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已经听过无数个姑娘这样介绍自己:吃货、萌萌的吃货、离开火锅不能活的吃货……
对的,花式吃货,不管高矮、胖瘦、黑白、文艺、还是萝莉,几乎所有的姑娘都自带一个“吃货”的属性。
好了好了,生活压力大,人们爱从美食中得到慰藉,这是理所当然。然而今天的话题不是“吃遍xx款酸奶的总结”或者“深圳最好吃的xx居然在……”,
因为在真正资深的科技宅面前,这些话题都
弱爆了
真正的科技宅想要吃什么?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主题“如果吃一勺X会怎样?”,让我们来看看科技宅都想吃什么?前方高能你可坐稳
了!
如果吃一勺地幔软流层会怎么样?
如果吃一小勺木星会如何?
吃一小勺质子会怎么样?
吃一小勺核废料会怎么样?
如果吃一小勺云会如何?
外星人可以吃吗?
吃一勺Null会怎么样?
看到这些题目就已经差点让人笑抽,技术宅们回答了什么?
认真的公式计算
既然是科技宅们的脑洞,当然是要非常严谨的计算一下,比如针对白矮星上的物质,科技宅就很认真的计算出了物质被持刀嘴里之后,将会以4*10^6m/s的速度膨胀。
看来大家上学还是非常认真的,涉及到吃的,质量也要非常注意一下。和常见的食物密度不一样,可能一勺的东西,连齐天大圣都举不起来,比如:
一勺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重达10亿吨,和珠穆朗玛峰差不多。
摆事实,讲道理
木星就存在大量的氢元素,那么实际上吃一小勺木星的感觉,就要先知道吃一勺固态的金属氢气是什么感觉,于是便有了假设:进入口1立方厘米的金属氢,在入口之后会变成7.5升的氢气,你问我什么味道?我们先来看看脑袋有没有被氢气撑爆,比如这个:
针对地幔软流层(可以理解为火山喷发的岩浆)的味道,就有网友非常正经的使用元素周期表来推算味道: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假设肠胃可以
忍耐岩浆的高温
,建议尝尝硅玻璃、水玻璃、粘土、镜片这种 物质的味道。
为了吃的通俗易懂,满满神比喻
为了让大家理解吃月亮是什么感觉?干脆自己开始P图了。看懂了吧,想吃月球,实际上就是吃一碗由铁矿、玄武岩、沙子和铝土覆盖在表面的石头!
考虑到一部分
外星人
可能主要是由硅元素构成的(地球生物主要由碳元素构成),当这些常年生活在高温环境下的外星人被带到地球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被冻得比石头还硬,所以想吃,估计要用上小锤子。
一不留神就吃出大问题
你以为要吃遍全宇宙,只是吃到嘴里然后消化掉就好了?大!错!特!错!
比如人在距离黑洞两米的地方,这个时候黑洞巨大的引力下,人身体的受力会把自己拉成一根面条,接下来就不是我们吃黑洞,是黑洞吃人了……就像磁性橡皮泥被铁块吸引。
还有白矮星物质的密度太高,会直接把人体戳穿。
吃一勺电子也很危险,要是勺子里的一粒电子飞了出去,能量相当于:用地球上所有的水造了一颗氢弹。
一不留神全宇宙都会被吃电子毁灭了。
吃全宇宙这么危险?需要专用的餐具!
网友们干脆猜测,能吃遍宇宙的勺子,大概是非常厉害了,干脆就把餐具命名为“
如意勺
”和“
如意筷
”吧 ,大吃一顿的利器。
从8月底第一个问题「
如果吃一小勺白矮星会怎么样?
」开始,科技宅们带起的这股风潮逐渐蔓延开来,其他领域也进入“被吃”的行列!
当然还是要严肃的吐槽,很多“吃”的对象,没有一点点理性的趣味范儿,纯粹抖机灵。
还有人问:“外国人就不爱吃吗?外国人就不会想到吃这些?”
在一些国外网站比如Reddit(外国版贴吧)和Quora(外国版知乎)上,确实看到了一些类似的问答。
“原子是什么味道?
”这问题
只有一个人关注
很可惜,这些回答,几!乎!都!没!有!人!气!
反观我们大吃货国:
广泛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