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有种肉是一类致癌物,你可能经常吃 ·  20 小时前  
营养师顾中一  ·  这种“超生”蔬菜正当季,好吃营养也不错!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九届(第十七次)理事代表大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PS: 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在任何即将到来的威胁刺激之前,注意力都会增强!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1-05-18 13:27

正文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霜降
审校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WEN

编辑 | 悠悠



本文是针对论文《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在任何即将到来的情绪或中性刺激之前,注意力都会增强(Preparing for the Worst: Attention is Enhanced Prior to Any Upcoming Emotional or Neutral Stimulus)》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21年1月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该研究作者包括Tal Makovski 和 Eran Chajut。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海量的信息刺激,我们人类的大脑又是如何应对数以千计的无关干扰,选择性的专注于我们所关心的信息呢?当预料到使人分心的刺激即将出现时,我们又是如何准备的呢?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然而当前的研究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问题。大多数选择性注意力研究都集中在人们过滤或压制无关信息的能力上。


仅有的一些测试人们如何准备处理未来可能出现的无关干扰信息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干扰刺激出现前并不会抑制自己注意干扰物,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到即将出现的干扰物的位置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注意白熊效应。也有研究者持有与白熊效应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人们可以抑制自己去注意可能会出现干扰的位置。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干扰物通常与目标一起出现。


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人们也会通过分配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来为即将到来的干扰做好准备,这表明人们在期待干扰时通常会更加警觉。因为在刺激前增加注意力资源可以促进刺激后的抑制。


因此, 为了进一步探究准备效应在面对不同情绪效价的刺激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本文作者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了被试对中性刺激、威胁刺激、愉快刺激、厌恶刺激的准备效应并且检验了焦虑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方法


实验一


(1)被试:

61名参与者(19名男性,平均年龄24.9岁)。所有的参与者完成实验都有报酬(40新以色列谢克尔,或12美元),并根据他们在任务中的表现,获得最高20新谢克尔(6美元)的奖金。


(2)程序

①准备:

实验在在光线昏暗的房间中进行,参与者坐在距离显示器约55厘米的椅子上。实验使用?Psychophysics Toolbox编程,并在MATLAB 中实现。如下图1所示,记忆项目包括许多彩色的圆(半径= 0.98cm),在9种不同的颜色中随机抽取(橙色、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黄色、紫色、棕色和天蓝色)并在屏幕上环形排列(半径为4.2)。威胁和中性干扰物是一张放在屏幕中央的图片。根据国际情感图像系统1 - 9范围内的效价和唤醒的标准评级。威胁性图片的效价评分明显低于中性图片,唤醒评分高于中性图片。在实验开始之前,参与者完成了在线希伯来语版本的共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问卷包括20个状态和20个特质陈述四点评分。


②程序

本研究采取点探测范式,如下图1所示,分别进行三组记忆任务,一组为无干扰刺激(a),另外两组为威胁刺激(b)与中性刺激(c),在实验开始前已告知被试本次会出现何种刺激。在每一组中,点探测探针任务(d)随机穿插在记忆任务中,探针出现时间与干扰刺激出现时间相同。被试的任务为在正常的记忆测验中判断对带颜色圆圈是否之前出现在与之前呈现的相同位置;在穿插其中的探针任务(d)中,当本该出现干扰刺激的时候出现探针时,要尽快反映并按键。


图1 点探测范式实验流程


(3)结果

如图2所示,记忆任务中三者无显著差异,无图像= 1267毫秒,中性=1298毫秒,威胁= 1344毫秒,F(2,114) = 2.41, p = 0.09


图2 记忆任务结果


如图3所示,点探测任务中,结果显示出了准备效应,即中性条件下的反应比无图像刺激下的反应更快(p < .001, Cohen 's d = 0.543),而威胁刺激(p <.0.001 cohen s d="0.506)和中性刺激的反应时之间没有差异(p">.86)


高焦虑的参与者比低焦虑的参与者更容易受到威胁图像的影响。焦虑水平得分与被试受到威胁性图像干扰的程度呈正相关,r(53) = .311, p = .02(图3,左下角)。然而,在记忆任务中观察到的效果在点探测任务中没有发现,高低焦虑无显著性影响,F(1,53) = 3.33, p = .074


图3 点探测、焦虑实验结果


实验二


(1)被试:

30名参与者(8名男性,平均年龄= 24.2岁)


(2)程序

实验二整体程序及任务与实验一大致相同,只是将探针出现时间放在了干扰图片出现之后,而非像实验一一样与干扰图片出现时间相同。并且实验二中没有进行焦虑水平的检验。


(3)结果

记忆任务正确率高且不受干扰刺激的影响(所有条件均大于90%),F(2, 52)


实验三


(1)被试:

59名参与者(20名男性,平均年龄25.0岁)


(2)程序

整体程序与第一第二次实验相同,只是将其中的刺激换成了愉快和厌恶的图片。以探究更强程度的情绪会对预备反应产生怎样的影响


(3)结果

记忆任务:如图4 所示,与实验1不同,三者中出现了显著差异,事后比较证实,相对于无图像条件(p = .002)和愉快条件(p = .025),厌恶图像刺激组记忆任务的正确率更低,愉快和无图像的情况下没有差异(p = .28)。干扰刺激类型不影响正确反应的反应时(无图像:M = 1,305 ms,愉快:M = 1,293 ms,厌恶:M = 1,304 ms;F <1)。


图4 记忆任务结果


点探测任务:如图5所示,校正后的事后比较显示了愉快和厌恶刺激的准备效应,在这两组中对探针的反应比无图像条件下更快(厌恶:p = .002, Cohen s d = 0.494;愉快p< 0.001, Cohen s = 0.726)。在愉快和厌恶条件下,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p = .12),并且准备效应与个体的焦虑水平或图像的情绪性无关。在实验1和3中,比较四种条件下准备效应的百分比大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不显著的(F <1):中性(M = 7.8%, SE = 1.9),威胁(M = 6.82%, SE = 2.0),愉快(M = 9.6%, SE = 1.6),厌恶(M = 5.8%, SE = 1.9)。累积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准备效应在任何刺激条件下都会出现并且效果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刺激的效价。


图5 点探测、焦虑任务结果


结论


本研究表明,虽然威胁性刺激和恶心性刺激在出现后明显降低了人们的表现,但被试并没有预先抑制它们。相反,当他们预期任何刺激出现时,无论刺激是消极、中性还是愉快的,他们都会更加警觉。威胁和厌恶对任务表现的干扰效应受到焦虑的调节,但不影响准备效应。因此,这些结果暗示了准备效应是一种刚性机制,不依赖于的情感效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