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Wutopia Lab俞挺新作|江苏宜兴陶书局 ·  3 天前  
结构先声  ·  DeepSeek结构计算案例分析,实力超乎想象! ·  3 天前  
结构先声  ·  DeepSeek结构计算案例分析,实力超乎想象!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巴黎第12区Racine塔楼改造 ·  4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捷克Milada度假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儿童节:我们送孩子什么礼物?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5-17 07:48

正文


任何一个玩具、图书,都是一堂综合的教育课。

并不是现在流行什么就买什么,而是选择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去买。

我们之所以给孩子那么多的礼物,是源自我们对孩子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逢年过节,作为父母,都会给孩子一些礼物。

在传统的节日里,大多依据各地的风俗,给一些像是压岁钱啊、香包啊。

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比如升学、毕业,以及对孩子比较有意义的节日,如儿童节、圣诞节,我们就会颇费心思地为孩子准备一份既能体现父母的期望,也让孩子喜欢的礼物。

这可并不容易啊!


要知道,当父母为孩子挑选礼物的时候,往往会挺为难的。

有些东西,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无益还有害呢!

有些东西,看起来能够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完全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学习。

有些礼物看起来挺炫,兴奋几天之后,大人和孩子都不想玩儿了。

有时候家长买了一个很贵、很好的东西,但孩子打开之后却没反应,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直接就被塞到了储物间。

有些东西看起来高大上,其实是面子货,制作工艺极其低劣,不经用,一用就坏。


什么?天底下还有这样的礼物?

是的,不仅有,而且还挺多的呢!



父母为孩子选礼物的几个误区

误区1: 大的就是诚意足的


你经常会看到,有很多父母不知道买什么好的时候,就挑一个分量十足的礼物,显得挺隆重的、挺正式的。


玩偶,就来一个一人多高、孩子抱都抱不住的;大水枪,每次装一盆水,用高压喷射很远、一次玩儿很久的那种;绘本图书,就买一套几十本、上百本的百科全书、童话大全这些的。

并不是说大的就不好,而是很多东西,是为了大而大,大而无当。

往往是这些硬生生搓大的东西,不扎实,不经玩儿、不经看。然后呢,塞也没地方塞,放也没地方放,扔了又觉得可惜,让全家都头疼得很。

误区2: 好的、贵的就错不了太多


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的东西,一定要选最好的;最好的东西,肯定价格最贵;买最贵的,就不会错。

可是,这贵的东西呢,品质可能是很好,但还是要看看是不是适合孩子。要知道,如果孩子不能够好好地使用,那么,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比如,这几年非常流行的遥控飞机、无人机这类的产品,贵的能够有万元以上,有些家长也选作礼物送给孩子。虽然无人机玩儿起来很时尚、炫酷,但是,未成年人是很难达到安全操控的能力的。

很多正规的无人机也都会在产品说明中注明:禁止18岁以下的人士使用。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的礼物,要注意适用的年龄。


误区3: 高科技就是酷的


很多家长,很想让孩子从小就有科技的意识。

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只要看见“高科技”的玩具就买给孩子,在很多时候是不适合的。

要知道,很多玩具会钻“高科技”的空子,用当下最流行的科学概念来蒙家长,什么AI、3D打印、机器人……但实际上呢,绣花枕头而已,里面都是一大堆稻草。


有时候,我都在想,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个头那么大、造价那么高。但给孩子的玩具机器人,功能好像比正式的机器人还多,小小的那么灵巧,价格也不贵……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后来,我才弄明白,玩具机器人,根本就是借着机器人的概念吸引人,内在的技术,跟机器人没什么关系——有的,甚至就是一个录音机而已。


误区4: 有著名卡通形象的品质就高


我要先说明下,有很多正规的、有良心的企业,既采用了著名的卡通形象,也在产品品质上下了很多工夫,生产了一流的产品。

但是呢,还有一些产品,就是在用著名的形象来卖钱而已,品质并不高。那有人说了,都是国际知名的形象,正规授权的,怎么会差呢?


