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极客基地
第一时间发现全球最新鲜有趣的奇趣酷玩、智能硬件、潮流数码、前沿科技、极客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SC开源社区  ·  《7天精通DeepSeek实操手册》 ·  2 天前  
程序员小灰  ·  如何用DeepSeek来变现?90%的人都不知道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奥特曼:在开源 AI ... ·  4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奥特曼被逼急:深夜上线 ... ·  4 天前  
程序员小灰  ·  DeepSeek遭暴力破解,攻击IP均来自美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极客基地

袁隆平团队再创佳绩!在迪拜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极客基地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18-06-09 21:00

正文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

长出了中国水稻

袁隆平团队再创佳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近日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热带沙漠长出中国杂交水稻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来源于一份跨国邀请。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邀请和委托,在当地热带沙漠开展水稻实验种植。今年1月份,他们选取几十个杂交水稻材料,在迪拜近郊沙漠进行小范围种植,对其抗旱性、抗碱性和抗倒伏性等性状进行测试。


经过5个月生长,首批水稻已近成熟。5月26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组织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的专家进行产量测评,其中一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500公斤/亩,还有两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400公斤/亩。


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测产结果超出他的预期。500公斤/亩是理想,没想到能达到,这说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海水稻技术初露锋芒。



中国海水稻技术

是沙漠种植水稻成功关键



众所周知,水稻的生长对于气候、土壤、水等条件要求比较高,在迪拜的沙漠种植水稻,面临哪些困难?


气候条件:迪拜沙漠昼夜温差达30多摄氏度,白天极端高温,地表温度达50多摄氏度,湿度在20%以下,还经常有沙尘暴。


土壤条件: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是散沙,没有团粒结构,无法保墒,而且地下7.5米就是海水。


这样的条件下种植水稻,难度可想而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海水稻种植研发的成果——“四维改良”技术引入迪拜。



其中,要素物联网模组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它主要由两根搭载了多种传感器的管道构成,第一根管道根据传感器反馈需求,将所需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系部,供水稻生长;第二根管道是将土壤中渗出的多余水肥回收,运送至回收池供第一根管道循环使用。


此外,要素物联网模组在地表还有智能喷洒灌溉系统,能根据水稻不同时期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精确控制喷头和喷枪定时定量喷洒水分和养分。



世界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今年下半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与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将启动100公顷实验农场,在更大范围对生产成本和栽培工艺稳定性进行验证,形成在沙漠地区水稻推广技术标准。


2019年,双方将启动建设100公顷标准农场,并从2020年开始快速复制,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更多“人造绿洲”。


此外,双方还签订了共建中东及北非海水稻联合研发推广中心框架协议,致力于将“人造绿洲”推广到整个阿拉伯世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状况,解决贫困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饥饿问题。



作为杂交水稻领域的带头人,年近九旬的袁隆平带领其团队一次又一次打破地域限制,在很多“不适合”的地方种出了水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


目前,海南南繁基地挑选出176份优良“海水稻”品种,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袁隆平称: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