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商华鸽 编辑/王漠沙
腾讯图片出品
她们也许不能代表3000余名的“大陆新娘”的全部,但是从她们的故事中,可以窥见两岸民众日渐频繁的交流和不断加深的融合。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之后,两岸民间往来增加,两岸之间的通婚逐渐出现。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与文化往来的迅速发展,两岸通婚量也增加了不少。2017年,摄影师商华鸽偶然接触到了身在金门的大陆新娘,台湾人称她们为“陆配”。此后,摄影师多次往返两岸,拍摄了七位大陆新娘的日常。(本组照片除标注外拍摄于2017年12月7日至31日)
杨雅萍与丈夫、婆婆、两个儿子,在金门的家门口合影。
杨雅萍来自辽宁丹东。她和金门的丈夫,早年通过QQ聊天相识。现在丈夫在江苏常熟一家外企工作,临近元旦,丈夫从江苏回金门和家人一起跨年,他这次的元旦假期共四天。
这张“全家福”并不完整,杨雅萍的公公外出没能参加拍摄,而她的三儿子还不到两岁,正在丹东被姥姥抚养。因为他们今年打算全家回丹东过年,而航空公司规定一次只能最多带两个孩子,只好先把老三送回东北老家。
两个月没见,儿子们非常开心,一直和爸爸追逐打闹。
杨雅萍家的两个儿子上次见到爸爸,是2017年的10月份。海边正在退潮,远处依稀可见厦门岛环岛路边的高楼大厦。
杨雅萍在金门的东门临时市场开了一家小餐馆,专注于制作推出各种大陆风格的美食。
杨雅萍给自己的小餐馆取名叫“小雪花”,但是金门并不下雪。她说,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刚来金门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一朵从东北飘来金门的孤零零的小雪花。
她把开餐厅的消息通过FACEBOOK发布后,大陆的姐妹们蜂拥而至。不少金门人平时只吃过高丽菜猪肉馅的饺子,对于青椒猪肉、酸菜猪肉饺子都是第一次吃,但是他们吃过以后便会经常来吃。
下午不太忙了,杨雅萍开始收拾自己刚买的韭菜。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存货不足,她打算再包一些。
小餐馆的生意一直不错,特别是杨雅萍手工制作的凉皮只在每周二供应,大冬天也供不应求。她的餐馆,是金门有史以来第一家卖凉皮的餐厅。
杨雅萍在送走客人后,终于有空自己能吃午饭。
吃饭的间隙,她用微信和远在丹东的妈妈视频,还能在视频里看看不到两岁的老三。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全家五口将在丹东团圆,在东北过春节。
巫双瑗和三个儿子在金门的家门口合影。
巫双瑗来自福建三明,她目前和三个儿子居住在金门县金宁乡的湖下村。她家的老大和老二都姓陈,她让最小的老三随了自己的姓氏。
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巫双瑗从不觉得有多难。她说,比起自己以前在大陆做生意吃过的苦头,带三个孩子其实非常轻松。金门县是台湾福利最好的地区,在三个孩子的教育和医疗方面,巫双瑗不用花一分钱。
巫双瑗租住的房子是一间闽南风格的古厝。
附近的街坊大多友善而亲近,经常来串门,做了饭也会送一些过来。金门民风淳朴,这里的居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普遍现象。
在金门,巫双瑗认识了很多来自大陆的好姐妹。
抱着巫双瑗家老三的是来自湖南永州的刘芳琴,穿白色毛衣的是来自浙江丽水的杨晨曦。她们经常会一起聚餐见面。刘芳琴不记得自己和巫双瑗是怎么认识的,“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闲暇的时候,刘芳琴会去巫双瑗家帮忙带一带孩子。巫双瑗的老三身体不舒服时,刘芳琴也会抽空来开车带她们去看医生。
巫双瑗推着三儿子,打算去看望湖下村的另一个大陆新娘。
湖下村是一个渔村。早年村里有不少人以打渔为生,也有下南洋闯荡经商的传统。如今村子里有部分古厝被改造成民宿吸引游客,也有一些老房年久失修,已经荒废。
金门县对于闽南古厝的保护与重修非常重视,其扶持政策很优厚:如果重修或建造古厝,政府将补助建造费用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你盖古厝花了300万新台币,县政府将返还150万新台币。
