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济尚未完全筑底企稳,但最近召开的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却透露出“稳增长”同时 “经济去杠杆”的坚定信心,会议透露出耐人寻味的信号,预示着未来的经济与房地产走势或将迥异、相背而行。
什么是“经济去杠杆”?
众所周知,参与经济活动的部门分为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三者都有杠杆。金融去杠杆其实不是最根本的,金融是服务于经济的,经济去杠杆才是根本,就是三个部门都要去杠杆。
企业去杠杆显然是首当其冲的。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深化国企改革,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可以想见,国企去杠杆将迫使国企出清债务、减缓发展速度,进而拖累经济增长。
房企要不要去杠杆?
目前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明显偏高,去年20强房企(其中也有国企)的总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6.9%,远超国有企业资产61.3%的平均负债率(公开数据),在金融去杠杆、经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房企的杠杆率势必要下降,未来房企业绩增速也会因此而下降,房地产销售额也会下降。
政府去杠杆也是显而易见的。
此次会议还强调
“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这句话显然纠正了过去“唯GDP”的政绩观,终身问责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势必倒逼地方政府放弃举债发展思路,进而大幅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影响城市建设与招商引资,当然也会拖累GDP。
居民部门要不要去杠杆?
这一点上是有分歧的。
居民部门的杠杆主要是在房地产的按揭和公积金贷款,有专家认为,居民部门以44.4%的绝对杠杆水平和3.3%的年增速在新兴经济体中处于较高水平。
而央行周小川行长说“居民部门的杠杆不高,预计还会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随着住房产业政策的调整,会适当放慢”,郭树清主席说“居民部门在银行的贷款不算太多,杠杆率不高,但是这样一个增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王兆星副主席说“我们更希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既不能出现巨大的泡沫,不愿意看到巨大的波动和下降”。
金融监管大佬都认为居民部门杠杆率不高,但居民部门的杠杆已经在下降了。
其实,金融监管者并不情愿居民部门降杠杆,因为企业要降杠杆、政府要降杠杆,如果居民也降杠杆,大家都降了杠杆,借钱的人就少了,银行就没饭吃了。花钱的人少了,经济就衰退了。
仔细看看会议通稿:“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以预见,未来银行的日子会很难过了,虽然有“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要求,不过银行赚钱少了,投资回报率低了,想上市的中小金融机构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三个部门对经济的贡献都降低了,银行部门的贡献也减少了,经济增长肯定也就放缓了。
中央不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吗?
如果再仔细琢磨一下这两句话:“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
”
,以及“要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
”,就会清晰地读出两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