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讲述了高考及人生选择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对幸福和成功的定义都不同,没有标准答案。文章提到三个关键点:一、不要用自己的地图指挥他人的终点,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追求和定义;二、成功没有标杆,人生没有模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三、在自己的选择里,过好这一生,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文章鼓励读者在人生的考场上勇敢书写自己的答案,祝福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选择里过好自己的生活。
文章提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怕的是“越界”,即用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去指导别人的生活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定义,不应该被他人的观念所左右。
文章指出,成功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或模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路径。不应该被他人的成功标准所束缚,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文章强调,人生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构成的,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并尽力去实现。不必一味追求虚幻的“上岸”,而是要穿上属于自己的鞋,走好适合自己的路。
又是一年高考出分时,这几天,2024年的高考成绩就陆续出来了。
十年寒窗苦读,似乎都在等这最后的一锤定音。
回想每年这时刻,总能刷到各种“高考查分瞬间”的视频:
“某学子高考分数700多,全家热泪盈眶”、“某学霸发挥失利,蹲地放声大哭”……
高考这座独木桥,万马千军驶来,注定有人跨越彼岸,有人不幸马失前蹄。
但,高考固然是人生重要一战,却也不过是人生“一站”。
《你好生活》中说:“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
如果你是考生,请记得你还年轻,你的未来是无限式。
如果你已走过“高考年代”,请记得人生考场的答卷,不存在统一规则。
行至中年方觉知,没有谁的人生,只有一种活法,也没有哪种活法才算绝对的正确。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怕什么,答案一定是“越界”。
有些人总认为他人选择都暗含危机,只有自己的想法、经验,才正确无比:
“高考一定考高分、上个好大学,否则人生就完了”
“毕业后找个稳定体面的工作,才能被人高看”
“30岁前一定得结婚,不然会被笑话”......
却忘了未经允许的“金玉良言”,本身就是一种打扰。
朋友阿健和发小
二人从小玩到大,大学毕业后,好哥们留在老家,阿健选择北漂闯天地。
初到北京,阿健工资很低,住宿环境也不好,哥们便经常念叨:
“挣这几个钢镚够干嘛,还得和人合租,在大城市工作有什么好。”
后来,阿健凭努力在北京站稳脚跟,哥们还一个劲地泼冷水:
“天天996,身体都造完了,哪有老家生活安逸。”
无论过得顺不顺利,这位好哥们总有一肚子“为你好”的谏言等着阿健。
最后,阿健忍无可忍,回怼道:
“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大城市艰苦,不要把你的想法强加给我。”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幸福定义都不尽相同。
正如作家马克·李所说:“你不能干涉对方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因为这是他的人生。”
有人喜欢小城风光,有人爱都市绚丽;
有人贪恋家宅温馨,有人沉迷职场搏杀;
有人向往深夜独处,有人偏爱热闹派对。
而这些,都是每个人的不同追求,不分高低,也无须你我自作主张地替他人遗憾。
蔡澜曾
在印度山上,与山中老太太提起自己想吃鱼。
从未出过大山的老太疑惑地问:“鱼是什么?”
蔡老一边画出鱼的样子,一边摇头惋惜道:“你都没有吃过鱼,太可惜了。”
老太不解反问:“先生,我都没有吃过的东西,有什么可惜呢?”
的确,那些我们自认为极其重要的东西,也许在他人心中并不在意。
世间纷纷扰扰,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永远不要自作主张,强加观念给他人,不要轻易开口,打扰别人的幸福。
试着做个温柔的沉默者,对他人,也对自己。
成功没有标杆,人生没有模板
你发现了没?当今社会的成功标准,开始变的越来越单一僵化。
人们总是整齐划一地闷头向前跑,鲜少抬头找找其他路径的可能性。
网友@小艾
从小懂事听话,活在家人打造的成功模板中。
父母觉得财务专业更吃香,她哪怕不擅长数学,也硬着头皮学。
毕业就早早结婚,只因人人都说“你男友家庭条件好,嫁过去就人生就妥了”。
婚后,她又被不断灌输“一儿一女才是人生赢家”的观念,稀里糊涂生了二胎。
人人钦羡她衣食无忧的“范本”生活,可她却说:
“我很痛苦,找不到自己,这样的生活我不喜欢,感觉自己随时都会窒息。”
在大家的惯有思想里,小艾的生活的确是幸福、完美典范。
但这份完美背后,却磨灭了她本该蓬勃、自由的意志。
人生不是函数题,不需要套用公式。
要知道,轨道之外的旷野人生,也可以抵达幸福。
纪录片《高考笑忘书》,讲述了一群高考失利的年轻人,大考过后的人生走向。
一位名叫仙人球女孩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她从小学习优异,是全家骄傲、全校模范。
可谁能想到,优秀如她,居然高考大失误,一本线都没过。
天之骄子一朝跌下神坛,迎接她的是母亲的责问、周遭的讥笑。
但她没因此妥协复读,而是去了二本,并在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博士。
最终用另一条路、另一种方式,重新找回曾被自己遗落的成功。
纪录片结尾,记者让受访者在“高考失利”4字后加一个标点符号。
有人画了个“×”,并说:
“×不一定不代表错,也代表两条交错的路。意味条条大路通罗马……”
求学之路如此,人生之路亦如此。
这世上,不曾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更不会有人人适用的成功模板。
如若一定要为成功诠释含义,那一定不是外物加持,而是人心内里的平和与坦然。
当我们不再用单一眼光看待世界,就会发现人生其实比自己想象得更加辽阔。
在你的选择里,过好这一生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感慨颇深: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人问:“选择什么样的路,未来才不会后悔?”
的确,人生就是由一连串A、B、C、D选项组成。
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一份职业,一个伴侣……
人们似乎总是在期许,通过一次次对的决定,可以直达人生彼岸。
浑然没有想过,越执着“上岸”,泡在水里的时间可能越久,反倒错过真正合适自己的。
网友@Nancy,曾把考公当做自己最佳的“岸”。
为考试成功,她先辞掉500强的工作,后又迂回读研,甚至还报名大几万的“包过培训班”。
前后折腾5年有余,最终还是名落孙山。
更令她崩溃的是,她高中同学也参加了考试,
对方从前学习不如她,考公也没她上心,只准备两个月就反超她。
这让她不由怀疑自己天生愚笨,再努力也没用。
尽管内心早已溃不成军,日子还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