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左上角蓝字“老吕考研”关注我们
并点击
右上角
●●●
菜单栏
,选择
“设置星标”
每晚12:00
,老吕陪你考研
最近有不止一名同学和我反应说:
老师,我逻辑做题速度特别慢、错得特别多,我该怎么办?
讲真的,如果可以,我真想到考场上替你把答案写上去
,但是最近这几年考研查的严了,老吕我也是木得办法替你考了。
但是,别方,现在距离考研还有75天,只要训练方法得当,
逻辑30分钟50分
,妥妥的没问题!
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做题慢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题目太难
例如2013年的管综考研题。在考场上碰到这种难度偏大,综合推理又较多的题,咱们可以
战略性放弃
。
你难别人也难,有几题做不出来不会影响你考北大。但是,如果不撞南墙不回头,很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其二是因为你水平还不行
做题慢,错误多的时候,
千万别给自己找理由,说是因为粗心做错的,
粗心只是表象
,实际上是你根本没有把控到题干的核心信息,没有理解不同题型的做题方法。
下面,老吕就以真题为例,给你讲讲,逻辑题究竟应该怎么做!
1
你会读题吗?
首先,老吕想问你,你会读题吗?
有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一腔怒吼:老吕,你是在搞笑吗?我又不是不识字,不会读题考啥研。
大家都知道,管理类联考的逻辑题干大都很长,尤其是论证逻辑题目,题目中还夹杂着大量无关信息。
很多同学往往要反复读上几遍才能明白题意,好不容易明白了,等到看选项时候,又把前面看的忘了,一道题没个3、4分钟根本做不完。
而管理类联考中,
我们能分配给逻辑的时间最多也就1个小时
,也就是说,我们做一道题的时间,要控制在1~2分钟之间。
那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那就是读题时要学会抓结构,边读边下笔,将题目“四分五裂”!
以论证逻辑为例,我们在读题中要始终带着以下五个问题,边读边想,边读边写:
(1)这道题是什么类型
(2)论证对象是谁?
(3)论据是什么?
(4)论点是什么?
(5)原因是什么?
(6)结果是什么?
一道题读成这样,你也就成功了
Eg1.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
(论点:因果关系)
。在我们的研究中,有464名12~13岁的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1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有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
(论据:对比实验:有其他差异因素吗?样本有代表性吗?机构中立吗?)
。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停止将孩子送往托儿所
(措施可行吗?措施有恶果吗?措施可以达到目的吗?还有其他方式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没有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
(削弱题,对应削弱基本方法)
?
A.研究中所测验的孩子并不是从托儿所看护和在家看护两种情况下随机选取的。因此,这两组样本儿童的家庭很可能有系统性的差异存在
(质疑样本的随机性)(样本的代表性:数量、广度、随机的)
。
B.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被证实曾经在自己的幼儿时期受到过长时间来自托儿所阿姨的冷漠。
(机构中立吗?
)
C.针对孩子的母亲另一部分研究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表现出过度的依附心理,父母因此希望将其送入托儿所予以矫正。
( 因果倒置?
)
D.因为风俗的关系,在464名被测者中,在托儿所看护的大多数为女童,而在家看护的多数为男童
(其他差异因素)
。一般他说,女童比男童更易表现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
(另有他因)
。
E.出生后第一年在家看护的孩子多数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并形成浓厚的亲情。
(论证对象不同,无关选项)
再以一道概括题为例,给你们看看,这种读题方法到底有多优秀!
Eg2.
人们已经认识到,除了人以外,一些高级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其实,这种特性很普遍。
(核心论点:不止人类有这种特性)
例如,
(例如是明显的举例论证关键词,后面的都是作为论据证明核心论点)
一些低级浮游生物会产生一种气体, 这种气体在大气层中转化为硫酸盐颗粒,这些颗粒使水蒸气浓缩而形成云。事实上, 海洋上空的云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颗粒。较厚的云层意味着较多的阳光被遮挡,意味着地球吸收较少的热量。因此, 这些浮游生物使得地球变得凉爽,而这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当然也有利于人类。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的概括了以上内容?
(概括题找中心论点)
(A)为了改变地球的温室效应,人类应当保护浮游生物。
(B)并非只有高级生物才能改变环境以利于自己的生存。
(C)一些浮游生物通过改变环境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同时也造福于人类。
(D)海洋上空云层形成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中浮游生物的数量。
(E)低等生物以对其他种类的生物无害的方式改变环境,而高等生物则往往相反。
考场上很多同学做这道题做到哭,实际上这道题只要找准题干的核心论点,
正确答案闪闪发光有木有!
