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ociology_cn
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垂直媒体平台,50万+社科读者聚集地,每天为您推送社会科学成果及社会时事评论等精选文章,感谢您的关注!也欢迎关注旗下博报号"社会学博览"与资讯号"人文社科讲座"。新浪微博@社会学博览。【壹山文化传媒旗下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6 小时前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6 小时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难道这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sociology_cn

很多人死在了大学里,而不是养老院!

sociology_cn  · 公众号  ·  · 2017-06-24 10:31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 中国社会学 ,关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领域 非官方 垂直媒体平台。

很多人死在了大学里,而不是养老院!

作者 | Loretta

本文原载 G.P.A(ID:careergpa) 转自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社会学(sociology_cn)团队精选推荐。





回想当初刚进大学校门的我们,也曾意气风发雄心壮志。 高中时被那句“努力吧,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洗脑,进入大学好发现那都是鬼扯的,可其实我们却把这句话执行地彻彻底底。


刚刚脱离高考,毕业还是一个遥远的词,脱离了父母的身边,享受那份没有管束没有肩上负担的自由, 在可以重塑自己的年纪选择了苟且, 在表面轻松的安逸区沉沦, 两耳不闻窗外事,懵懵懂懂地把大学当做了人生终点。


专业要么是父母选的,要么就是随意挑的,考试成绩向来不求精,只求差不多不挂科就行,无所适从地选择了安逸当下。“人生得意须尽欢”似乎早就成了这种“安乐死”状态最无可辩驳的理由。


一年多的时间里,曾经眼里的那份锐气早就被安逸区的舒适消磨殆尽,曾经的理想和目标似乎是别人的故事。 除了身体在向安逸妥协,连带着思想都在禁锢中一步步走向衰老走向毀灭,成了一群没有意识的行尸走肉。




熬到大三大四时,看着身边的人都为各自专注的事情忙碌,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不堪”,好奇究竟自己想要什么,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想去听听别人的建议,迫切希望别人能告诉自己可以做什么,然而听得越多想得越多就越迷茫,又或者是在开始做之前就已经找了各种无法实现的理由否定了自己。


“考公务员?”

“哪里那么容易?别说考不上了,就算考上了,我怎么竞争得过关系户?”


“考研?”

“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呢?要看那么多书,心仪学校还这么多人竞争,过去的专业课都没怎么上,应该考不上吧?”


“直接工作?”

“大学这四年就这样混过来了,简历一片空白,投出去的也石沉大海,根本就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





不愿突破,不愿尝试,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耐心,选择了随波逐流,明明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最终在奋斗与安逸中苦苦挣扎。 有些人活着,但他却已经“死”了,死在了二十岁,埋葬在七十岁。


当然,人生多年,生死难当,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才不是养老院的日子?多去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努力提高GPA,还是多多实习……谁也没有定论。


可我们终将要明白的是若是真的住到了养老院,那是因为这个人真的老了,职业生涯结束了,面临真正的人生终点了。 大学却永远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只是另一个人生起点,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清这个现实。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短片,虽然只有100多秒,却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人生倒计时的故事。 曾经少年鲜衣怒马,在工作后单调乏味,身处大学的我们不也一样? 呆在大学这座养老院里“养老”,没有梦想行尸走肉般生活,那迟暮之年时是否会悔恨自己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苟且呢?


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说过 处在二十几岁的好处同时也是坏处就在于: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将改变你的余生。 愿投胎技术不过硬,兑奖券永远只能刮出谢谢的我们早日奔跑起来,不要在原地踏步, 别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在最美好的大学生活中“英年早逝”。


-END-

文章来自公众号G.P.A(ID:careergpa),

【G.P.A】每日精选深度而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陪伴你从校园到职场,不焦虑,不盲从,做自己。”



-END-

欢迎关注“社会学博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