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是力量训练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也是大家经常产生疑问的环节。新手会经常问:「我应该用多重的哑铃开始练?」,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也常见使用
15kg
的哑铃做侧平举的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对负重没有足够的理解,这里写一篇针对负重选择的系统讲解。
负重的意义
为什么要负重?这个我们在增肌原理中其实都反复讲过。
我们的目标是增加肌肉量,身体什么时候会需要让肌肉增加?讲通俗点:
当你需要搬起更重的东西,承受更大的压力
时,身体就会让肌肉增加,为下一次承受更大压力做好准备。
这也是徒手训练对增肌而言效率较低的原因:肌肉每次承受的都是几乎相同的压力(自身体重),身体适应了,认为不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自然也就认为肌肉不需要大量增长。
而我们使用杠铃哑铃,不断加重,就是为了打破这个局限。
负重的衡量标准
Repetition Maximum
,我们常说的
RM
,就是健身中最常用负重衡量标准,意思是
最大重复次数
。
最大重复次数,就是这个重量,以你的力气,一口气能做的数量上限。例如10RM,就是你用尽抓奶的力气,一口气只能举起10次,绝对不可能举起11次的重量,就叫10RM。
RM不是绝对的,是变化的,你可以这么理解:
1、同样是用100kg的杠铃做卧推,隔壁老王力气大,一口气能推10下,这重量做卧推,对老王而言就是10RM;你力气小,一口气只能推5下,这重量做卧推,对你就是5RM。
2、你自己拿起50kg的杠铃,卧推可以做10下,50kg对你卧推这个动作而言,是10RM;但你肱二头肌力量小,用50kg做杠铃弯举你只能做2下,所以50kg对你杠铃弯举这个动作而言,是2RM。
RM只是一个相对衡量标准,对不同的人,自身不同的肌肉、做不同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
负重的选择标准
不同的负重范围,对肌肉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按目前主流的研究结论和经验来说,训练时使用的负重,对训练效果有以下的影响:
1RM:你这个动作的极限重量
1~6RM:更适合刺激肌肉
力量
增长
7~12RM:更适合刺激肌肉
维度
增长
12RM以上:更适合刺激肌肉
耐力
增长
(无奖提问环节:为什么我能一口气做几百个俯卧撑了就是练不壮?)
这个范围不是绝对的,不是说6RM就一定只长力量,一到7RM就只长维度了,这些都是过渡的范围和效果偏向参考而已,别钻牛角尖。
一般增肌训练者喜欢使用8~12RM这个负重范围,作为刺激肌肉维度生长的主要负重选择。而
对于特别瘦弱的需要增肌的瘦子,我通常建议适当增加负重,将负重范围延伸到6~12RM。因为更多的力量增长,对瘦人增肌来说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
这两个简单的概念我解释这么细,主要就是想回答下很多新手喜欢提问的问题:
Q1:「我应该用多重的杠铃/哑铃开始练?」
A1:选择6~12RM范围的杠铃/哑铃。不同的部位和动作,具体使用的重量也不同。自己慢慢去试一下,各个动作你能一口气做6~12次这个范围的具体重量是多少。
Q2:「杠铃太重了,空杆我也推不了几下怎么办?」
A1:选择更轻的重量,直到你一口气能推起的次数,进入6~12次这个范围。另
标准杠铃空杆也有20kg
,对新手不轻,你可以去选择10kg的小杠铃。
Q3:「健身房最轻的哑铃我都举不动怎么办?」
A3:你健身房哑铃从20kg起步的?我健身房是从2kg起步的。如果2kg都举不动,你可以拿两瓶矿泉水当哑铃。
按理说这篇对负重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然而你并不满足。
那接着讲。
负重和肌肉、动作的关系
肌肉越大,力量越大,没毛病。
当然力量还受到神经募集能力的影响。例如老王胳膊没你粗,人也比你瘦,但老王当过几年兵回来,神经募集能力明显比还没开始健身的你要好很多,所以你120斤的媳妇你抱不起来,但老王可以,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还有例如白肌纤维占比高的肌肉,或者受杠杆结构的影响(如小腿的省力杠杆),较小的肌肉举起较大的重量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但排除这些特殊情况,一个全身训练均衡的人,
基本就是身上哪块肌肉大,哪块肌肉力量就更大
。
你深蹲的重量是可以明显比卧推的重量要大很多的,因为臀腿是全身最大的肌群,所以力量大。你胸肌这么一大块,至少可以分五顿吃,而肱二头肌这么一小块,煲个汤就没了,所以别说卧推了,就是你夹胸使用的重量,都是可以轻松比弯举的重量要高的。
