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3000多年前,古人穿上了时髦的“雪地靴” ·  23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从初闯到升级:慈溪风电场的廿载风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莫言: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人到55岁,还没拥有这三样东西,晚年多半凄凉,别不当回事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24 07:00

正文


作者 | 行简 ·

来源 | 听书369(ID:tingshu369)

莫言曾在采访中表示,人到晚年,要学会找点乐子,做个“傻子”,让自己活得舒适。

深以为然。

人生下半场,如何才能一路顺畅,幸福快乐,值得每个人深思。

俗话说:“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

一个人的晚年生活状态,往往从55岁开始,就已在奠定基调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哪怕青春不再,但晚年生活,同样值得认真打磨。

尤其以下3样东西,奉劝每个人都尽早拥有,千万别不当回事!

拥有独处的能力:减少社交,专注自己

莫言曾说:“获奖之后,我跟很多亲戚再也不联系了。”

原来,在他出名后,很多老家的亲戚非常眼红。

有人嫉妒他,有人诋毁他,也有人想方设法沾他的光,这些人来来往往,让莫言不堪其扰。

而当他远离了这帮亲戚,将生活回归到独处中。

他发现并没有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反而更加舒心了。

从那以后,莫言明白了,筛选掉那些无效的社交,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好。

人到中年,最该拥有的能力之一,就是优先专注自己的人生。


就像杨绛在书中写的那样:“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生前最不喜的,就是毫无意义的人情往来。

年轻时,身旁还有三两朋友,有时会和丈夫孩子一同拜访一下,联络感情。

待钱钟书过世后,杨绛便深居简出,整日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写作。

有一次,杨绛到楼下散步,没走几步就遇到熟人,再走几步又遇到邻居,个个都要聊上几句。

自那以后,她外出得更少了,只是一心扑在书案上,推脱了许多来访和邀请。

这份专注和努力没有白费,92岁时,杨绛写就了散文集《我们仨》,一经发布,就引发读者们的追捧。

而后,杨绛又整理出版了《杨绛全集》,将自己的毕生心血,一一展现出来。

减少社交、享受独处、专注自己,让杨绛即使到了晚年,依然能够自我提升、日有所进。

蔡康永说过:“人际关系是用来成全自己的。”

若是能得一二知己,三五益友,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固然是人生快事。

若只是一些酒肉朋友、嚼舌根的搭子,不仅累你虚度时间,还害你伤身误事,不如早点断交。

斩断无意义的社交关系,拒绝周旋于人情往来之中,从生活中腾出一片空地去提升自己。

你会发现,你能支配的时间变多了,天地变宽了,你的人生,也在高质量的独处中蜕变了。

拥有健康的身体:坚持运动,重塑自己

莫言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

直到有一次酒精中毒,他在医院抢救了半天,才脱离危险。

大病一场后,莫言便开始戒酒养生,闲暇时也不再参加一些酒局,而是抓紧时间锻炼身体。

他说这样虽然于人情上有些不妥,但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健康。

人到中年,名利富贵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养好身体,紧握健康,才是最根本的。


还记得江苏省如皋市那位抗癌老人施秀英吗?

58岁那年时,施秀英因身体不适去体检,竟意外查出肺癌。

经过诊断、手术后,医生建议她注意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可以延长几年的寿命。

自那以后,施秀英一改往日散漫随意的生活习惯,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余生。

术后恢复期一结束,她便开始清晨4点起床,长跑一万五千米。

身边的亲友听说后,都以为她坚持不了多久,可谁也没想到,她这一跑就是28年。

80多岁时,施秀英在第12届亚洲暨中国第五届老将田径锦标赛中获得了4块银牌、2块铜牌。

面对记者采访,她开心地分享道:

“我是个癌症患者,但是却将癌症和金银牌联系到了一起,这中间靠的是我的信心和勇气,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战胜疾病的决心。

生命在于运动,不运动就会结束生命,这中间没有什么诀窍。”

诚然如此,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锻炼。

要知道,运动与不运动,收获的永远是不一样的人生。

只有动起来,才能将身体里的死水转变为一汪清泉,才能由内而外地刷新自己,改变自己。

请谨记,你所流的每一滴汗,都在滋润你的身体;你所运动的每一步,都在拓宽你人生的半径。


拥有善忘的境界:学会放下,治愈自己

莫言在演讲中分享过一段旧事。

在他小时候,他曾跟着母亲去地里拣麦穗。

拣着拣着,看守麦田的人突然来了,那人冲上前扇了母亲一个耳光,然后扬长而去。

那一日,母亲嘴角的鲜血和眼中的绝望,让莫言终身难忘。

多年后,莫言又碰到了当初那个人,他握起拳头想冲上去报仇。

可母亲却拉住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莫言瞬间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她不希望自己一直记着过去的怨恨。

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

“选择性遗忘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指个体为了避免焦虑、压力或痛苦,无意识地抑制或忘记某些信息或经历。”

糟糕的回忆与负面的情绪就像病菌,让人在旧伤口上反复感染。

学会遗忘掉那些不美好的东西,时刻调整好心态,才能真正治愈自己。


曾在网上读到过一篇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