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以
“公链元年”的2018年,不仅没有迎来大规模的落地,反而出现集体破发。
有人指摘
1CO为这场破发潮的罪魁祸首,有人认为这是区块链市场的情绪周期。
与此同时,维权之殇正成为投资人的后怕,
人们对区块链技术也不具备想象力。
比特币已经十年了
,
区块链时代的到来却不断延误、推迟。
区块链世界的
110,可以报警了?
蜜币涉案金额统计 by 比特110官网
这是一份来自比特壹壹零网站记录的关于蜜币涉案金额的统计,据了解,申购金额从几十万到一百多万不等,初步涉案金额共计高达1100万。
比特110官方爆料维权群
小编从比特壹壹零的公众号了解到,这是一个成立于2017年自主发起的币圈维权组织,它们已经覆盖了网站、公众号、社群和媒体。
人们只要在有关平台进行曝光,并提交被骗的证据,该组织就会进行审核,核实通过就会在各媒体渠道进行曝光,以防其它人再次上当受骗。
虚假币 by 比特110官网
经该组织核实的虚假币共计达到
316种
,其中已潜逃的币种达到
22种
,已经破获的仅
11种
,大多数还在行骗中。
维权栏 by 比特110官网
从该网站的曝光栏,我们看到,本月还未过半,仅曝光的项目就多达16起。
该社区负责人比特110反映,由于最近维权的人太多,消息回复不过来,如果想要取得联系,可能得先在朋友圈留言。
比特律创始人朱鹿杰认为,
这种自主发起的维权组织,应该是投资人授权维权组织以代理人的名义向项目方主张相应的权益,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具体的维权效果如何还要看实际情况。
据媒体统计,国内主流交易所 1CO 上币后破发率超过 95%,部分项目 Token 的价格跌幅甚至超过 99%,近百个区块链项目沦为空气币。其中不乏一些曾经的“明星项目”,包括消费链、链克、太空链、超级明星以及影视链等。
表格:集体破发(2018年)
(注:这只是2018年所有破发币中的冰山一角,当前这些代币都没有什么交易量。)
事实上,这些明星项目多是因为团队成员的明星化宣传让项目自带光环,太空链已经成为跑路经典,CDC跑路已被坐实,没人知道下一个破发币是否会破发?
维权无门,信仰群变维权群
在亦来云深陷跑路疑云时,币圈也迎来了首份维权白皮书的诞生,撰写者详细列举了亦来云项目方的“八宗罪”。
当前,消费链、亦来云的社群充斥着投资者们声势浩大的讨伐。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深陷维权无门的窘境。
亦来云项目方“八宗罪”
比特律创始人朱鹿杰认为,
项目在发行的时候都会有一份白皮书,白皮书相当于投资人和项目方之间的契约。
如果项目虽然破发但是团队是真的在做事,但因为没有达到相应的进度,投资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项目方承担约定的违约责任,甚至包括退还投资款。
但是如果项目方从一开始就是以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为目的,项目方责任人可能就涉嫌刑事上的合同诈骗,投资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同时,他补充道,白皮书针对所有投资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人。
不过项目方在同机构投资人签约的时候,可能会在白皮书之外有附加协议或优先条款。当涉及法律相应的法律纠纷时,也可以作为主张相应权益的依据。
即便如此,在数字货币领域投资,维权依旧面临三大难题。
首先是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因此没有对口的监管部门。
投资者通过法律起诉时,通常都是法院自行裁判,虽然大部分会受理,但是也有个别法院不予受理。
其次,定罪难。
很多项目方最开始也不想把项目弄成空气币,也没有想欺骗投资人的钱财。当投资者损失惨重,项目方可能存在非法经营,但是是否为诈骗就很难定夺了。
而且1CO在我国本身就是违法的,很多项目方的注册地都在国外,投资人往往找不到负责人,想要找证据非常难,而证据又是法院定罪的关键砝码。
最后,对于项目方的站台人,在法律上唯一可以参考的可能是现行的《广告法》,即代言人如果存在“明知”的情形,可能会构成共犯。
不过通常情况下,一旦项目破发,站台人也会在第一时间撇清关系,让取证变得非常困难。
区块链著名律师高素质蓝领称,
事实上,破发和维权本身没有关系,没有人有权要求项目不能破发。
只有当项目构成诈骗或者非法集资,投资人才能要求退还投资款,而且不能保证项目方会全退,因为这和项目方还有多少钱有关。
迫于维权无门,一些投资人因为损失惨重,不得不采用极端的方式维权,但是更多的人由于缺乏维权意识,只好自己认栽,从此不与币圈往来。
投资人,币圈的弱势群体
其实自2018年年初,项目破发就频频发生。但是熊市来临,项目破发秒变集体事件,1CO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