张燕是来自福建泉州惠安的大陆新娘,她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老大是女儿,老二和老三是一对双胞胎男孩。
巫双瑗要告别时,张燕从厨房拿了一把菜,又取了一棵花苗送给她。她们与邻居的相处也都很好。
巫双瑗正在厨房做晚饭,嘱咐老大帮忙照看两个弟弟。于是他在卫生间里吹泡泡,两个弟弟玩得很开心。
巫双瑗的大儿子今年13岁。他刚刚代表金门湖下小学去台湾参加全台湾小学跳绳比赛,夺得了冠军。
巫双瑗家的老大和老二都在附近读小学,老三还不到两岁,正是粘人的年纪。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巫双瑗经常会忙得手忙脚乱。巫双瑗无法上班,平时用手机做微商代理。
巫双瑗的二儿子和附近邻居的儿子在家附近玩耍。
金门民风淳朴,治安非常好,巫家的三个小孩在村子里经常随便跑来跑去。金门县下辖三个镇和三个乡,曾因战地政务屯兵十万,1949年后未有正常的经济建设,1992年才开始发展战地特色的旅游观光,这里不少地方安静闲适。不过,巫双瑗不太愿意在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带他们去海边,因为金门不少海滩都曾因两岸战火,那里死过不少人。
下午下课了,巫双瑗抱着老三去接了老二,又去另一栋教学楼接老大下学。
金门学生没有学习压力,不少班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最极端的例子是,有一个班曾经只有一个学生。而在巫双瑗家两个孩子读书的湖下小学,一个年级也只有一个班级。学校不会公布学生分数,也不搞成绩排名,只会告知“甲”、“乙”等。巫双瑗说,学校免费提供的饭菜质量非常好,孩子们甚至都不爱吃她做的饭。
刘芳琴一家的全家福。
刘芳琴来自湖南永州,她在19岁那年到厦门姑妈家玩,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刚谈恋爱的时候,他们写信沟通。一封信从厦门转香港,到台湾,再送到金门,最快也要十天。如今刘芳琴在金门开了一家古厝民宿,每天忙于接送客人。她的公公婆婆待她如同自己的女儿一般,家里的墙上贴满“婆媳关系模范家庭”“幸福家庭”等标牌。
刘芳琴站在自己家古厝民宿的院子里。
刘芳琴家漂亮的古厝名叫心琴民宿。刘芳琴说,她名字里有琴字,也希望自己家的客人都能有好心情。
金门不少村落都是同姓人家的聚集地,比如湖下村的不少古厝都有“弘农衍派”或“四知世胄”的匾额,这意味着这家人都姓杨,是从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黄河沿岸迁徙而来。弘农郡的设立,则始自汉代汉武帝时期。
吃过午饭,刘芳琴开车去机场,接五位来自台湾本岛的客人。
金门公共交通不发达,像刘芳琴这样免费提供码头机场接送服务的民宿经营者并不多。由于每位客人的时间观念不一,刘芳琴工作的不少时间都要用于等待。
刘芳琴站在自家门口,和客人沟通接送事宜。
刘芳琴向客人介绍自己时,习惯于说“我姓刘,金刀刘。”刘芳琴说,如果说“文刀刘”,台湾的客人根本听不懂。
石成梅透过八吋榴弹炮的炮管留影。
石成梅来自四川宜宾,她习惯于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们那里就是造五粮液的”。她和丈夫认识不到一周,就决定嫁给他。她现在也觉得,自己当年就是在“赌一把”。结果,石成梅赌赢了,丈夫很爱她。石成梅的工作,是在金门的狮山火炮阵地位进行八吋榴弹炮的炮操表演。她是炮操表演队的炮长,也是发射手。
吴丽环在狮山炮阵地的任务,是在炮操表演开始前向游客介绍各种注意事项。
吴丽环来自泉州,炮操表演开始前,她正在维持现场秩序。炮操表演并无太大风险,也不会有真实的炮弹发射,但她要保证表演区域内不能有游客进入。
和吴丽环一样,李丽旋也是来自大陆泉州的新娘。
炮操表演开始,李丽旋和表演队的同事将炮弹合力抬起,准备将炮弹装入榴弹炮。她25岁时嫁来金门,现在有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在读大学。
发射手石成梅拉动发射绳,炮弹激发的瞬间,火药在炮膛处爆燃。
事实上所有的效果,是炮膛处的微量火药造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没有危险。石成梅的同事曾在装填炮弹时不小心造成手指骨折。另外,由于狮山炮阵地是全长508米的坑道,整个坑道是挖空了一座花岗岩山体而建成,这导致他们还要提防不要被山体掉落的花岗岩砸到。
表演完成后,来自台湾本岛的游客正在开心留影。此时整个炮操表演队都成为游客的留影背景,石成梅也不例外。
