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扔書
专业分析美术史书籍,深入解读展览与拍卖,理性且深情,扔书给你讲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大S疑似去世?”未得官方证实 ·  4 天前  
潇湘晨报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扔書

这部台北故宫图录20年后终于再印了

扔書  · 公众号  ·  · 2024-10-09 22:10

正文

微信公众号全新改版,欢迎点击上方 “扔書”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更容易找到推送的新书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不乏唐、宋、明、清各时代的茶器、茶画、茶书,但从未将三者结合一起作为专题展览;际此茶风鼎盛,千禧年代,将其与各时代的饮茶方式结合展出,并出版展览同名图录《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 不但是饮茶文明史的回顾,也期望各样赏心悦目的茶文化相关文物,能对当代饮茶艺术有所启发。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
廖宝秀 著

茶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宋朝俚语,便可以体会到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茶不仅解渴、去腻,也可以提神、清心。从古到今,饮茶品茗,一直与生活息息相关,从文人雅士到贩夫走卒,都能领略品茶的情趣,茶可谓雅俗共赏。


我国茶器文化的发展,大体而言,是随著茶制(茶的形态)演进而改变的。如前所述,一般可分为唐宋的片茶——饼茶、团茶(固形茶),和明代以后的芽茶(散茶、叶茶)为主的两个阶段。唐宋固形茶的喫法,大多先将饼茶研碾成末,唐人投鍑(或茶釜、茶铛等)中煮饮,宋人则把茶末放在碗中,注入沸水搅拌点饮。明代以后的叶茶,则投茶于壶、或茶碗内冲泡,饮茶方式,各有不同。唐代中期陆羽撰著《茶经》,制定一套专供烹煮与饮用末茶的茶器,正式奠定了茶器在饮茶仪节中的地位。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饮茶经典。其后宋代为饮用末茶的黄金时代,茶器方面的论述颇为丰富,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或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均提及点茶、斗茶等喫茶的主要茶器。而斗茶所需的建窑黑釉茶碗,更是宋代文人相竞吟咏的对象。


明代茶制改变,喫茶方式和茶器与前代颇为不同,明代中期以后,江南文人与隐士爱好品煎茶道,茶风极盛,茶器亦有划时代之变化,茶书著作亦多。《江西省大志》、《长物志》、《饮馔服食牋》等书内记载了宫廷茶器生产的情形、以及各式茶器的名称、用法,茶壶与茶钟的使用成为明代茶器中最具开创性的发展,在茶器史上亦居承先启后的关键地位。清代继承明代的茶制与饮茶方式,多种明代既有的茶,到了清代仍有制造,因此清代基本的饮茶方式与明代并无多大差异;饮茶用器亦复如此,只不过清代盖碗的使用远比明代为多。又由于南北饮茶的偏好,茶器的使用也略有不同,北方多饮花茶,茶汤容量较多,不一次饮毕,为了保温,带托的盖碗及大茶壶的使用最为普遍;而南方闽粤地区则以“工夫茶”的泡茶方式为主,茶器以小型茶壶、茶杯为多。


台北故宫博物院茶器藏品或尚难代表发展全貌,如明清时代流行的紫砂壶,或晚清的工夫茶器皆付阙如,但院藏茶器出自宫廷收藏,亦具一般罕见的特色。故本展览图录系著重于院藏文物中可以呈现的品茶艺术,结合本院图书文献、书画、器物等三处文物,期使看到中国茶文化中特有的论茶典籍、品茶的情境以及饮茶的用器。本院藏品虽可展现官廷茶文化的特色,然而并不足以呈现历代饮茶的风貌,因此分别向台北自然科学博物馆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商借其馆藏唐代滑石茶器一套十二组件,以及宋代茶器六组七件,让展览有更具完整性的展出。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
出版:台北故宫博物院
版次:2002年6月第1版2023年3月第2次印刷
书号:9789575624293
装帧:平装16开200页
定价:1200新台币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200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同名图录,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廖宝秀研究员所编,附专文”历代茶器述要“一篇,收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及借展展品包括历代茶器、茶书、茶书画共计179件,并附解说,自本书初版20年后,由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二次印刷。

实拍书影


【推荐】

推荐 扔書公号特别推荐这部200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同名特展图录(2023年12月3刷),售价为298包邮,数量不多,现货发书。

购买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