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
为人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修炼好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底气。
——虎妈
省妈辅导神器“天天练”重磅回归!
3分钟搞懂一个知识点,小一到高三都能用
内含:数学思维+国学大语文+校内教学+单词语法
基础拔高全覆盖,校内预复习更轻松
2月8日
上午
9:00
,
虎妈×天天练
每天只需1块9,VIP+素养一起学!
▽▽▽
春节7天乐,你过得快乐吗?
年初二那天,照例去父母家拜年,兴许是前几年大家忙都没“齐聚”,今年到的特别齐。
大人小孩加起来二十来个人,尤其是孩子们见面,疯起来爹妈都能忘记。
不料,小妹的孩子和大哥家的孩子“打”起来,小的哭哭啼啼,找妈妈告状,哥哥把她推倒了,大的则像被“封印”了,攥着拳头、红着脸、瞪着眼,摆出一副“我才不怕你”的架势。
大嫂喊了几次,孩子始终巍然不动,既不道歉,也不解释。
反倒是小妹,安抚了孩子后,宽慰大嫂“大过年的,孩子们好不容易在一起玩,没事儿。”
大嫂可能觉得没面子,坚持让孩子道歉。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小子也倔强,眼看着妈妈都要上手了,就是不道歉。
先是让孩子道歉无果,后又指责大嫂,应该学学小妹怎么教孩子,不要整天不是吼就是骂,大嫂责怪大哥,只会惯孩子,犯了错也不道歉,也不知道是哪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就这样,好好的春节团圆,成了他们两口子的“互相批评大会”。
好不容易劝开了后,大嫂抱怨:“我也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不好,要温柔一点,可是,家里那么多事,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温柔地教育孩子。”
后来,妈妈悄悄告诉我:“你大哥两口子每天不知道忙什么,孩子越教越差,说话没礼貌,做事没章法,整天像人家欠他几百万似的。”
比收入、比穿戴、比幸福、比孩子,不同的是,成年人无论怎么样,都有反击的能力,总不会让自己“输”得很尴尬。
殊不知,比来比去,最终比的,都是为人父母的水平与能力。
孩子的行为背后,展现的是父母的教育成果。
父母的语言
邻居热情地送上新年祝福,也把孩子推向前,让他说“阿姨,新年好”。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连句过年好都不会说,人家阿姨还经常送零食给你吃,真是教傻子也教会了……”
随着声音的渐行渐远,想起了蔡元培老师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说过的一句话: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大过年的,父母总是告诉孩子,见人要说吉祥话,父母却忘记了,孩子也需要“吉祥”来支撑新年的“如意”。
父母清楚“好好说话”的重要性,却常常忘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需要听“好话”:
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把玩具乱丢,你这个孩子,就该住垃圾;
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笨的孩子;
早知道你这么难带,当初真不该把你生下来……
一句两句或许无所谓,而“语言”是渗透到生活点点滴滴的,不好的话语,即便每天只说一次,十几年下来,也有成千上万次,等于在孩子身上留下了成千上万次的伤痕。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想让孩子听你的话,请记住用他们能理解,且愿意听的语言;
想让孩子大胆与世界交流,请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与赞美,也不要压抑自己的理解与包容。
好的沟通态度,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内在自尊;懂得好好说话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好好说话、敢于说话的孩子。
父母的关系
就是孩子与世界相处的模板
一进门,同学便给我们拿拖鞋、倒水、递吃的,正奇怪,这家的大人去哪儿时,两口子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打呼。
一个多小时,夫妻俩几乎都在厨房忙活,和许多家庭呈现的“女主厨房、男主客厅”的模式完全不同,时不时还能从厨房传出夫妻逗趣、笑闹的声音。
突然想到一句话:
我见过世上最好的相处方式是:父母相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有父母的影子。
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则影响孩子与外界的相处方式。
心理学研究指出,
父母的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
父母是孩子通往世界的桥梁,当孩子通过父母这座桥,打开世界的大门时,沿袭的就是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
父母是用爱来感化、包容彼此,还是用指责、冷漠来挑剔彼此,孩子都尽收眼底,并无声无息地效仿之。
彼时,想到了哥哥、嫂子的相处方式,便理解了侄子待人处事的样子。
毕淑敏曾提醒广大父母: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对待他人,将紊乱和不协调传染到更远的范畴。”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从容地走向世界,请先好好爱你的妻子/丈夫;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果敢地爱上世界,请先善待你的妻子/丈夫。
春节7天,和平常一样,每天雷打不动,6点起床看书,女儿6点半起床读背记。
从她平常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她不是做做样子的打卡,而她的女儿也是出了名的自律。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好的榜样,胜过1000句耳提面命的提醒与管教。
当孩子看过自律的样子,见证过自律的结果,自然也会向往之、学习之。
有一年暑假,一位妈妈找到她,沮丧又着急的求助,孩子在家状态散漫,不是看电视,就是吃零食,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就连饭都不好好吃。
妈妈表示,在学校的表现还行,基本没有收到过老师的“投诉”,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最后,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
道理很简单,上学时作息规律、安排有序,回到家,昏天黑地,一片混乱,说不定还有父母的手机、电视、日上三竿拖后腿。
见过爱读书的父母,孩子也时常手捧书籍;却很少见到整天抱着手机的父母,能养出书香四溢的孩子。
想让孩子热爱运动,请先迈开自己的腿。
年过50,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为人大气,某一天,却突然觉得自己不正常,严重到要看心理医生的程度。
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教育就是非打即骂,长大了之后,靠着理智成为了父母期望的那种人,但是留在他身体的“伤”,却始终没有被治愈。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绽放,发出光芒。”
对孩子“深远”的爱,不仅是替孩子奠基铺路、规划未来,更多的是深刻认识到,培养、教育子女,是一件将自我倒推、重新成长的事。
每个父母都能不断反思自己,给孩子好的语言、好的环境、好的榜样,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