作上,平时的积累和输出技巧上能分享一下吗?

粥左罗:

01

素材积累很重要


积累的话,那我平时其实是有一个标题库,有一个选题库,然后有一个观点精句库,然后有一个素材库。


平时看到好的标题,我会把它放在标题库里面;看到好的选题,我会把它放到选题库里;看到好的观点、新鲜的观点、颠覆认知的观点、反常识的观点,我都会把它收集到我的观点和精句库里;看到好的文章、好的案例的时候,我会把它放到我的素材库里,这些积累在我后期写文章的过程中可能都会用到。


02

你需要借助工具帮你管理


锤子便签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辅助工具 。同时,我的电脑上有一个专门收藏这些东西的一个文档。然后我的微信收藏夹里也会收藏各种各样的文章,并且收藏的时候,我会给它打一个标签,写文章时,我就能很便捷的搜索到我需要的资料。


03

输出可以倒逼输入


然后, 输出这个技巧上,其实就是逼着自己不停的写。 这两年多的时间,我的写作量可能是超过150万字的,因为我不光写文章,我还写课。所以说, 输出是一种最好的输入方式, 如果你一直看书,一直看文章,而不输出的话,那其实很多时候是无效的输入。我其实是在用输出来倒逼输入。


04

一边输入、一边输出


输出其实是在输入的过程中有一起进行的。 比如说,当我看到一个好标题的时候,我会想这个标题好在哪里,它有什么优点,他是不是还可以更好,他有什么缺点;那我看到一个好选题的时候,我会想,我可不可以根据这个选题,来操作一个适合我账号定位的一个选题。


一边看的时候,我就一边借鉴模仿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当我看到一个好玩的故事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今后写某一个话题的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会用到这个故事;当我碰到一个好的观点的时候,我就会不停的问自己,是不是以后我写某一个话题的时候可以用到这个观点。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一边在输入一边在输出,也非常高效。



还有一个我想分享的就是,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对于新媒体人来说,一切皆可输入,一切皆可输出。


05

一切皆可输入


什么叫一切皆可输入呢?比如我看电影的时候,我看这个电影的开头是这样的,我就会想这个开头技巧是不是写文章时一样可以适用。


这个电影结尾的时候,他是怎么来激发看电影的人的情绪的,我写文章的结尾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模仿这部电影结尾的操作。


我看到一个电影的叙述方式非常好的时候,就会想,我写文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模仿这样的套路。我看到电影中有好的段子,我可能也会记下来,这就是一切皆可输入。


又比如说我走在路上,我通常会把这一条街上的所有的门店当成一个公众号列表,那每个门店的这个名字就是公众号的名字,然后门店的头像是公众号的头像。


所以我看这条街的时候,我是一种新媒体的思维去解读这条街看到的一切,所以这就是一切皆可输入。


06

一切皆可输出


那什么叫一切皆可输出呢?比如说,对于写作的一个训练,其实 不仅是写文章才算写作 ,应该是在给你的领导或者你的同事发一封邮件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要看看怎么可以写得更好。


你做一个演讲的时候,思考怎么把演讲稿写得更有感召力;那你现在发一条朋友圈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我怎么发朋友圈,别人会更容易给我点赞,这些都是在训练你的写作。


不要简简单单,把写文章当成写作的训练,而是 你一切关于表达和沟通的地方,都是在锻炼你的写作能力。



四、用户价值助力公众号突围

二师兄: 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3年来从新媒体小白,到创业邦新媒体运营经理,到插坐学院总裁,再到自己进行内容创业的心路历程吗?


粥左罗: 其实我的公众号『粥左罗』是2016年5月20日注册的,当时还在创业邦工作,那时候已经想做一个自己的公众号了。 但那个时候我进入新媒体这个行业不到一年。


那时候只是觉得新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同时也听了很多因为新媒体一夜暴富的故事,所以就注册了一个号。当时的名字还叫“放毒社”。


01

缺乏清晰定位,很难有效果


当时还有种侥幸心理,就觉得,我就抓住一个机会,然后也能一下怎么样很厉害之类的,那时候是有很多妄念的。

公众号的定位不清晰,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也不清晰,对这个市场的判断也不对。那个时候就没做起来。做了一段时间就是瞎做,然后就放弃了。


02

认知升级、知识积累促使再次出发


然后,到了2017年的3月份的时候,我对新媒体的感觉已经上了一个境界吧,或者说上了一个层次。那时候开始和插坐学院一起做课程,经过在插坐学院一年的课程打磨,做了三门课程、十几场线下课,并且做了十几家五百强的企业内训。


这个过程中,其实让我对整个新媒体行业的把握更好了,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更深入了,对新媒体的这个整个市场判断也更好了,包括也懂得自己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到了18年的时候,我就觉得我要再次出发,重新去做一个公众号,我已经非常有底气了。


03

明确“成长”的定位


所以我在2018年的3月11号就重新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了。这个时候就想得比较明白了,本身我非常喜欢写作,非常有分享的热情。


我本身其实是在成长、学习、职业发展,这几个板块有非常多的思考,平时爱琢磨这些事情,也喜欢总结学习方法、成长的方法等等。所以我个人定位出发,我觉得在这个方面,自己切切实实能为用户提供价值,那我就从成长的定位切入。


04

做号和授课相辅相成


现在我也继续和插坐一起做课,线上、线下都有。 做公众号和讲课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我研究课程的过程中,其实对于我自己、对于做我自己的公众号有非常大的帮助,我研究的越多,我自己做的时候我就更顺手。


