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往不利
投资,相时而动,方能无往不利,讨论房产,股票基金,互联网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兔  ·  好朋狗就要一起睡! ·  12 小时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虫子看到巨猫的景象 -20250206132740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过年回家,把以前用过的四台笔记本按时间顺序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往不利

教育是如何提升中奖概率的

无往不利  · 公众号  ·  · 2020-11-03 07:00

正文

题图: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学生们


教育是如何提升中奖概率的



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屌丝们有个非常搞笑的行为,就是因为思路不清,经常主张那种损害自己的政策。

哎呀,我们都这么惨了,政策应该这样这样改。

结果政策出来害了自己。



我写文章,有些隐含结论是不会给出的,也不贴出引用,就看一些人思考不思考。

你反对之前,先看看有没有坑。

看见无数大牛,几千年,几百年总结出来的规律,被人喷来喷去。

只能哀叹:科学尚未普及。



比如,我们说,天赋是随机分布的。

那么,这个结论的推论是什么?


第一个推论,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对的,是科学的。

基因可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从整体的角度,富人的基因并没有比穷人更好。



那些反对的屌丝们,潜意识里面,就是臭名昭著的“血统论”。

你老板永远是你老板,你永远打工,一辈子不能翻身,就连子孙后代都不能翻身。

你一个屌丝,居然主张“血统论”,这实在不能太搞笑了。

还没打,就怂了,我们不和这种没骨气的屌丝玩耍。



第二个推论,就是天赋的红利,是一次性的。

你别指望中一次奖,再中一次,可能性非常低。


梅艳芳为什么要重点为家族设立教育基金?

就是她知道,这种天赋的红利,都是一次性的,家人要是不行,还是要败光。

只有教育,才能将这种红利固化下来。



有些帅哥美女自媒体,看李佳琦、李子柒很赚钱,就很嫉妒。

这些人心想,我长的这么美,每天辛辛苦苦,怎么就是不红?

那她们怎么就轻易而举就红了,还能赚那么多钱?

其实,你只要想到,这个红利就像抽奖一样,都是一次性的,就心理平衡了。



李佳琦的公司能复制第二个李佳琦吗?

不能。


如果你所有的核心资产,都是基于一次性红利,那么就特别不稳固。

所以李佳琦所在的公司估值就不是特别高,资本是很聪明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一次性红利,你就不要。

既然中奖了,就好好享受奖金。

只不过,资本,永远都是向效率最高的地方流动。

你要活得好,而且要长期活得好,就不能仅仅指望一次性红利。


那么从社会上来讲,怎么巩固这种红利的呢?

那当然是制度,包括不成文的制度。


二、社会操作系统

有人说,天赋既然是随机分布的,清朝末期人口也很多,怎么没有人才?

还有人说,印度,人口那么多,天才就一定很多吗?



这里要讲一个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关系。

现在配置再高的电脑,你要是跑的是 90 年代的操作系统DOS,那你永远都是快不了的。

因为老式的操作系统,根本无法充分利用你的资源。



举个例子。



朱婷,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排球运动员,天赋是非常好的。

朱婷的家庭条件不咋好,一度准备出门去打工。

如果朱婷出门去打工了,只会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妹。

她排球的天赋就永远发挥不出来。



正是因为朱婷被选出来了,再加上刻苦的排球训练,才有今天的成绩。


你再有天赋,你不能进那个门,总归是无用。

所以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这个道理。

你的制度得匹配上你人口的级别才能发挥出优势。



清朝、印度,就是典型的人口数量很多,但是跑着老旧的操作系统的高配置电脑。

老马拉奔驰,摩托骡拉,依然是跑不起来的。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操作系统就是教育。

教育是能极大的提升中奖的概率的。



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就是小学、中学、大学这套制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其实学的是前苏联。

那么前苏联学的是谁呢?

德国,确切的说应该是普鲁士王国。

而且前苏联学的还不是很到位。



创建这个体系的天才,就是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洪堡。

在这之前,欧洲普遍的是精英教育,就是像牛津和剑桥这样的。



当时,普鲁士是现在德国境内的一个王国,人口也不是很多,各种基础也比较薄弱。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国家的落后面貌呢?

洪堡主张兴办教育,挖掘人口潜力,而且获得了国王的认同。

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说:

我们必须以精神来弥补国力的不足。

穷则思变,必须大兴教育,以此来挽救国家,使德意志民族重新崛起。

洪堡创建了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整套体系,大学里面注重专才培养。

这些改革措施让普鲁士人才辈出,日益强大。

最终,普鲁士成为统一德国的主要力量。


从此之后,各国都向德国学习,才有我们看到的这种教育制度。


我们现在很多屌丝翻身,是因为国家要强大,所以你吃到了教育的红利。

你不要自作多情的认为,因为你是屌丝,别人就有义务来拯救你。


现在当你走进洪堡创建的洪堡大学,主教学楼墙上刻着一段名言。


这是k arl marx 的一段话: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没错,不光k arl marx 是洪堡大学的校友,还有恩格斯。

其它知名的校友还有:黑格尔、俾斯麦、费尔巴哈、叔本华、爱因斯坦、波恩、海森堡、普朗克、薛定谔等等实在太多了。


所以, 教育确实能大幅度提升中奖的概率。


有很多人在印象里面觉得犹太人聪明。

这其实是个错觉。


虽然说犹太人普遍重视教育,但是这个还是和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有关。

其实你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德国等西欧出身的犹太裔厉害的非常多。

相反,东欧和其它不发达地区的犹太人,就要逊色很多。


这就是因为教育导致的重大差别。

当然,德国反犹,那又是另外一件事情。


三、教育的固化。

大家一定要记住,医疗和教育,永远都是稀缺的。

道理很简单。

你别看有这么多医院和学校,牛逼的医生和老师永远都是有限的。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别人有权有钱,就更容易抢到好的资源。

基因不能形成固化的东西,人为操纵就能固化。


这个也自有其规律。

以德国的教育为例。

现在德国的高等教育,其实是没有固化的。


但是德国的教育现在下滑的很厉害。

赫赫有名的洪堡大学,早已不复往日的荣光。

一个原因就是没钱。

你没钱,就找不到好的老师,很多老师都跑美国去了。


另外就是太讲究所谓的“公平”,招生搞平均主义。

这样一来,生源质量就大打折扣,终于泯然众人矣。


那么,其他欧美国家怎么样呢?


英国的高等教育,牛津、剑桥,考进去是非常难的。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


在白左日益盛行的今天,法国的公立大学是比较讲究公平的。

但是法国人给开了个后门。

就是它的精英学校,普通人是很难进去的。


比较典型的,就是巴黎高等师范和综合理工这种非常小的学校。


你在大学排行榜上,都找不到这种学校的排名,完全的精英圈子。

但是非常非常牛,每年大概就招2 00 人左右,要是特别精英的人才能上。


底层家庭能考上这种学校的微乎其微。

它不是说不让底层家庭考,而是 凭底层家庭的教育资源,很难考上

法国绝大部分精英,比如什么总统、部长、各大公司CEO,都是这种精英学校出来的。


巴黎高等师范,你不要以为它是一个师范学校。

实际上,这个小学校的校友以及教职工获得了2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