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同出生的“六胞胎”
与其它有着一父一母的‘汪星人”不同
我们有一个爸爸,两个妈妈
一个是亲妈
一个是“生身之母”
这两个妈妈可不是同一只“汪”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是“试管汪”
16日,记者从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悉,中国首批体外受精犬(俗称试管狗)在北京诞生,此次共诞下2只公犬,4只母犬,采样送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检测,结果证实6只幼犬与受体母犬无血缘关系。
“这是我国首批体外受精犬,标志着我国犬科动物辅助生殖技术的一大进步。” 希诺谷副总经理赵建平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
试管狗的培育,与试管婴儿的技术路线类似。“首先我们会把成熟的卵母细胞从母犬A体内提取出来,再采集公犬的精子,处理以后会将精子与提取的卵母细胞放在一起共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卵母细胞会受精变成受精胚胎,此时就有了发育能力,然后我们再把将这个受精胚胎移植到母犬B体内,最终培育出体外受精犬。”希诺谷克隆事业部经理冯冲博士说。
有人不禁要问,在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当下,试管狗的培育为啥这么难?“
犬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由于其特殊的生殖生理学特点,其排出的卵是不成熟的,需要在输卵管待几天才能成熟,因此,很难获得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冯冲说道。
虽然之前研究曾使用了体外培养的成熟卵母细胞,
但体外培养成熟效率较低、卵母细胞发育能力较差;
犬的发情鉴定技术尚不成熟,提取出的卵母细胞可能是未成熟的,这样就无法受精,提取出的卵母细胞也可能老化,受精以后胚胎发育也不好
;
同时,
异体胚胎移植也很困难,卵子细胞来源于母犬
A
,但要移入母犬
B
体内,这就需要母犬
A
与母犬
B
的发情阶段同步,如果不同步,它们的
内分泌水平、子宫状态
等方面的条件无法使胚胎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犬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冯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