●
论据提示词
:因为XXX,由于XXX,XXX因此,XXXX据此推测,数据,实验,样本,例如,现象。
●
论点提示词
:因此XXXX,据此推测XXX,这表明XX,由此可见XXX,所以XXX,研究人员对此解释道XX,实验结果说明XXX。
●
原因提示词
:XXX导致XXX;XXXX引起XXXX,XXXX造成XXX,研究人员解释道XXX。
2
你会排除干扰项吗?
逻辑题中会出现一些干扰项,
选项读的好,直接排除干扰项,一秒选中正确答案!
而最常见干扰项设置方式,就是偷换概念,接下来老吕以几道真题为例,给你介绍一下怎么结合读题,一秒选出正确答案。
Eg1.
现在许多人很少在深夜11点以前安然入睡,他们未必都在熬夜用功,大多是在玩手机或看电视,其结果就是晚睡,第二天就会头晕脑涨,哈欠连天。不少人常常对此感到后悔,但一到晚上他们多半还会这么做。有专家就此指出
(后面的是中心论点)
,
人们(论点主语是人们)
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烦恼.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支持题要使得结论成立可能性增高,需要与论证直接相关)
(A)晨昏交替,生活周而复始,安然入睡是对当天生活的满足和对明天生活的期待, 而
晚睡者
只想活在当下,活出精彩。
(B)
晚睡者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认为,当天的事须当天完成,哪怕晚睡也在所不惜。
(C)大多数习惯
晚睡的人
白天无精打采,但一到深夜就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十分可惜。
(D)晚睡其实是一种表面难以察觉的,对“正常生活”的抵抗, 它提醒人们现在的“正常生活”存在某种令人不满的问题。
(E)
晚睡者
内心并不愿意睡得晚,也不觉得手机或电视有趣,基至不记得玩过或看过什么,但他们总在睡觉前花较长时间磨蹭。
题干论证的是人们,而A、B、C、E都偷换成了晚睡者,可以直接
借由主语不同排除掉干扰选项
。
Eg2.
新近一项研究发现, 海水颜色能够让飓风改变方向, 也就是说, 如果海水变色,飓风的移动路径也会变向。这也就意味着
科学家可以根据海水的“脸色”判断哪些地区将被飓风袭击, 哪些地区会幸免于难。(飓风与海水颜色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已经让海水变色。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科学家作出判断所依赖的前提?
(提问的是科学家做出的判断,直接定位到红字部分)
(C)海水颜色与飓风移动路径之间存在某种相对确定的联系。
(D)全球气候变暖是最近几年飓风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E)海水温度变化与海水颜色变化之间的联系尚不明朗。
这道题,你从题干上看,题干当中讨论的是海水颜色和飓风的关系,找准这个以后,
正确答案闪闪发光有没有!
Eg3.
1979年,在非洲摩西地区发现有一只大象在觅食时进入赖登山的一个山洞。不久,其他的大象也开始进入洞穴,以后几年进入山洞集聚成为整个大象群的常规活动。1979年之前,摩西地区没有发现大象进入山洞,山洞内没有大象的踪迹。到2006年,整个大象群在洞穴内或附近渡过其大部分的冬季。由此可见,大象能够接受和传授
新的行为(由近十年的大象行为,推得群体行为不受基因决定)
,而这并不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述的假设?
(假设题要保证论证成立,要找与题干论证直接相关的)
A.大象的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相对短的时间跨度,如数十年。
B.大象群在数十年前出现的
新的行为
不是有遗传基因预先决定的。
C.大象新的行为模式易于成为固定的方式,一般都会延续几代。
D.大象的
群体行为
不受遗传影响,而是大象群内个体间互相模仿的结果。
E.某一新的行为模式只有在一定数量的动物群内成为固定的模式,才可以推断出发生了基因突变。
这道题很多同学会纠结到底应该选择B还是D,实际上,只要你能够确定题干论证的是
新的行为
,D选项直接排除了有没有!
3
综合推理技巧掌握了吗?
大家对综合推理可能有这样的感觉:
这题我肯定能推出来!
我就是不知道从那儿下手……
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和什么条件联立……
综合推理涉及方位判断、数量关系、匹配关系等众多题型,题干信息多,逻辑关系复杂,解题耗费时间多。
但是,综合推理其实难度并不大,解题方法只有几种,如
简单匹配法多用排除法
,
比较大小问题用不等式法
,
方位问题用图像法
,
复杂匹配问题用连线法或表格法
,等等。
总的来说,综合推理是思维的试题,
最核心的就是找到确定性信息
。
举个经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