而同样是胸肌的训练,卧推的重量就比夹胸要大很多。因为卧推是一个
多关节复合动作
,除了胸大肌,还有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的参与;而夹胸是一个
孤立动作
,力量自然小很多。
所以在力量相关的比赛中,你会很常见深蹲、卧推、硬拉这些动作作为比赛的项目,这些多关节复合动作,天生就是适合举起更大的重量。而你永远不会见到哪个正式的比赛,去比杠铃弯举谁举得重的。
训练中还有一个影响力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就是
关节稳定性
。上一篇文章
听说你一做动作就耸肩
里也有简单讲过,你的身体越稳定,就越容易感觉“使得上劲儿”。哑铃卧推使用的重量往往比杠铃卧推要低很多,因为我们需要控制两个哑铃的平衡。
负重的运用
复合动作适合举起更大的重量,而孤立动作不适合。所以在训练中,你可以考虑
遵循这个规律
。
一、稳定性高的多关节复合动作,多使用大重量
深蹲、卧推、硬拉
,就是这类动作,所以他们也成为了力量举的比赛项目。这几个动作既然很适合举起更大的负重,而更大的负重又能刺激身体增加更多的肌肉,去适应新的压力。
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这几个动作,去
冲击大重量
。
除了常规的训练,深蹲、卧推、硬拉,可以多加入
「大重量训练日」
:使用
6RM
以下的大负重,例如
5x5
训练计划、金字塔组做到
2~3RM
,如果你技术过关和保护措施得当的话,甚至可以定期挑战一下极限重量。
大重量训练能很好地刺激力量的增长,力量增长直接带来的就是你训练水平的进步,特别是大肌群的增长。当你卧推的重量从50kg提升到100kg,你的胸肌水平不会太差。
神经控制能力的提升,能帮助你更好地去控制其他动作的训练;力量水平的提升,你也会感觉其他动作练起来更得心应手了。
还有一些稳定性相对差一点,但也值得我们去适当增加重量的动作,例如:站姿杠铃推举(最好戴腰带)、T杆划船、直立划船、臀桥、负重反手引体向上、负重屈臂撑、各类深蹲和硬拉变式等,使用
5~8RM
的强度没太大问题。
二、普通的复合动作,使用常规的增肌负重
哑铃类的动作,也是复合动作,力气也不小,但动作本身不太稳定,你需要花精力去控制两只哑铃的平衡,所以也不适合冲击过大的重量。例如哑铃卧推、哑铃推举、阿诺德推举、哑铃划船等。
单侧的动作,例如箭步蹲、单臂哑铃划船等,由于要维持身体的平衡,也只适合用中等的重量。
杠铃划船对腰部压力较大,也需要维持身体前后的平衡,重量大了反而容易过度借力斜方肌。
以及手臂这类臂屈伸、借力弯举等,其实用过大的重量借力甩上去,效果会很差。
这些动作,使用常规增肌训练的
8~12RM
的负重,就很适合。重点在于让目标部位练出感觉来,
可以有适当的借力和一些训练技巧
,辅助目标肌肉刺激到位就对了。
三、单关节孤立动作,使用轻重量高次数
有些动作和肌肉,就是完全不适合使用大负重的。
例如侧平举,拿十几二十公斤的哑铃做飞仙侧平举,是我见过最傻的训练方式了,但他们自己应该觉得很帅。
侧平举练的三角肌这么一块不大的肌肉中,「中束」这么一小块肌肉的局部。这么一小块肉,能有几个力气?十几公斤的哑铃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无法完成严格标准的侧平举的,你还将这么重的重量甩上去,借的都是斜方肌的力量。你要练的是三角肌中束,结果都练到斜方肌上了,有意义么。
同类的还有绳索夹胸、哑铃弯举、哑铃臂屈伸、绳索下压这类孤立动作,特别是本身就是小肌群的孤立动作,
不要总想着用大重量
。
这些孤立动作,越是练局部的,越是要用更轻的重量。
使用
12RM,甚至可以到15~20RM
(如侧平举)的轻负重,去认真感受和控制这一小块肌肉的收缩,找到这块肌肉发力的感觉,
严格标准动作,严格避免借力
,不要练到其他地方去了。
拿起2~3kg的小哑铃做侧平举,每组练到彻底力竭,可以通过递减组达成这一点,这样你这块小肌肉的感觉会很充足,刺激很到位。
总结来说就是
根据动作和肌肉的特性,去选择适合的负重和练法,这就是坠吼的。
合理的训练计划,一般情况当然也是根据这些特性去安排:
-
大肌群安排在小肌群前面
-
复合动作安排在孤立动作前面
-
力量大的动作安排在力量小的前面
例如练肩:
站姿杠铃推举(冲击大重量)
直立划船(8RM)
阿诺德推举(10RM)
侧平举(15RM 递减组3轮)
附身侧平举(15RM)
负重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就这么多,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可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但禁止在微信以外以
任何形式在
任何平台上进行
商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