其实啊,很多国际大公司,比如著名的老鼠的那个公司,授权的条件很低——低到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就可以拿到正规的授权——这是他们向全世界推广其动画形象的策略,省了宣传费而已。

而且啊,很多时候,授权的是形象使用而已——至于你用这个形象,又编写了什么故事,做了什么产品,其实是和那个著名的公司没有直接关系的。


误区5: 能学知识的就是好的


这个是最唬人的一个观念。

你想啊,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知识啊?但是,只要是说自己能帮助孩子学知识的玩具、图书,就是好的吗?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

很多打着学习旗号的产品,故事机里故事烂、声音刺耳,动画机里的动画片没有版权、画面模糊,闪卡破坏孩子的专注和学习,百科全书错漏百出、纸张劣质……

比如,某款玩具号称可以智能对话,接触交流,小朋友可以跟着这个玩具学识字、英语、国学、数学、拼音、朗诵、唱歌……这简直就是全学科教学啊!很多家长一看:好家伙,这款玩具好,省了报那么多学习班的学费了。

可实际呢,孩子跟着这么一个全才的玩具,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唯一可以学到的,可能就是模仿——而这些玩具的内容品质,那可真的是不敢恭维。

再比如,给孩子买书,总不会错吧。

其实啊,这里面同样有很多的陷阱。有很多出版机构,会出版大量廉价、低品质的童书,来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


比如某宝超爆款童书《宝宝睡前小故事》40册仅24.8元,9.9元包邮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套装书,全套8册包邮价19.8元的《十万个为什么》……

很多想让孩子阅读的家长,不小心就买了这些完全机器化、流水化,丝毫没有智商活动痕迹的图书给孩子看。


更有危害的,则是这些胡乱改编的图书中,还采用了很多错误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学习,反而破坏了学习。

最后呢,我要特别说明下, 以上的这四个误区,并不是说大的、贵的、高科技的、有卡通形象的、学知识的产品不好。而是家长不要把标准放在这个上面,更要去甄别那些仅仅用以上概念作为噱头,吸引家长的产品。


满足好礼物的几个标准

那么,家长究竟要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挑选适合的礼物呢? 大致有以下几个建议:

标准1: 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帮助的


这就需要家长自己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对于成长,多大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东西,是有共识的。要多多学习、多多掌握信息,不要买了对孩子成长有害的产品。我这里有一个小的窍门,就是搜索下国外禁止销售什么,自己就不要去买了。

比如,学步车在西方国家都是禁止销售的,因为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学步车有可能造成脚部变形、出现O型腿、造成协调性问题,等等。

反之,家长也会发现,西方国家有很多的平衡车,甚至还有儿童平衡车大赛。那么,也就说明了平衡车是对孩子的运动、平衡能力有帮助的,是可以购买的。

同样,在教育产品上也是一样的。

比如,现在还很风靡的闪卡,美国早在几十年前就达成了共识:其理论基础已被自然科学所抛弃,闪卡教育实验测试失败,闪卡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学习力……它是一个商品,而不是教育用具。



反之,家长也会发现,在欧美国家,木制玩具的销售增长,远远超过玩偶玩具、电子玩具,那么,也就说明积木类的玩具,在孩子的智力发展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并不是现在流行什么就买什么,而是选择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去买。

标准2: 够喜欢很 长一段时间


或许,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给孩子的礼物,也会有时效性。

每年,我们都会给孩子买很多各种各样的礼物,有玩具、玩偶、图书、电子产品等等。于是,孩子对礼物也应接不暇,往往这个还没玩出感觉呢,下一个又来了;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看呢,新的一本书又来了。


实际上,我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正能够给孩子带来成长的,或许并没有那么多。

一个好玩具,是可以从三岁玩儿到十三岁的;一本好书,也是可以从六岁看到十六岁的。



标准3: 孩子感兴趣,或能够引发孩子兴趣的


我们之所以给孩子那么多的礼物,是源自我们对孩子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也就是说,我们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艺术、科学、文学、运动……是想触动孩子能够开启未来属于自己的那扇大门。

我们送给孩子的一个篮球、一本百科全书、一套建筑积木……就有可能造就了一个职业运动员、一个科学家、一个建筑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