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后浪
~先读书,后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王  ·  马斯克2025神预测来了! ·  10 小时前  
哲学王  ·  昨天被删的文章,究竟哪里敏感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后浪

50%含图量,一本给纯粹影迷的“电影图文小百科”

后浪  · 公众号  ·  · 2024-11-29 18:00

正文

讲真,《拍电影的热知识》这本书特别易读,不仅仅因为它几乎百分之五十的含图量,更重要的,它在每一页只关注电影的一个点,具体化、形象化为本,然后再用相互之间的对照感,进行更高维度的融合。



《拍电影的热知识》除了通识的效用,也达成了词典的功能。我们既可以从头至尾细细品读,也可以随手翻开某页,遇见某部电影和感知某种技巧,有些是基本原理,有些则显得先锋,这里并不做穷举,却希望能打开读者(或创作者)的边界,以便制造新的惊喜。


而且书中除了在章节(用跨页分为表演、导演、照明与摄影机、剪辑、编剧)上明确切分外,也在具体介绍中按指向端的重要程度进行了重新排布,比如在表演中是演员排序在导演前,在剪辑中则变为剪辑师,如此种种,这里不再强调一部电影的整合性,而是有意的进行局部拆解,也因此会在特定职业或规划者那里,能收获更好的阅读体验。



四分页构成的一个知识点下的三种不同表达方式,这里既体现了电影的制作原理,又把这种限定放开,用差异性来重新进行定义。无论是“宽高比”的变还是“交叉剪辑”的乱,无疑不是在求新求扩,而文本的有效“铺垫”或画面中的“负空间”,则让一种有形化为无形(或无形变为有形),可能正因为这种无限的解读性,电影才变得更加瞩目。



作者为每一个“技巧”选择了一部相应的影片,仅限于这一个“点”,而不过分放大(那样就会变成一本影评集),比如我们仅在《党同伐异》中看到规模就好,在《黑客帝国》中只关注慢放,这种直击一个点的强指向性,理性的把电影作为一种由各种细节构成的艺术品,也友善的让一些人可以通过只关注一个视点而快速的入门。




但无疑电影是复杂的,就比如171页显示铺垫效果的《迷魂记》,也是137页呈现滑动变焦的最佳代言人,但作者在这里用另一部影片《机智问答》进行解说,首先这保证了电影源的丰富性,为在书中更多呈现新电影打开局面,同时也暗示了电影史观一种继承与发扬效果,新的技巧会慢慢衍变成一种标准,并等待着更新的破局者。就比如戈达尔与“跳切”,他让一种看似不对的变成了一种(新的)正确的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