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话剧艺术家顾威先生,于2024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在51年的演艺生涯中,顾威主演或导演了曹禺、老舍、易卜生等多位大师的话剧,塑造了几十个舞台形象。
他在1989年版《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至今被视为话剧巅峰。
1950年代,十几岁的顾威在首都剧场观看了曹禺的《雷雨》,自此将话剧当成终身事业。从20世纪过来的人都承认,中国所有的现代戏剧,没有不被《雷雨》影响的,也没有不佩服曹禺的。
所以人们才说,“演不完的《雷雨》,说不尽的曹禺。”
著名文学评论家许子东曾说:
如果没有曹禺,中国现代戏剧的地位没有现在这么高。
私下的说法:
其他人的戏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
。
可以说,
他
一己之力拔高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地位。
为什么要阅读曹禺?理由有太多。
◎“东方的莎士比亚”——写尽了
中国与中国人
的“文化母题”
阅读莎翁,是一个人理解西方文化的前世今生,乃至西方人灵魂深处的捷径,阅读曹禺对于我们认知中国与中国人来说,也有同样的意义。
曹禺23岁就写出《雷雨》,50年代写出“四大名剧”,他的天才在全世界久负盛名,有日本学者将他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用中国的方式,中国的人物关系,把“命运”“堕落”“现代与传统的剧烈冲突”等等,这些曾经只属于西方文化的命题呈现出来,甚至变成了中国人新的“文化母题”。
▲《雷雨》话剧剧照
◎
放之四海皆经典,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
在中国没有第二个作家的作品
,
能像曹禺这样,
完全不受
时代、
地域和
阶层
束缚,放之四海皆经典。
他的《雷雨》直击当代人内心的欲望与崩溃,迷惘人生的罪与罚;他的《日出》写尽堕落与苦难,灵魂的毁灭与再生;他的《原野》用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极爱与极恨,非爱即恨、大悲大痛的极端情感。
爱、恨、情、仇、婚姻、权力、野心、控制欲、梦想、忠诚、死亡、罪恶……我们人生的绝大多数困惑,曹禺在他的作品中都写到了。
他写的并不只是一个话剧剧本,一个曲折的故事——
他写的是“人”,他真的懂“人”。他深入到了人的灵魂里,也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了那里。
顾威就曾说,《雷雨》在1950年代被当成“阶J斗争”的教材,周朴园是黑心资本家的代表;但是1980年代以来,人们却从这个海归资本家身上,看见了“人性的挣扎与呼号”。
无论看过多少遍,观众仍会被天真的周冲逗得发笑,仍会被撕裂的亲情、乱伦的爱情痛彻心扉。
◎直击人心的文字力量
我们无论看了多少莎士比亚的戏剧与电影,仍然要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因为文字中的很多巧思与深意,更是在剧场中难以体味到的。
正如曹禺自己说的,他写的不是一个只能在舞台上演的剧本,还是一个让读者可以看的剧本。
然而遗憾的是,作为
与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一道,并列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的曹禺。却
没有一套编校水平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全集出版,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读曹禺,如何选取版本更是一大难题。
这套《曹禺全集》,堪称
第一套真正意义上
的曹禺全集——
由北大钱理群教授带队,十三位学者组成的名家团队,
历时六年打磨,五百余万字,许多内容都是首次公开。
据出版社说“这本书的用时之长、用心之细、成本之高,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
尽管曹禺的书有很多版本,但值得收藏、同时也是
第一套真正意义上
的全集,仅此一套。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这套可传世的
独家限量珍藏版
《曹禺全集》,
尤其是
以下四类人不容错过:
◎曾直接或间接受益于曹禺的“戏剧人”
——
曹禺是中国戏剧的符号,
“说不尽的曹禺,演不完的《雷雨》”,
一代又一代的导演、演员,甚至观众都曾受益于他。
因此收藏、馈赠本书,既是在向“中国戏剧之父”曹禺致敬,更是通过这套全集与伟大的剧作家的灵魂对话。
◎
文艺与文学爱好者
——文艺爱好者阅读越多
,
往往越会
关注
圈内
绕不开,却很少为文艺圈以外的人所熟知的大师,曹禺正是其中的代表。
如果书架上已经收藏了鲁迅、巴金、老舍、莎士比亚、契诃夫,却没有收藏曹禺全集,那么在文学、艺术层面,始终是有缺憾的。
◎
热爱收藏稀缺图书的爱书人
——
越是经典的作品,越值得额外的增值体验,今年正值曹禺先生的《雷雨
》发表90周年,
先知书店联合出版社,为本书量身设计了
限量编码藏书票,更包含曹禺印章与曹禺女儿万方亲笔签名,一书一码,为本书更添
收藏、传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