炮操表演完成后,游客与炮操表演队合影。有时遇到四川口音的游客,石成梅会忍不住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亮出一口四川口音后,游客都会又惊喜又意外。他们完全想不到,自己会遇到嫁来金门的四川老乡。
与游客的合影结束了,炮操表演队的队列正式解散,稍作休息后又将开始下一次的表演。
石成梅的孩子们长大上学后,自己在家每天都很无聊,刚好狮山炮阵地在招募表演队,她便报名来试试看。她已经在这里表演五年多。炮操表演队成员除了大陆新娘,也有金门人,还有台湾本岛人。炮操表演队每周四休息,此外每天需要做七次炮操表演,上午三次,下午四次。
张燕来自大陆泉州惠安,如今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张燕家的老大是女儿,老二和老三是一对双胞胎小子。五年前她在惠安做化妆品生意,机缘巧合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踏实肯干,现在有了三艘渔船,每天忙于在金门的近海打渔养家,张燕则负责操持家务。
张燕的三儿子透过家里的纱窗,好奇地看着摄影师的镜头。他的右手被跑步机压伤,还缠着纱布。
张燕最近心情不好,因为老三的右手被跑步机压到,需要多次换药。这天早上,老二的额头又被一块石头撞到流血。带三个孩子加上操持家务,张燕每天都会非常劳累。
丈夫中午打渔回来想吃水饺,张燕正在厨房忙着煮水饺。
张燕一家五口,走在乡间小路上。
小路的尽头是他们自家的菜园。菜园外是湖下村的海滩。
张燕一家五口到巫双瑗家做客。
大陆新娘们的孩子们最喜欢聚在一起玩耍。
金门水头码头,往来于厦门和金门的客轮频繁进出。
2000年12月,厦门和金门、马祖和马尾的“小三通”正式启动。2008年12月15日,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这也让大陆新娘更方便回娘家探亲。在此之前,他们想回娘家,只能从香港转道。(本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5月15日)
采访手记:
撰文/商华鸽
金门与厦门,两扇门,门对门。每一个来到厦门环岛路边看过金门的游客,都会忍不住感叹:太近了,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厦金自古一家人,不分彼此。2017年7月,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郝柏村来金门出席一次纪念抗战胜利的油画展,我与厦门一位史学家应邀参会。开幕式上,金门县副县长吴承典坦言:“金门与厦门自古一体,曾共享超过1700年的历史,只是在1949年后这不到70年的时间,才开始对峙……”
1949年后数十年间,厦门与金门,成为两岸对峙的最前线,炮仗持续数十年,同时又互相喇叭喊话数十年。厦门作为大陆沿海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早期的发展速度比不上深圳珠海。一直到1992年,金门正式宣布解除战地政务,厦门的经济才开始真正加速腾飞。
世间最残酷的事情,是战争。世间最美好的事情,是和平。对了,还有爱情。
两岸时局对峙再强烈,也挡不住两个今生有缘相见的适龄青年看上眼,跨海相爱,建立家庭,然后生育儿女。他们让爱情跨越种种差异,在1990年代以后成为一家人。
我接触到金门的大陆新娘群体,非常偶然。
也是在2017年7月的一天,我在金门街头迷路了。随意走进金城镇路边一家小店问路,闲聊间才知道热心帮我的这位店主,是一位来自福建三明的大陆新娘。她告诉我,金门应该有至少三千名大陆新娘。台湾人则习惯称呼大陆新娘为:“陆配”。
而截至2015年,金门县的人口也不过才1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两岸人民开始往来通婚,至今已在台湾建立了超过32万个两岸婚姻家庭,出生子女近6万人。两岸婚姻家庭中,绝大部分是大陆新娘嫁到了台湾。
2017年的12月,我多次往返于厦门与金门,尝试记录居住在金门的大陆新娘的生活点滴。她们来自大陆,将生活与爱情建立在一水之隔的金门岛,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与故事。有人过得很幸福,也有人没那么幸福。
可以确定的是,她们故事中的不少细节,都在人们的想象力之外。祝愿每一个身在台湾的大陆新娘,新年快乐,幸福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