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为妈妈提供育儿知识、亲子教育,教你做个好妈妈!商务合作联系QQ:1241730487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WPS接入DeepSeek,无需配置,完全免费 ·  3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Excel版:通用型数据查询表 ·  2 天前  
完美Excel  ·  巧用COUNTA函数统计单元格数,但deep ... ·  4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WPS表格中的几个实用功能 ·  5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让Excel自动检测录入的数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孩子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绝不能打!(父母一定要看)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20-02-02 19:30

正文









来源 | 家教智慧(ID:JiaJiaoZH)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


的确, 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01
这六种情况不能打孩子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

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

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 :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

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


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


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

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

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


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

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育儿小贴士


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闹,面对孩子帮倒忙,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怎么办?


您不妨采用以下办法来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


冷处理。 当孩子无理吵闹时,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给孩子以积极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自然后果法。 对于喜欢乱碰东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体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碰一碰煮热的食物,让他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危害。


用生气的表情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对。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写到脸上去,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愤怒表情,很多孩子会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讲明道理。 给孩子讲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说清楚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直接伤害。比如,你乱碰开水瓶,会被烫着的,到时候会像打针一样痛的。



6、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

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


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

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的自我。

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


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

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遵守法律。



02
这四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

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

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你可能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父母或许可以通过“打”的方式,给孩子以威吓,使其改邪归正。


第一种情况:


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第二种情况:


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

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第三种情况:


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