同时, 我做自己公众号的过程也是重新去验证我讲课的那些技巧的过程。 很多人可能在之前会说,粥左罗连从0到1做一个自己的帐号的能力都没有,他凭什么出来讲课。


所以呢,我现在把自己的号做起来,去验证我讲过的那些东西是成立的。那这个时候,通过这个实践再出来讲的话,讲课的层次也会再上一个台阶。所以这个这两个东西是相辅相成、互为提高的一个过程。


05

用户价值是底气


然后,我之所以敢跳出来自己做(公众号)那还有一个原因,跟前面我讲的一个东西有关。


现在虽然大家都说微信的红利期已经过了,但是我还是会觉得 只要我提供的用户价值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然后我的产品的品质,也并不比现在的头部账号差,那我还是有机会突围的。


所以基于这种原因吧,我就在2018年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现在的话,我觉得还是验证了我的想法,还是可以继续做的。



五、新媒体人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迭代

二师兄: 关于运营的出路在哪?您有没有哪些关于职业成长的建议给到进入新媒体行业的人已经新媒体运营人员呢?


粥左罗: 比如说我觉得 一个新媒体编辑,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新媒体编辑,而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拥有写作能力的人。


比如说一个新媒体的销售或者一个其大客户销售。我通常就会跟这些人建议,我说你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销售,你要把自己定义为拥有销售能力的人。


那这样的能力,其实都是一些非常底层的能力,或者是放到哪里,都能发光。


01

掌握运营能力,拥有无限可能


本身运营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你可以把它定义为,他通过运作一些资源,然后达成某一个目标的能力,这个能力他其实可以迁移在任何事情上。


如果你掌握了这种能力,我相信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很好,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是无限可能的。


因为现在时代变了,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和传统的时代不一样,我觉得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人的迭代能力。


02

我的成长源自不断迭代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一年到两年之间要给自己迭代一次,2015年8月份我才进入这个行业,其实到现在还 不到三年的时间,我就已经经历了差不多三次迭代。


从小编到一个新媒体运营经理,那是一次迭代;从新媒体运营经理到去插坐学院做新媒体的课程、做新媒体讲师,这是一次迭代;那么紧接着一年之后,又自己出来做内容创业,这其实又是一次迭代。


03

新媒体人员更容易把握变化趋势


因为包括新媒体运营,他其实要求一个非常综合的能力,也不只是新媒体运营啦,其实 整个新媒体的所有岗位,他要求人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高。


我通常说,做新媒体它绝对不是说推推文章那么简单的事情,除非你一辈子只想做一个小编。


你如果将来想往高处走,去做主管、主编、合伙人,甚至去创业,那你其实不仅仅要懂内容,你还要懂品牌、懂市场、懂传播,你什么都要懂。其实这个过程,是你的能力进步非常大。


从一个新媒体运营或者一个新媒体编辑往上迭代的时候,其实你比其他行业的人都更有优势。

因为你的综合素质非常高,而且 你做新媒体,其实你一直链接的是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一些东西,你能看到这个行业的变化趋势,你和别人比,比大家更能明白趋势变化对一个人的影响, 我觉得我们这种人应该更能抓住新机会。



六、不是所有的热点都值得追

二师兄: 您在文章和问答中,也多次提到底层逻辑概念,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做公众号、做内容容易被表面的一些现象所误导。您觉得在做公众号、做一个职业人、学习者,该如何把这一理念践行到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呢?


粥左罗: 其实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比较信常识。


01

用户价值胜过热点价值


比如说,很多公众号喜欢追热点,那其实那个热点跟他的公众号定位没有大的切合度,那他其实是陷入一种流量诱惑中不能自拔。


那他去追这个热点,表面上看来,可能说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会比他平时高。但从用户价值这个角度去思考,可能他对用户是有损害的,用户可能因为这篇文章对他的公众号的认知有所改变。


所以我会发现, 你想明白的事情,你敢不敢坚持一直去做,坚守用户价值。


这一点我经常跟我的学员去讲,就是你信不信常识,你信你能为用户提供价值,你就一定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一直想收割用户,那可能你永远都很难成功。


02

时间积累成就你的竞争力


我记得我讲线下课的时候就有一些学员就他们都会非常的浮躁、非常的急躁,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过程中,可能阻碍你进步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耐心。


因为 任何一个技能的掌握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需要时间积累能得到的东西,他一定没有竞争力。


你看我刚才说的这个也是一条常识。你如果不去用这些常识去做一些判断的话,你经常会想投机取巧,经常会浮躁。


这个 互联网这个时代,他会放大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会掩盖那些美好背后的那些努力,所以他会让人容易浮躁。



七、微信改版,类“信息流”是机遇,还是挑战?

二师兄: 昨天提到内容这一块,您说到了选题、输入和输出等相关。结合昨天最新的订阅号类信息流的改版,您怎么看?对内容创业者有哪些机会和挑战?真的是很多小编说到的要去天台吗?


粥左罗:

01

认清底层逻辑


首先,我觉得一个底层的逻辑就是,现在这个改版他并不是所谓的信息流,尤其不是像今日头条那样的信息流。 这个改版,其实还是以公众号为主,公众号控制流量、公众号拥有用户为主的这么一个底层逻辑。


那么像今日头条那种他其实是平台控制用户,平台拥有流量、平台去分发内容。他其实跟这个现在的这个微信公众号还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底层逻辑。


从现在来看的话,张小龙或者说腾讯它不可能是把这个公众号变成智能推荐方法这种去做,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家大可不必担心。


02

上天台不过是句玩笑话


然后我觉得很多小编说要去天台,我觉得大家其实都是当成一个段子,或者是一种有趣的方式在表达对一个新事物的看法。从我的判断来看,其实,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他其实是针对内容生产者和用户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