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 ·  昨天  
参考消息  ·  中国援助物资,启运! ·  昨天  
参考消息  ·  俄外长:已感受到美国的决心 ·  昨天  
参考消息  ·  朝鲜谴责美日韩“冒险妄动”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重启加沙战争”?以总理最新表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信息不对称的世界:成本、价格与供需|开创性经济学思想第一课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财经  · 2016-09-04 10:21

正文

点击关注“经济学人”,欢迎订阅并置顶


今天看来,信息对市场的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但仅在半个世纪前,它还是一个被三家权威期刊退稿的“边缘”理论。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1970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堪称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现在身为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先生,还曾在2001年凭借信息不对称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年却只是刚获得博士学位的新人,提出的理念为主流经济学界前所未闻。今天带来我们“开创性经济学思想”系列的第一课——理解信息不对称的要素:成本、价格与供需


要想简单理解“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设想一个二手车市场。 假设买家对好车的估价为1000美元,对问题二手车估值500美元,卖家的估价都稍低。现实中,由于买家难以区分好坏,会压价以防买到次品。但经销商若深知手中汽车质量很高,就会拒绝这一出价。结果,买家只得面对“逆向选择”。而聪明的买家会预见到这一问题:预判买到的会是次品,因而只肯出价500美元。如此一来,次品卖家的所得和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是一样的,但优质产品却积压了。 这是个悲剧,买卖双方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扼杀了市场。




这个看似简单的理论却在很长时间里被主流经济学界忽视,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上世纪60年代末撰写的《柠檬市场》标志着它的突破。 这篇论文最初遭到三家权威期刊的拒绝。当时,阿克洛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助理教授,1966年才刚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他如今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退休教授,太太是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最终于1970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面世的这篇论文内容简单但具有革命性。实际上,该理念是主流经济学家前所未闻的,许多模型随之变得多余。当研究人员继续探索如何解决不对称问题,进一步的突破也接踵而来。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与阿克洛夫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因有关信息不对称的研究共同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奖。

2007年,美国华盛顿州出台了一项旨在令劳动力市场更公平的新规则:禁止公司审查求职者的信用评分。拥护此举的社运人士认为这将促进平等,因为信用评分较低的求职者多为穷人、黑人或年轻人。然而两位经济学家罗伯特·克利福德 (Robert Clifford)及丹尼尔·施奥格(Daniel Shoag)最近对该禁令的研究发现,该法规反而使黑人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变少了。 运用“信号论”就可以有效解释这一切。 信用记录是可信的信号,而在被禁止审查求职者信用评分后,企业会更着重关注其他信号,如教育背景和经验。但弱势群体在这些方面更为乏善可陈,他们要向雇主证明自己的价值反而更难了。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 九月刊为你带来六堂当代经济学思想课, 欢迎登陆App浏览《秘密与 代理》,你将了解到:


  • 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如何映射现实中的信息关系?

  • 斯宾塞的标志性贡献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论文《就业市场信号》(Job Market Signalling),哪些因素是调节就业市场的有效“信号”?

  • “信号论”怎样帮助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案例:华盛顿等州禁止企业获取求职者信用评分后,弱势人群的竞争局面反而更加不利?

  • “信号论”并非解决柠檬问题的唯一途径,还有哪些方法?

  • 什么是“道德风险”现象和“委托-代理”问题?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

九月刊主题目录

目录

开创性经济学思想系列

  • 信息不对称: 秘密与代理

  • 金融稳定性: 明斯基时刻

  • 关税与工资: 一丝无奈真相

  • 财政乘数: 由谁担当重任?

  • 博弈论: 监狱突破

  • 蒙代尔-弗莱明三元悖论: 三选二并不坏

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 熊彼特:跨越前请三思

  • 越南经济:另一只亚洲小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