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areerIn投行PEVC求职  ·  渣打、花旗、瑞银:香港金融业的招聘狂潮揭秘! ·  昨天  
以航讲公务员面试  ·  2025北京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题(第一批) ·  4 天前  
HR新逻辑  ·  绩效HR如何做年度述职?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滴滴一下,无人应答。滴滴两下,马上加价。扒一扒打车变难变贵的背后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1-22 18:41

正文


滴滴发展的速度越快,解决出行的效率问题越多,人们对它的期望和要求也越大。


刘冬思


这两天,一篇名为《致滴滴,一个让我出行更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在网络上刷屏。病毒式传播的背后,是每个滴滴用户对于最近打车难现象的感同身受,不少人借着转发的机会表达对滴滴的不满。


最近,不少城市都同时出现了打车难的现象。网友表示,在寒风中站半个小时是常态,有时都上车了,司机竟然会以“接错单了”为由将乘客赶下车。


新浪上海在微博上做了一个关于打车难的调查,结果显示,“打车软件风行扰乱市场”获得了最多的投票。



整体看来,用户的吐槽可以归为两个方面:


一、如果使用滴滴:动态调价后,专车、快车的价格是以前的一倍甚至更多;在滴滴平台上呼叫出租车需要加价,不然很可能叫不到车;


二、如果不用滴滴:在马路上很难招到一辆正在营运的出租车,司机都在等滴滴加价的单子。

滴滴的加价提醒页面


尽管众怒难平,但我们看到的打车难是一个结果,司机加价也只是表象。“打车难”的突然爆发,背后的本质原因又是什么呢?


打车难、打车贵的背后原因


“打车难、打车贵”背后的经济原理其实很简单,提供出行服务的车辆少了,打车的人多了,以及平台的分配机制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供需平衡被打破。


而车辆变少,直接原因是春运。


昨晚(1月21日)8点左右,个人信息标注为“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的知乎用户罗文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一说最近打车难的原因》。



他表示,今年是近五年来最早的一次春节。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流、务工流相互叠加,春运客流峰值创下新高。而在滴滴后台的数据上,可以看到司机回家早,导致运力下降,但乘客出行需求却大大增加了。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罗文晒出两张手绘数据图:



图中分别是2016年11月—2017年1月,北京滴滴平台在线司机数量的变化、以及呼叫订单需求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1月10日之后,北京在线司机数量下降25%,相对应的,用户需求却增加了30%。


司机的突然短缺和回家过年用户叫车的需求激增,直接导致了打不到车这一问题的爆发。


神州专车也同样感受到了乘客用车需求的增加。


神州优车方面表示,从其内部数据来看,随着年前返乡、旅游高峰临近,腊月二十后,乘客用车需求持续攀升。预计春节前一周,神州专车接送机订单较上周同期环比增长27%。年前用车最高峰将集中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三天,运力会相对紧张;根据其预测,大年初一至初三用车需求相对回落,初四开始迎接返程用车高峰。


在保障高峰运力方面,由于神州专车本身是B2C模式,司机全部为公司正式员工,且使用派单机制,因此公司会按照订单需求要求司机在用车高峰按时上线接单,大年初一到初三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司机调休。


神州公司内部也表示会鼓励司机在假期内多接单,以平稳过度春运带来的交通压力。


如果说春运的提前到来是滴滴打车难的直接导火索,那当初网约车新政出台时,很多人就早已预见了这场暴风雨的到来。只是大家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猛,也没想到受打击的不仅是滴滴,还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打不到车的自己。


1月17日,北京首张网约车驾驶资格证,颁给了一位有着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据悉,北京目前已有上千人完成了考试,合格率超八成。但是根据新政细则,能够顺利领证的司机有多少呢?


首约汽车为首个提交申请的网约车平台


根据规定,司机需要有北京户口、北京驾驶证、3年以上的驾驶经验、退休再就业的不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的才行……


对于车来说,没有本地车牌不行、5座三厢的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新能源车的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L、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车长大于5100毫米、车主需要同意将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运营……


政策出台后,北京有五个月的过渡期,上海则是直接落地。根据滴滴方面的公开数据,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一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户籍。据推算,对车辆、司机门槛的规定,会让司机群体减少70%以上。


这样看来,北京不符合要求的司机,肯定也超过半数以上。虽然有五个月的时间去过渡,但外籍司机早晚要面临被下线的问题,不少司机都表示“看不到未来”,还不如早点回家。而春节的到来,只是把这个矛盾爆发的时间提前了。


为什么背锅的总是滴滴?


这两天,滴滴已经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而“马上就卸载!”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


滴滴想打造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它的一举一动最终将影响这个领域的行业变化。而它发展的速度越快,解决出行的效率问题越多,人们对它的期望和要求也越大。因此,此次打车难问题的爆发,随即引起了全民对网约车市场、政策影响和这一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走向的大讨论。


滴滴收购Uber中国已半年有余,收购之后,消费者确实明显地感到滴滴价格提高了,而司机的补贴也在减少。春运导致的运力下降或许确实是今年年初以来打车难的主要原因,但打车贵,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下可能不会是一个短期季节性现象。


对于滴滴商业模式的探讨,一个广为流传的答案来自于Uber中国的前员工谈婧,据称她是Uber中国的第八号员工。谈婧表示,“作为曾经的专车行业从业者,我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其引导了司机的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慢。”


她解释说,在打车的时候,滴滴界面会默认在加价的选项上,而且用户可以选择加不同的价格,如果一次加价没被接单,还可以调整加价。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司机会倾向于不接不加价的订单,而乘客需要反复加价才能叫到车,由此,双方都浪费了时间,用户花了更多的钱,而规则制定者有了更多牟利的空间。


除此之外,她也提到了其它原因,比如滴滴的的盈利压力导致其需要赚取更多的剪刀差价、政府限制本地牌照的专车新政等。


谈婧还进一步从中外文化差异、社会制度层面来解释滴滴和Uber这两种商业逻辑的差别,称“Uber和滴滴这两个APP的差异,以及其所代表的‘硅谷派’APP与‘中国派’APP的差异,仿佛就是中美两个社会的缩影”。


在谈婧看来,这也正是导致Uber在中国不接地气,最后难逃被滴滴收购命运的根本原因。“所谓的‘地气’,就是文化,这两个APP在各自的文化里都是接地气的,差异存在于文化之前,而不是APP之间。”


在滴滴CEO程维前几天的演讲中,他说,2017年将成为专车决胜年,而伴随着大数据、无人驾驶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未来5-10年滴滴平台的用车成本还会下降一半以上。


但在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普及之前,滴滴要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在新政、春运、竞争、需求的压力下,用滴滴打车又贵又难,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用滴滴打车?


参考资料:

《滴滴一下,无人应答》钛媒体 作者:谈婧

《滴滴为何打车难、打车贵,Uber前员工和滴滴现员工给出了两个不同解释》天下网商

综合参考凤凰科技、百度百家、腾讯科技