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体育公园于今年9月陆续开工,预计于2019年10月初步建成。在规划蓝图中,徐家汇体育公园将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赛事之都”的总体目标,通过场馆功能升级和户外环境改造,建设成为一流的体育赛事中心、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根据规划,徐家汇体育公园更新改造工程将保留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和东亚体育大厦四栋主要建筑,将占地面积35.96万平方米的公园打造成24小时向公众开放的场所。
建设中的徐家汇体育公园位于徐家汇商圈南侧,东至天钥桥路,南至中山南二路,西至漕溪北路,北至零陵路,绕场一周约2.5公里,涵盖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等各类公共体育设施。
据徐家汇体育公园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任齐介绍,未来,这座体育公园将实现24小时对外公共开放,“沿零陵路和天钥桥路打造具有活跃功能互动的公共开放界面。”通过微地形的山丘、大片的草地、成片的树林,将市民引入公园。“沿漕溪北路和中山南二路密植绿化,弱化高架道路带来的噪音、视线等不利影响。”
“在保留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和东亚体育大厦四栋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外部空间进行整合,使整个体育公园达到和谐统一,使之成为具有亲和力、大家共同享受的体育空间。”任齐在接受采访时说。
根据规划,徐家汇体育公园将改造成“一轴两翼”的布局,将专业赛事与大众体育两大主体功能进行分区:“一轴”即保留现有的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两大场馆的主体布局,形成东西向的“专业赛事轴”;
“两翼”即围绕中间的专业赛事轴,将公园分为南北两大主题,北面为“有氧公园”,建设绿化景观小品,满足市民休闲休憩需求。南面结合现有的上海游泳馆,改造规划建设“运动公园”。其中足球公园为3片5人制足球场,3片7人制足球场;篮球公园为4片标准篮球场,8片3对3篮球场。
未来,这里将实现多种功能定位,既可以承办顶级体育赛事,也能满足市民健身休闲需求、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
上海体育场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在这里,一场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未来,“八万人”将根据国际专业化标准,增加顶级赛事配套功能,包括扩大运动员更衣室、医疗室等赛事专业用房的面积,以及设置媒体转播中心、采访区等赛事配套用房工程,使之成为举办国际一流赛事的体育场。
“上海体育场将保留足球、田径两大赛事功能,并增加室内小型赛场,包括室内体育展览、电子竞技等。”任齐介绍说,上海体育场的外立面将进行翻新,内部草皮、跑道等硬件都将进行更新,位于体育场的原有酒店将会升级改造,成为以体育为主题的酒店。
而位于上海体育场东北角的足球场,将得以保留。“户外将尽可能多地留给市民进行体育活动,让市民在这里找到活动的氛围。”
上海市民十分熟悉的上海体育馆,将在保持原外立面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加固改造,注重内部空间功能提升,成为能够举办顶级国际赛事的一流综合性室内场馆。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改造中,“万体馆”取消了很多赛事功能,仅满足小型演唱会、小型球类赛事的需求。这一次,经过全面综合改造后,“万体馆”将满足非常多的专业赛事功能,可以举办诸如CBA、排球联赛、乒羽联赛、斯诺克等比赛。
同时,“万体馆”未来还将引进如拳击、自由搏击、电子竞技等娱乐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体育赛事。
既然是开放式的体育公园,这里的绿化有何特色?这里又将如何成为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
据设计单位的主创设计师库颜思介绍,在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北面,将建设“有氧公园”,为市中心提供“绿肺”。“我们将所有绿地空间进行整合梳理,每个绿化空间都是开放、可直接进入的。”库颜思说。“南面,将打造包括游泳馆、足球场、篮球场在内的市民运动公园。”
同时,徐家汇体育公园还将新建两条环形健身跑道,分别串联南北两大公园。“外圈跑道联动城市界面,利用人行道空间,营造安全舒适的沿街步道,距离约2.3公里,跑步者可以快速奔跑,小孩也可以滑旱冰。而内圈跑道,形成串联场馆和户外空间的地面慢跑道,线形灵活有趣,结合公园的不同功能布局,营造移步异景的跑步感受,距离约1.8公里。”
据了解,上海游泳馆经过改造后将更加亲民,除了将拆除看台,取消赛事功能外,这里还将做好硬件设施的提升,满足市民游泳健身和青少年训练需求。
“上海游泳馆将打造成水上游乐中心,保留标准泳池、跳水队的泳池,增设青少年培训用的泳池。”徐家汇体育公园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任齐说。市民熟悉的东亚体育大厦,通过修缮改造,将打造成徐家汇体育公园综合运营管理中心,以及相关体育组织的办公区域,服务于整个体育公园。
在原奥林匹克宾馆所在的拆除区域,新建的下沉式体育运动综合体将破土动工。在综合体地下一层,这里将设置市民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规划建设40片羽毛球场、30片乒乓球场、3片室内网球场,以及壁球、击剑、体操、健身房等设施,给市民提供近3万平方米健身场所。同时,增加沐浴、更衣、储物的功能,设置户外能量补充站。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新增的景观建筑还将连接轨道交通1号线,以及4号线、11号线的站厅层,市民从站厅层出来后,可以直接进入运动空间,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