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教育是公共事业 ,所以上面这个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是政府真实有效的投入和政策保障。
我们论投入,其实并不太差。中国的教育投入是 GDP 的 4% 左右,芬兰是 6.8%[1]。但是论效果,差得远。为什么呢?我想我们的问题,是没有在上面几条根本问题上进行深入思考,把心思都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这次被全民吐槽的央视《开学第一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洋相,是因为各级部门想的不是传递的实质信息是什么,而是在想如何用形式主义的方法搞管控(看电视拍照,要求写读后感)。
央视想的不是我如何用这样一个国家级媒体平台推进教育进步,而是想所有学龄儿童的家庭被要求必看,我可以用这个去谈多高的广告费。谁愿意出这么高的广告费呢?那必然是要在孩子身上赚钱的这些「教育公司」。
教育公司,想的也肯定不是如何推进教育整体进步,而是这是太大的一个商机,我如何捞一把抢到一块肥肉。可以想象,在这个《开学第一课》的筹备阶段,为了在这 13 分钟里亮相,多少企业抢破了头。
转看芬兰,绝大部分是公立学校,但也有私立学校,我就问,私立学校的学费是多少呢?人家很不解地看着我。说私立学校对学生也是免费的啊!政府是给办学人钱来办私立学校,受教育是所有孩子的权利,不能对孩子收费的。
但在中国,大家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教育已经成了巨大的生意机会。所以大家看到的新闻是某某1对1联合 CCTV1 精彩呈现的《开学第一课》,明明是某某1对1花了大钱赞助,新闻稿上写的竟然是「与《开学第一课》联手,是某某1对1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播优秀教育理念的体现」[2]。好像他们做了多大牺牲在「承担社会责任」做公益似的,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其实 8 月份还有这样一条大新闻:上海市教委与某未来战略合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教委」)与某未来宣布围绕「教育信息化 2.0 建设」进行长期战略合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