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始终肩负着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任。而中芯国际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全力支持提升与强化属地化的半导体产业链生态系统。
多年来,中芯国际持续与国产设备厂商展开合作,致力于提升国产份额。在国产设备方面,已覆盖从35微米到28纳米所有制程,12英寸厂已经成功验证10个设备种类,未来还将继续拓展,2010~2015 年总采购金额已突破1亿美元;在国产材料方面,目前在8英寸和12英寸厂都有验证成功并上线使用,截至目前,60个国产材料已经被成功验证并使用。
中芯国际北京厂是目前中芯国际规模最大的12寸晶圆厂,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截至2016年11月7日,该厂使用国产设备加工的12寸正式产品晶圆加工次数已突破一千万片次,这标志着国产设备在大生产中的充分验证和市场化,国产设备技术和市场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时间回到2010年3月,由北方微电子研制的干法刻蚀机搬进了中芯国际北京厂,进行功能测试。接着,由七星华创研制的立式氧化炉和中科信研制的中束流离子注入机也陆续搬入。
经过工厂以及国产设备供应商几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北京厂的各型国产设备终于完成了全面的验证。当时正赶上中芯北方工厂扩建和产品更新,既要万无一失的满足市场的出片要求,又要按时保量地完成国产设备的推进,中芯国际北京厂所有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但大家勇挑这副重担。为了高效率正规化地推进,中芯国际北京厂先后成立《国产设备委员会》,《国产材料委员会》,以及《国产零部件委员会》,统筹国产装备,材料,以及零部件的验证和采购工作。
2014年,中芯国际北京厂进入生产设备的中试阶段。由于生产的晶圆就是交给市场的集成电路芯片,将装载在成百上千万部手机、电视、摄像监控器、机顶盒、路由器等电子系统上,影响着客户的体验和中芯国际的名誉,工厂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与国产设备企业一起进行攻关,协同解决问题,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共召开会议2500多次,软硬件改善1300多次,工艺流程改善方案158次,申请专利700多项……我国的设备企业通过在北京大生产线上进行验证,其量产技术与服务保障逐步达到国际水平,为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中芯国际北京厂国产化生产设备进入了晶圆产品量产阶段,新增国产设备主机台及附属机台数百台,包括中微电子的干法刻蚀机;北方微电子的物理气相淀积设备、干法刻蚀机、及单片退火炉设备;七星华创的单片清洗机和立式氧化炉设备;中科信的中束流离子注入机设备;沈阳拓荆的化学气相淀积设备;京仪自动化的分片机设备;北京屹唐玛特森的刻蚀机设备;华海清科的化学机械研磨设备;以及沈阳科仪的中控泵等。这些国产设备出色地通过了90纳米-28纳米技术节点的大生产线验证,与进口设备肩并肩满负荷生产。
中芯国际北京厂在国产设备及材料应用方面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是中芯国际集团公司对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支持的一个缩影。未来,中芯国际将持续努力,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建设,进而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