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迪网络
中国政经数据第一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公办乳儿班:生育友好,负担要少 | 人民评说 ·  3 天前  
主编温静  ·  最新!一批国漫更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迪网络

“女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真的反转了吗?

凯迪网络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16 18:38

正文

近日,大连一4岁女童在饭店因吵闹遭女大学生飞踹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双方做出回应。女孩母亲称,当时女大学生踹到了女儿身体和凳子,自己护女心切动手打人;女大学生则称,自己只是踹了椅子,并没有踹到小女孩,原因也并非网传的和男友吵架,愿道歉。

1


一则“女大学生脚踹吵闹幼童”的新闻引发如此争议,是令人吃惊的。

大人不能去攻击陌生小孩,这恐怕是无需任何前置条件的公理,如此明确的事件核心,大家究竟在争议什么?

如果按照事件全程来看,当然可以说双方都有责任,譬如说家长该不该管好孩子,第三方该不该对吵闹儿童进行交涉,这些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然而一个成年人直接去攻击一个孩子,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吗?——而这正是事件中最核心的事实、最严重的过错,其他所有问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鉴于此话题如此火爆,多家媒体跟进了后续报道,一起偶然事件骤然变成了大新闻,纯粹是争吵出来的,这争议本身就令人毛骨悚然,有那么多人在跟帖中叫喊点赞“打得好!”

那些怂恿别人去揍小孩的键盘侠们,显然不愿接受舆情的共识,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就喜欢撕裂对立,挑战公序良俗,很多人积极散布“全程视频曝光事件反转”的评论——事件真的“反转”了吗?


2


涉事女子辩称她只踢到了椅子,没有踢到孩子,然而别忘了孩子就躲在椅子后面,踢椅子同样也可以造成伤害,木头并不比球鞋要软。而无论其有没有踢到孩子,在旁人看来她气势汹汹挣脱男友、冲向孩子所躲藏的角落狠踹,无论谁都会当场判断这属于直接针对孩子的危险攻击,十个母亲有十个都会抓狂……这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不发狂反倒不正常。

这些“反转党”一方面侥幸部分观众没看清孩子躲在哪里,一方面把母亲被刺激失控之后的过激行为当做罪状,而刻意引导受众模糊“成人攻击小孩”的事件主因和核心主题。乃至把一直就很火的“熊孩子”话题当做背景板来搅混水,其煽风点火之技术也算炉火纯青。

熊孩子的确是有的,然而就本事件中的小女孩究竟熊到了什么程度,“揍孩党”似乎也并不太关心,是把饮料洒人衣服上了?还是把垃圾扔人盘子里了?仅仅一声喊叫就值得成年人替天行道么?在小屁孩面前装什么英雄呢?

而在所谓“反转”的视频新闻下,仍然呈现昨天的评论特征:在跟帖中大放厥词的多,转发到自己微博向熟人表态的少,评论/转发比接近10倍,远远高于通常的视频新闻。很显然,大量键盘侠是在隐身状态下刻意渲染舆情,怂恿他人去揍孩子,达到自己发泄之快感,而自己却明白这疯狂态度不能见人。

所以,有些舆情是真的,有些舆情是假的。熊孩子可能的确是个问题,然而不分青红皂白的“仇孩党”,则是隐藏较深的更大的问题。

3


熊孩子是教育问题,教育的责任在家长,无论怎么激烈探讨,还是想直接动手讨论,冲家长来,祸不及儿童,他们不懂,他们也不到该负责的年龄。无论从理还是从法,这都没什么疑问吧?

熊孩子问题可以讨论,但是外人能不能动手揍孩子的问题竟然也能争鸣?这本身就是可耻而且可怕的怪象。

事件没有什么反转,然而心理扭曲的“仇孩党”、“揍孩党”已经正式浮出水面,以其庞大数量及执着心态,以及渲染舆论的恶劣手段,随时还会在下一波类似热点中卷土重来。尽管其挑战底线的疯狂言论很容易驳斥,但究竟何种因素孕育出这么多扭曲心态,发人深省。


“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反转? 当事双方回应↓↓↓


作者公号:纸上建筑

ReadMore

法国大选丨除了谈马克龙娶老师,还谈什么?

这么好看的体育电影,竟是印度人拍的!

中国武协,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江湖上打听打听,老子怕过谁?

四年前,我经历的那场灾难

印度女人的罪与罚

凯迪十六年 政经深水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访问:凯迪社区

           长按二维码关注凯迪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